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配息型基金的搜尋結果,共38筆
衛福部近日提出健保補充保費制度改革方向,將現行「單筆收入達2萬元才課徵」的規定,改為「年度累計制」,未來只要一年內來自股利、利息或租金等收入累計超過2萬元,就必須繳納2.11%的補充保費。此舉被視為健保財務改善的重要一步,但也引起投資族群的高度關注。
在全球經濟結構重塑、科技創新加速與地緣政治變化交錯影響下,投資人資產配置策略正悄然轉向。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2025年9月跨國投資指數型基金規模達761億元,今年以來成長率達14.6%,顯示被動式投資策略逐漸成為市場主流。
壽險與醫療險保障在中年之前扮演重要的角色,隨著年紀邁入50歲以後的熟齡階段,壽險業者建議進入資產整合階段,壽險角色應該從風險保障轉向資產傳承與稅務規劃,熟齡客戶若健康條件允許,建議可透過終身壽險與變額萬能壽險,設計「生前贈與」或「分年繼承」機制,達成「留愛不留債」的目的。
「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正式登場,對於準備退休理財計畫的民眾可說是一大福音。理財專家指出,TISA基金的經理費相較於一般基金費率折半,最低甚至下殺至0.5%,不輸給ETF,民眾不需要將所有資金都拿去買高配息的金融商品,可考慮將部分資金定期定額TISA基金,讓息收自動滾入再投資,更能夠提高整體資產報酬率。
金管會推動的「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新制於已在7月正式上路。金融科技證券商好好證券指出,好好證券響應政策成為首批符合TISA帳戶的開戶受理機構之一,開立TISA帳戶,不僅全站基金申購終身0手續費、0信託保管費、最低千元起投,更針對40歲世代的痛點,提供一系列專屬方案。
台股除權息高峰約落在6月至8月,據統計過去10年台股除權息旺季數據,臺灣高股息含息報酬指數及加權報酬指數正報酬機率達7成,10年中有六個年度,臺灣高股息含息報酬指數的表現優於加權報酬指數。投信法人表示,顯示高息股在除權息旺季時相對其他類股,較容易獲得資金青睞,高股息相關基金也可望受惠。
川普關稅及半導體政策不確定性,推動資金流向相對抗跌的高殖利率股票,除權息旺季的企業股息發放,資金活水挹注也有利後續填權息走勢,加上適逢多檔高股息ETF換股,使近期台股高息股成為市場焦點。
5月報稅季,基金投資人常因配息、資本利得課稅問題感到困擾,根據基金平台整理最新報稅要點,提醒民眾依基金註冊地、收益來源、所得級距不同,境內境外課稅有別,並建議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時,應考慮最有利的課稅方式如是否參加配息等。
川普「解放日」以超乎預期的關稅政策正式向全球宣戰,7日台股崩潰重挫,台指期跌停,台股加權指數重挫超過2000點,寫下史上最大跌點,逾1,700檔股票跌停,台股多頭總司令/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表示,關稅戰下美國會是最大受傷者,不要太害怕這波人造熊市,可觀察新政策下因「美國價值」而被豁免的項目,他也提醒投資終究要回歸基本面評估,觀察川普是否調整關稅策略。
配息型基金是台灣投資人最喜歡的投資商品之一,它們定期帶入現金流的特性,一方面滿足投資人提前落袋為安的預期,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來支應每月生活所需。摩根投信將自4月起與全支付共同合作,推出創新金融服務「收益進帳全支付」,開啟基金配息入帳新選擇,新增全支付作為配息入帳管道之一,成為市場上第一家可選擇將基金配息直接入帳到全支付的基金公司。
基金配息入帳有新選擇了!摩根投信4月起與全支付合作,推出創新金融服務「收益進帳全支付」,開啟基金配息入帳全支付為新管道的選項,成為市場上第一家可選擇基金配息;基金配息入帳全支付,有助投資人更靈活地運用基金投資收益,提升日常生活的便利性。
生活融入AI輔助已是大勢所趨,投資理財自然也不例外,台灣的機器人理財上路剛滿七年,資產規模已突破百億元,逐年穩定成長。開辦業者之一的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理想的退休金來源應涵蓋政府保險、職業退休金和個人準備三大支柱,其中個人準備包括退休前的持續投資累積與退休後的永續管理,交給理財機器人長期操盤,有助於在退休前專注於工作,退休後安穩享受生活。
根據基金平台統計發現,定期定額投資的方式不再是小資族的專利,高資產族群也很愛,基富通基金平台統計近三年定期定額扣款金額翻倍成長,存量更暴增逾3倍,且不止小資族,就連月扣款達10萬元、存量超過500萬元的大戶也高達近四成,去年資產千萬元級客戶激增42%的鉅亨買基金統計也發現,高資產族群偏好股票型基金,其次為平衡型基金,並且聚焦台股及科技股。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加徵關稅、美中AI人工智慧大戰升溫,攪亂股市一池春水。面對「蛇」舞足蹈的金融市場,專家建議各族群的基金投資人採取「定、風、波」三大策略,掌握小龍年的投資節奏,讓個人財富持續穩健增值。針對龐大的退休族群建議更應首重商品的安全性與波動性。
財富翻倍從學習理財開始
年關近,民眾最期待的年終獎金入袋,如何善用這筆財富以發揮最大效益?銀行業者認為,理財需先理債,待債務還完再分配剩餘資金用於年節紅包、家庭消費和個人需求進行投資,並鎖定適合長期投資的標的,讓年終獎金錢滾錢,滾出邁向財務自由的好幾桶金。
年關將近,上班族正期待年終獎金入袋;台北富邦銀行建議,先理債、再理財,償還完利率較高的貸款或債務後,剩下的資金可預留三分之一因應年節紅包、家庭消費,剩餘三分之二即可依據不同族群需求及個人風險偏好來進行投資,不過,仍要當心當前股市估值高的波動風險,透過合理的理財配置,讓年終獎金小錢滾成大財富。
年關將近,民眾最期待的就是年終獎金入袋,這筆財富該如何運用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台北富邦銀行建議,理財需先理債,償還完利率較高的貸款和債務後,剩下的資金可預留三分之一因應年節紅包及家庭消費,剩餘三分之二即可依據不同族群需求及個人風險偏好來進行投資,透過合理的理財配置,讓年終獎金成為日後邁向財務自由的推手。
台股2024年基本面穩健,據CMoney統計,加權指數今年截至11日大漲27.73%。統一台灣高息優選基金基金經理人陳釧瑤表示,台股經過先前整理,目前加權指數評價回落至中間水位,2025年台灣經濟及企業獲利預期持續成長,有望使台股延續多頭行情。
台灣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公股銀行觀察到民眾儲備退休金的情形明顯增加,因此加強推廣,希望協助民眾順利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