以下是含有走進社區的搜尋結果,共121筆
邁入第21年的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是由台灣民間企業打造,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社造創新計畫。在2023、2024連續兩年提案件數破千件後,今年再創新高,總提案數達1,422件,刷新歷年紀錄。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個人類提案數成長43%,而大專青年組數量更翻倍成長,顯示青世代參與公共議題、投身社區行動的熱情正持續升溫。
邁入第21年的信義房屋「社區一家計畫」,是由台灣民間企業打造,規模最大、歷時最長的社造創新計畫。在2023、2024連續兩年提案件數破千件後,今年再創新高,總提案數達1422件,刷新歷年紀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個人類提案數成長43%,而大專青年組數量更翻倍成長,為去年兩倍,顯示青世代參與公共議題、投身社區行動的熱情正持續升溫。
台北市北投市福星公園「交通教學區與地下停車場」6日啟用,集交通安全教育、 停車服務與社區綠化於一體,園區結合1比1真實比例道路環境與互動式教學設計,讓親子在 遊戲中學習交通安全知識。副市長李四川出席活動表示, 不僅提升學童交通安全意識,更促進家庭共學與社區連結,讓公園兼具教育與休憩功能,交通安全的推動,需要從小扎根、從社區開始。
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環境挑戰,台名保經秉持「經營永續的幸福感」理念,積極投入環境保護與社會公益。今年,台名響應中華國際原生復育協會與嘉義縣政府農業處合作推動的「好空氣育福田」公益行動,鼓勵農友停燒稻稈,改以「稻草分解菌」就地分解稻稈,不僅能有效降低空氣污染與碳排放,更可增加土壤有機質,讓農作物更加健康茁壯。
37歲大陸男星于朦朧9月傳出墜樓離世,儘管警方沒多久就排除刑事案件可能,許多網友仍覺得案情不單純,更掀起全球關注。「最強狗仔」葛斯齊近日展開在大陸的行程,2日深夜也特別到于朦朧事發的公寓「感應」,沒想到真的出現奇怪的事情。
台灣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中就有1人年逾65歲,高齡社會來臨,退休族面臨的不僅是如何「安居」,更要如何「保財」,信義居家長期關注樂齡族群的生活品質,透過「居住好生活」系列講座,邀約2025信義居家認證合作專業廠商,陪伴長者面對高齡生活的不同課題,在九月分別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及臺北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合作,舉辦「防詐信託」與「防水修繕」兩場主題講座,透過實際講座串聯金融制度、生活知識與社區行動,陪伴樂齡族群將「安居保財」落實於日常生活。
第16屆高雄同志大遊行將於11月29日舉行,預計首次走進鳳山區,把彩虹帶進生活日常、走進社區街頭。活動前夕,籌備團隊15日邀請民代、性別團體到駁二藝術特區彩虹地景前,進行「潔地」,象徵擦亮彩虹,以實際行動表態支持性別平權,讓社會看見城市對多元共融的重視與承諾。
「不只賣好房子,更要賣好鄰居。」信義開發相信,社區的凝聚力應在建案完工之前就開始醞釀。因此在客戶一簽約時,即啟動完整的「社區營造旅程」。透過建商舉辦的專業活動,讓住戶更了解建築細節,也逐步設計各種社區服務、社區參與的行動,讓鄰居彼此相識、共同想像未來生活,提前展開屬於社區的共學與共好。
嘉義縣中埔、番路長照據點的阿公阿嬤3日走入社區,到天然莊園體驗茶席文化、手染布巾、走秀,笑呵呵,安道基金會執行長吳敏華說,偏鄉長照人力短缺、高齡化,陪長輩走進社區不簡單,但長輩到社區活動貼近他們的生命歷程,顯得特別開心。
由台北市社會局、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與現代婦女基金會攜手設立的「文山家和一站式服務中心」,於3日正式啟用。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表示,這裡不僅是一個提供服務的空間,更是一個結合社政、警政、醫療、宗教與在地社區力量的整合平台,秉持「支持家庭」、「在地連結」、「社區共融」3大理念,提供家庭暴力被害人與脆弱家庭全方位服務,協助家庭在面對困難時,能在熟悉且信任的社區環境中,獲得陪伴與實質支持。
嘉義縣中埔、番路長照據點的阿公阿嬤3日走入社區,到天然莊園體驗茶席文化、手染布巾、走秀,笑呵呵,安道基金會執行長吳敏華說,偏鄉長照人力短缺、高齡化,陪長輩走進社區不簡單,但長輩能到社區活動貼近他們的生命歷程,就很開心。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攜手在地青創及文創團隊,推出百場科普體驗課程,將科學教育結合機器人、手作與環境永續,相關計畫邁入第3年並首度走進社區,透過動手實作與遊戲互動,讓不同年齡層學員在輕鬆氛圍中培養科學素養與創意思維,並將所學應用於生活中。
中華台北社區棒球協會成立於今年4月中的,立即在5月至8月舉辦了 智通科創杯全國社區棒球聯賽,8月底圓滿落幕。比賽結束後又馬上啟動秋季聯賽,預計自9月一路進行到明年1月。中華台北社區棒球協會今晚召開理監事會議,宴請所有幹事部成員。中華台北社區棒球協會、智通科創董事長鍾富瑋表示,協會成立宗旨就是讓台灣所有人民都有球可以打,同時也要讓比賽不中斷,讓棒球的熱情延續下去。
由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自製、獲海洋委員會補助支持的跨域海洋劇場《王船海緣:踏浪築夢的海岸巡禮》,9月21日在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南海劇場隆重演出,全場座無虛席。該劇為海洋委員會推動「海洋文化領航計畫」的一環,透過藝術轉化永續議題,激發大眾對台灣海洋文化的共鳴與關注。
中秋節即將來臨,桃園市政府警察局楊梅分局攜手國際獅子會300B5區「桃園市信義獅子會」於18日舉辦「中秋月圓送暖、關懷弱勢家庭」活動,幫助16戶弱勢家庭在中秋節前送上溫暖。
花蓮縣老年人口比例高達20.47%,高於全國19.03%的平均值。花蓮門諾醫院在花蓮市、吉安鄉推動 ICOPE(整合性照護長者功能評估),發現不少長者在「行動力」與「聽力」部分已有退化警訊。門諾醫院提醒,定期做功能檢測,揪出隱形危機,及時給予需要的預防保健作為,或相關醫療介入,守護長輩健康。
每年暑假,一群充滿熱情的年輕學子選擇揹起行囊,前往台灣各個鄉村聚落,展開一場為期15~20天的「蹲點」旅程。這不僅僅是一趟探索台灣寶島的旅行,更是他們投身社會關懷、學習與土地產生連結的第一堂課。
黃克銘健康基金會自2023年起舉辦「大專院校公益夢想家計畫」,三年來投入216萬元獎助金,攜手誠萱社會福利基金會、美好人生健康促進基金會、和泰環境永續基金會以及16所大專院校青年,深入偏鄉社區,推動健康促進、衛教宣導、巡診義診及心理陪伴等行動,累計近9000人受益,實際改善偏鄉健康資源不足的困境。
從銀髮族活動的反饋或相關學術研究中發現,銀髮族參與社會學習與支持時,並不甘於「被照顧」,而是希望「能貢獻」。教育部和民間近年也開始推動代間學習與青銀共學等政策,例如屏東基督教醫院的「說故事爺奶」計畫,試圖從「為銀髮而設計」轉為「讓銀髮發光」,幫嬰兒潮長者創造舞台。研究指出,「代間互動」對長者與兒童的健康與學習都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