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返回地球的搜尋結果,共110筆
中國大陸載人太空船「神舟二十號」原定週三(5日)返回地球並且於中國大陸北方著陸,但本次任務因疑似遭到太空碎片撞擊而延後,目前正進行撞擊分析與風險評估,尚未公布新的返回時間表,本次事故也凸顯了太空垃圾對於載人任務的潛在威脅,天宮太空站曾為閃避星鏈(Starlink)衛星碎片緊急變軌,也成為中美雙方爭議的問題。
中國載人太空船「神舟二十號」原定週三(5日)返回地球並且於中國大陸北方著陸,但陸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CMSA)表示,本次任務因疑似遭到太空碎片撞擊而延後,目前正進行撞擊分析與風險評估,尚未公布新的返回時間表,還可能影響陸天宮太空站的運作,本次事故也凸顯了太空垃圾對於載人任務的潛在威脅。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5年11月4日,神舟20號和神舟21號太空人乘組進行交接儀式,兩個乘組移交了中國太空站的鑰匙。神舟20號太空人完成任務,將於5日乘坐神舟20號載人太空船返回東風著陸場。
22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3年10月15日,大陸第一個自製載人太空船「神舟五號」搭載太空人楊利偉,成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完美成功。這也標誌著北京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把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
大陸央視報導,中國大陸國家航天局月1日發布,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任務探測器,在軌飛行期間,獲取的探測器與地球合影圖像,探測器上的五星紅旗與地球同框。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航天部隊航天工程大學的研究人員指出,美國正想爭奪太空霸權,並將透過反覆測試X-37B新型太空飛機,來升高太空競賽。
美國「阿波羅13號」登月任務指揮官羅維爾(James Lovell)7日在伊利諾州去世,享耆壽97歲。他是美國男星湯姆漢克在1995年電影《阿波羅13》飾演的人物,太空船飛往月球途中爆炸,名台詞「休士頓,我們有麻煩了」實際並非出自羅維爾之口。在那趟幾乎以災難告終的任務,羅維爾帶領2名太空人在寒冷、脫水、飢餓、空間侷促的險境熬過3天半,合力與地面控制中心化解困境返回地球。這場傳奇求生記,至今仍激勵人心。
從台北直飛美國休士頓,約需要14小時30分鐘,美國在台協會(AIT)21日在臉書貼文表示,美國與台灣正洽談可能的太空港合作,未來有望透過亞軌道飛行,將台北與休士頓之間的旅行時間縮短至2.5小時。AIT透露,台灣考慮以屏東九棚為發射場地,有潛力升級為未來的太空港。但AIT後來刪去屏東九棚地點。國科會雖說樂觀其成,但表示太空運輸的具體計畫及方案,有待進一步評估。
美國近年積極投入太空港(Spaceport)計畫,其中包括飛行時間大幅縮短,例如旅客或貨物要從休士頓飛往台北,一般飛機航程要15至16個小時,透過太空飛機只要2.5小時就能抵達。但想讓太空飛機起降,機場須具備的條件更嚴格,台灣目前沒有符合的機場,美國也曾向我方交流建議,新科技別輸在起跑點。
SpaceX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與美國總統川普近日爆發激烈衝突,馬斯克甚至一度反擊威脅停用Dragon太空船。若此言成真,將重創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載人太空任務,迫使美國政府加速尋找替代方案,以因應可能出現的國安危機。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與總統川普爆發激烈口角,雙方關係徹底決裂。川普周四(5日)暗示,他或許會取消由馬斯克旗下公司所承接的政府合約;對此,馬斯克強硬回擊,由於總統有意取消其企業的政府合約,SpaceX的載人太空飛船「天龍號」(Dragon)將會「立即」開始退役,之後他又把話收回。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5月29日,「天問二號」任務發射圓滿成功,中國開啓小行星探測與採樣返回之旅。「天問二號」任務設計週期10年左右,如此長的任務週期,是否拉開了太空探索新的序幕?此次任務的「雙目標探測」探什麼?有多難?「天問二號」的十年之約對於中國的太空人才儲備意味著什麼?中國太空史上最長太空任務如何接力完成?
美國富豪馬斯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27日晚間進行巨型火箭「星艦」(Starship)的第9次試飛,不過最終仍以失敗收場,星艦的第一節「超重型」推進器在濺落前失聯,「上節」火箭則在進入太空軌道後失控翻轉,SpaceX證實這次任務經歷意外解體,不過馬斯克後續仍發文,強調此次測試取得很大進步。
臺灣金控暨臺灣銀行董事長凌忠嫄近期看了二部電影,一部是「絕地救援(The Martian)」、另一部是「周處除三害」。
中共軍方媒體發表文章警告,美國太空軍部署軌道運載器的計畫將加速太空軍備競賽,這種運載器可能快速發射武器化的衛星,嚴重威脅太空安全。
神舟十九號於4月30日返航,首次出艙創9小時6分鐘世界新紀錄!中國大陸太空人17年完成20次太空漫步,總時長超131小時,技術跨越升級,艙外任務邁向更高挑戰。
中國太空站將再次迎來重要時刻——神舟19號與神舟20號太空人乘組已完成工作交接,並舉行了象徵性的太空站鑰匙移交儀式。預計神舟19號組員將於29日搭乘飛船返回東風著陸場。
世界經濟論壇(WEF)與麥肯錫的《太空經濟報告》指出,隨著低成本與太空科技取得及使用的可及性大幅提升,2035年太空經濟可望帶來1.8兆美元的全球經濟產值,是2023年6,300億美元經濟產值的近3倍,平均每年增長率達9%;此外,太空科技更與AI及機器學習、自動駕駛、生技、元宇宙、數位安全、量子等同列為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技術。
新聞提要■原本僅為期八天的任務,演變成歷時超過九個月的「太空長征」。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兩名太空人,意外在國際太空站(ISS)滯留九個月後,終於在台灣時間3月19日搭乘SpaceX的龍飛船(Crew Dragon)平安返回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