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近海防禦的搜尋結果,共27筆
「福建艦」5日入列服役,大陸海軍正式邁入「三航母」(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時代。對此,大陸官媒央視旗下新媒體「玉淵譚天」也在7日發文指出,福建艦入列後,必去的地方包括台灣海峽,南海和西太平洋。此外,隨著航母數量的增加,屆時「移動的海上堡壘」,也會有具象化的體現。
大陸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服役授旗儀式,5日在海南三亞某軍港舉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出席授旗儀式並登艦視察,勉勵全艦官兵不斷提升專業技能和打仗本領。大陸軍事專家分析,福建艦入列具有「四重意義」和「三個飛躍」,顯示大陸正式進入三航母時代、正式開啟電磁彈射航母時代。
2025年10月10日,《Foreign Affairs》刊出由美國政治學者布里默(Maximilian K.Bremer)與葛里耶可(Kelly A.Grieco)共同撰寫的文章〈與中國作戰,快與慢〉(Fighting China,Fast and Slow),引發美國戰略界高度關注。文章指出,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台海爆發衝突,決勝關鍵並非武器性能或兵力數量,而是「戰爭節奏」與「後勤韌性」。布里默與葛里耶可認為,美軍長期以來過度依賴高速、短期的作戰節奏,但面對地理縱深廣大、補給鏈強韌的大陸,這種策略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瓶頸。
2025年10月10日,《Foreign Affairs》刊出由美國政治學者布里默(Maximilian K.Bremer)與葛里耶可(Kelly A.Grieco)共同撰寫的文章〈與中國作戰,快與慢〉(Fighting China,Fast and Slow),引發美國戰略界高度關注。文章指出,若美國與中國大陸在台海爆發衝突,決勝關鍵並非武器性能或兵力數量,而是「戰爭節奏」與「後勤韌性」。布里默與葛里耶可認為,美軍長期以來過度依賴高速、短期的作戰節奏,但面對地理縱深廣大、補給鏈強韌的大陸,這種策略將陷入前所未有的瓶頸。
大陸央視新聞18日報導,福建艦,中國大陸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擋裝置,滿載排水量8萬餘噸。那麼,8萬餘噸是個什麼概念,意味著什麼樣的遠洋能力?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27日引述央視總台國防軍事頻道《礪劍》欄目報導,前幾天,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受閱的殲-35艦載機,在航空母艦福建號上成功完成彈射首飛和著艦訓練。這是大陸航母發展歷程取得又一次突破。殲-35戰機有兩款,一款是空軍型殲-35A,另外一款是海軍型,有何區別?
近日大陸殲15T等三型艦載機在福建艦成功首次彈射起飛與著艦訓練,顯示福建艦具備電磁彈射和回收能力。大陸軍事專家張軍社分析,這是大陸海軍從近海到遠海跨越很大一步,也標誌遠海綜合作戰能力的增強。當福建艦搭載的主要機型都已實現彈射起飛,一定程度上表明福建艦已基本就位、入列指日可待。
大陸9月3日所舉行的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暨閱兵式,讓人見證一支從小米加步槍到無人戰場跨越式進步的軍隊,如果真如美國總統川普所說,閱兵是在密謀對付美國,那麼美國看到中國發展出這些先進的戰爭工具,恐怕也真的要皮皮剉了。
大陸9月3日所舉行的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大會暨閱兵式,讓人見證一支從小米加步槍到無人戰場跨越式進步的軍隊,如果真如美國總統川普所說,閱兵是在密謀對付美國,那麼美國看到中國發展出這些先進的戰爭工具,恐怕也真的要皮皮剉了。
來台參加「台海防衛兵推」的前美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接受台灣媒體訪問時直言,近日中共兩艘航母試圖透過遠航,展現衝破第二島鏈的能力,若現在是敵對狀態,這些船艦早就被美軍擊沉了。布萊爾的說法是否對於美軍戰力過於自信,值得探討。
