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遙測的搜尋結果,共187筆
11月5日,中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入列授旗儀式,由中央軍委會副主席張生民在海南三亞主持,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福衛八號)預計第四季發射,起運典禮上,賴清德總統親臨並命名為「齊柏林衛星」,象徵台灣在太空科技領域的里程碑,總統這番期許,宣示未來要逐步打造Made in Taiwan的衛星產業鏈,而觀察台灣在半導體、資通訊產業的深厚基礎下,尚難在太空產業大展身手,除資金與人才,更重要的是國際現實與產業結構斷層。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宣布,將與美國能源部合作建造7座人工智慧(AI)超級電腦,推動美國在科學研究領域持續領先全球。同時,輝達也與芬蘭電信巨擘諾基亞(Nokia)攜手,開發搭載新一代Blackwell GPU的無線網路電腦,結合通訊與AI運算,為即將到來的6G時代奠基。
低軌衛星產業持續成長,昇達科(3491)可望成為最亮眼受惠者。2025年第三季營收基期相對較低之下,法人看好第四季營收可望季增2至3成,並預期,後市隨著亞馬遜Kuiper、AST等衛星網路專案加速布建,昇達科2026年將迎來營運續增,全年營收及獲利皆有望再挑戰新高。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6日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簽署「海洋保育與災防預警合作備忘錄」,以韌性海洋為核心,共同建立海洋保育與氣候變遷風險預警機制,運用遙測、大數據與數值模擬技術,強化海洋環境變化監測,減緩氣候變遷對生態衝擊,打造健康韌性海洋。
系微(6231)今日宣布其基於OpenBMC的產品Supervyse OPF已支援並整合於Astera Labs最新發表的AI基礎架構2.0的開放機架架構中,系微表示,隨著AI工作負載的規模超越傳統伺服器的界限,業界正快速採用以開放標準為基礎的機架式架構。開放機架架構利用PCIe和UALink提供向上擴展的連接能力,使用乙太網路支援向外擴展,並借助OpenBMC實現標準化的機架管理,為各供應商互通操作與加速創新奠定基礎。而Supervyse OPF則延伸此願景,提供一個強健、產品化等級的OpenBMC韌體平台,提供最佳化的超大規模AI環境管理方案。
隨著全球邁向淨零碳排時代,自然資產治理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致力於森林循環經濟的可澍科技,透過AI與高解析遙測技術,打造出一套能快速評估森林碳潛力與風險的智慧管理平台,協助企業、政府與土地所有者有效掌握森林經營潛能,推動碳權布局及ESG永續發展。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台灣第一個自製衛星系--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簡稱「福衛八號」)規劃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其中,第一顆(FS-8A)今(7)日正式從新竹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搭機送往美國加州。裡面的關鍵元件有84%國產,自製率創下新高,包括芳興、原相、保勝光學、漢翔工業等十餘家台灣供應鏈,共同協助國家計畫參與這一波太空兆元商機。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為台灣首個自製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預計2031年佈建完成,其中第一顆衛星「FS-8A」由總統賴清德命名為「齊柏林衛星」,7日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起運、搭機送往美國加州,安排於第四季發射。太空中心說明,相較2017年的福衛五號,福衛八號解析度更高、可達小於1米,並以星系方式運作,每天可通過台灣上空3次,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
高麗菜價格每年都會經歷大幅波動,為此農業部推動「大宗蔬菜播種量及供苗預警系統」,期盼透過數據讓農友在栽種時有參考依據,然而農業部農糧署7日表示,自8月下旬以來,高麗菜種植量已連續4旬(40日)達警戒值,提醒農友調整生產規畫、分批減種或轉作,避免產期重疊影響售價。
台灣第一個自製衛星星系福爾摩沙八號首顆衛星7日從國家太空中心(TASA)起運送往美國,預計第四季發射升空。總統賴清德起運典禮時表示,象徵我太空科技發展重要里程碑,讓台灣站上國際太空市場舞台。
農業部農糧署表示,0728豪雨後氣候平順,高冷地及平地產區農友持續整地種植蔬菜,然而依據「大宗蔬菜播種量及供苗預警系統」統計資料,自8月下旬以來,甘藍種植量已連續4旬(40日)達警戒值,為避免產期重疊,籲請農友調整生產規劃、分批減種或轉作,以分散種植風險,確保合理收益。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是台灣第一個自製的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預計2031年佈建完成,其中第一顆衛星由總統賴清德命名為「齊柏林衛星」,並於今(7)日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起運、搭機送往美國加州,安排於第四季發射,太空中心說明,相較2017年的「福衛五號」,福衛八號的解析度更高可達小於1米,並以星系方式運作,每天可通過台灣上空3次,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
北美最大規模的電信與寬頻年度盛會SCTE Cable-Tec Expo(電纜與技術展覽會)日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吸引全球營運商、設備製造商與系統服務商齊聚,展示最新研發成果與應用。凱擘大寬頻工程技術團隊赴美參訪,並與長期合作夥伴仲琦(2419)洽談DOCSIS 4.0與Wi-Fi 7技術升級,同時與國際技術大廠Harmonic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攜手打造更高速穩定且智慧化的數位生活體驗。
富邦集團旗下最大有線電視系統台凱擘大寬頻2日宣布與國際技術領導廠商Harmonic簽署合作協議,在台灣建構cOS虛擬化寬頻平台,並擬引進仲琦科技DOCSIS 4.0與Wi-Fi 7進行寬頻技術升級對稱雙向10Gbps高速寬頻服務,發展高畫質影音、線上遊戲、遠距學習、遠端辦公服務。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重創光復鄉,林保署所屬航測及遙測分署產出精度高達1公尺的數值高程模型(DEM),比對災前地形資料,驚見從上游山區到下游河道都出現大幅地形變動。數據顯示,形成此次堰塞湖的山體崩塌,最大深度達403公尺,規模相當驚人,而中下游河道因大量土石堆積,河床高度較災前高出40至50公尺。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所屬航測及遙測分署,針對此次馬太鞍溪堰塞湖災情,於9月25日出動空載光達掃描儀,產出精度高達1公尺的數值高程模型(DEM),經緊急比對內政部提供的災前地形資料,驚見從上游山區到下游河道,均出現大幅地形變動,數據顯示,形成此次堰塞湖元兇的山體崩塌,最大深度達到403公尺,規模相當驚人,而中下游河道也有大量土石堆積,河床高度較災前高出40至50公尺。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後續如何處置?農業部初擬2個方案,一是沿溪床開闢便道前往清運土石,二是在中上游興建梳子壩減緩砂石沖刷,將與專家團隊討論,盡快確定最適合的處置方式。學者認為,該壩體應會長期存在,河道疏濬為必要對策,並將「溪床便道」改為「山路產業道路」,以便長期對應也較為安全。
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洪災釀嚴重死傷,對於未來堰塞湖該如何處置,林保署長林華慶今在院會後表示,爆破、虹吸方法均不可行,根據最新的遙測影像,壩體面積已大幅縮減,過去評估過順著溪床開一條便道,透過卡車將土石輸送下來;但若壩體本身若無風險,不需大費周章開路上去,可在中上游的地方做梳子壩,不要讓土沙在同時間很快速降下。
花蓮馬太鞍堰塞湖23日溢流至今,壩體高度已由200公尺下切至120公尺,蓄水量約下降至2300萬公噸,而農業部昨日進行空拍作業失敗,遂今(25)日上午出動造價3.3億的「King Air 360ER遙測飛機」,農業部指出,該機配有高解析航攝數位相機、高光譜掃描儀、光達掃瞄儀等,解析度可達15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