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運動員委員會的搜尋結果,共13筆
運動部在今年9月9日揭牌,由奧運雙金得主李洋入閣擔任首任部長,而他更是史上最年輕的部長,上任後也備受外界注目。最新傳出他已拍板「運動員委員會」的改革方案,近日由運動部發函44個亞奧運層級的單項協會修改相關規定。
運動部於本月初正式掛牌,由剛卸下球員身份的奧運羽球雙金得主李洋出任首任部長,年僅30歲的他成為史上最年輕的部長。短短不到一個月,據傳他已經開出改革第一槍,矛頭直指亞奧運單項協會,計畫推動各協會全面設立「運動員委員會」,讓現役選手能直接參與協會運作,提升決策透明度。
美國短跑名將克利(Fred Kerley)宣布將參加爭議性十足的「禁藥運動會」(Enhanced Games),成為首位投入該賽事的美國男子田徑選手。這項比賽允許運動員在醫療監督下使用類固醇、生長激素等增強表現藥物,他也以牙買加傳奇波特(Usain Bolt)所保持的9秒58世界紀錄為目標。
WB首屆拳擊世錦賽,台灣女將陳念琴為中華隊收進1面銅牌,她在女子65公斤級準決賽落敗,以較小差距的2比3輸給烏茲別克選手卡米多娃(Navbakhor Khamidova),未能升級獎牌成色。
新聞提要■出生於非洲辛巴威的游泳健將考文垂,曾獲多面奧運金牌,在激烈的國際奧委會主席競選中脫穎而出,成為首位出身非洲的女性主席。
國際奧會(IOC)第144屆年會第10屆主席選舉,僅花了5分鐘時間就結束,由現年41歲的兩面奧運金牌得主、前運動員委員會主席考文垂以49票壓倒性優勢從7位候選人當中脫穎而出,成為新任IOC主席,同時也創下IOC史上最年輕、第一位女性、第一位非洲籍國際奧會主席紀錄,然而外界認為她的考驗也將從現在開始。
國際奧會(IOC)自1894年成立以來至今已有超過130年歷史,我國曾有過徐亨與吳經國兩位IOC委員,吳經國甚至還以執行委員的身分投入主席選舉,但隨著IOC的改革以及吳經國請辭卸任後,「中華台北」在IOC喪失了發言權,國人不禁質問如何才能成為IOC委員?吳經國在專訪時表示,依現在IOC規章來看,除非有著雄厚的政治背景或是經濟實力,否則難度真的很高。
國際奧會第144屆年會進入最重要的IOC主席改選,最終由由現年41歲的辛巴威籍、曾兩度奪得奧運游泳金牌的考文垂當選,她成為國際奧會史上第一位女性以及非洲籍主席。
2024巴黎奧運會呼應國際奧會強調環境永續的倡議,成功舉辦了全球矚目的綠色奧運會,也提醒我們共同守護地球的責任與重要性。為響應國際奧會以及巴黎奧運會綠色環保永續發展的呼籲,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轄下的運動員委員會結合了運動與環境、運動促進和平、性平、教育等各委員會,以及我國奧運人協會於30日共同主辦了一場名為「攜手奧亞運選手,守護我們的藍色海洋與地球」的淨灘活動。此活動旨在透過實際行動,結合奧亞運選手、體育愛好者和大眾,提升環境保護、平等、教育和奧運精神的意識。
我國國際局勢艱辛,所幸1970年起有徐亨、吳經國無縫接軌出任國際奧會(IOC)委員,能在世界體壇的最高決策圈發聲。但2020年3月吳經國請辭後,我國幾乎不可能有足以選上IOC委員的國際影響力,競選IOC運動員委員會委員成為重返決策圈的主要管道,惟迄今尚未成功。
依照往例,每屆夏季奧運都會選出4位新任運動員委員,本屆巴黎奧運也一樣,這次共計有32位退役或是現役運動員投身參選,中華代表團推出6朝奧運元老、桌球名將莊智淵參選,國際奧會(IOC)公布選舉結果,莊智淵落選,當選的分別是美國退役田徑女將菲莉克斯、德國退役韻律體操好手金銀裴、澳洲輕艇女將潔西卡和紐西蘭網球選手馬庫斯丹尼爾,任期8年直至2032年布里斯班奧運會為止。
亞洲盃男籃資格賽22日中華隊主場迎戰紐西蘭隊前風波不斷,針對球員保險議題,籃協、體育署都出面說明,台北市職業職籃球員職業工會21日晚間也透過臉書粉專發表新聞稿聲明,表示對發聲的球員致上敬意,也為相關權益要讓球員獨自面對、發聲致歉。
籃球賽事一直受到國人高度的關注,日前亞洲盃資格賽集訓選手太少及保險未合職業選手需求等情事,教育部體育署對此極表關心,鄭世忠署長近期密集與中華籃協研商相關問題及未來策進作為,包括輔導中華籃協建立長期的國家隊培訓機制以及研訂代表隊協議書,確保球員權益,共同提升我國籃球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