大陸海軍第3艘航母福建號目前正進行第8次海試,大陸官方目前藉專家說法證實,殲-35戰機已在艦上完成彈射試飛。對此,退役陸軍少將栗正傑指出,有了匿蹤戰機、偵蒐範圍更大的空警-600空中預警機,福建號的打擊、偵蒐範圍更廣闊,「成軍之後,它的戰力最少是遼寧號的10倍以上」。
據央視報導,作為大陸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的福建艦正在加緊進行海試。從2022年6月17日下水至今即將三周年,如今福建艦官宣加緊海試,大陸軍事專家25日表示,這顯示福建艦距離正式服役的日子已不遠,更指出未來大陸將進入三航母時代,進一步提高大陸海軍遠海防禦作戰能力,
大陸央視24日報導,作為中國大陸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正加緊海試。專家解讀,未來正式服役後,福建艦將發揮更靈活的作戰模式。相較之下,服役5年的山東艦有更多「首次」:是中國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航空母艦;從渤海到南海,從近海到遠洋,完成首次實兵對抗;首次跨區機動等10餘項重大演訓任務。
大陸央視24日報導,作為中國大陸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正在加緊進行海試。大陸專家解讀,未來,福建艦正式入列服役後,將在大陸航空母艦中,發揮更靈活的作戰模式。
中國解放軍海軍三艘軍艦出現距離雪梨僅150海浬(約277公里)的塔斯曼海(Tasman Sea)國際水域時,澳洲政府隨即表達抗議,並啟動監視行動。塔斯曼海位於澳洲與紐西蘭之間,這場軍演之規模與位置都非同尋常。解放軍派遣衡陽號護衛艦、遵義號驅逐艦和微山湖號補給艦,不僅展示強大區域投射能力,還在無預警情況下進行實彈射擊。這是解放軍海軍首次於該海域進行實彈演習,進而引發澳洲與紐西蘭高度警覺。
中國解放軍海軍三艘軍艦出現距離雪梨僅150海浬(約277公里)的塔斯曼海(Tasman Sea)國際水域時,澳洲政府隨即表達抗議,並啟動監視行動。塔斯曼海位於澳洲與紐西蘭之間,這場軍演之規模與位置都非同尋常。解放軍派遣衡陽號護衛艦、遵義號驅逐艦和微山湖號補給艦,不僅展示強大區域投射能力,還在無預警情況下進行實彈射擊。這是解放軍海軍首次於該海域進行實彈演習,進而引發澳洲與紐西蘭高度警覺。
2024年9月中旬,中國解放軍遼寧號航空母艦編隊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艦載戰鬥機與直升機的起降演習。這項演習旨在驗證遼寧艦從訓練艦轉型為戰鬥用途,也測試殲-15B新型艦載戰鬥機,以及海上艦載機之運用與支援作戰,可能同時進行神雕無人預警機或攻擊11無人攻擊機的協同作戰演練。
我國防部於9月25日10時發布,共軍自7時10分起有22架次跨越海峽中線經台灣西南往東部空域活動;大陸國防部透過媒體於同(25)日10時01分罕見公布中國火箭軍8時44分,向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成功發射1發攜載訓練模擬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準確落入預定海域。解放軍此時有模擬「戰役級聯合火力打擊」;另據日方官員稱,25日晚間首次日本海上自衛隊「漣」號護衛艦,由北向南航經台灣海峽、與此同時澳洲和紐西蘭的海軍艦艇也通過台灣海峽,26日後者三國將在南海舉行聯合演習,前述等軍力相互較量,引發區域周邊國家高度關注。
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於7月16日公布,南部戰區海軍「山東號」航母編隊7月9至15日在菲律賓海進行海空聯演。中俄兩國海軍從7月初至17日分別進行中俄第4次聯合巡航任務,以及「海上聯合-2024」聯演。
新公開的商業衛星圖像顯示,中國海軍大連造船廠已讓第10艘新型055型驅逐艦下水,並著手打造最新批次的第6艘052D型驅逐艦。新艦寬分別為20米和18 米,顯示船廠在單一乾船塢中雙管齊下,加緊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