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醫療科技展的搜尋結果,共197筆
2025台灣醫療科技展將於12月4至7日登場,今年來自歐洲、美洲、亞太及中東非洲等地的國際買家,首次以「帶著採購清單」的方式來台「尋寶」。捷克健康科技機構啟動規模達2億歐元(約合新台幣71.65億元)的非洲醫療援助採購計畫,鎖定台灣為主要合作對象,掀起大採購熱潮。
即將於12月初登場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今年迎來史上首度「全球醫院代表團」大規模來台,初步統計,有十個國際產業協會、五個國際醫院協會都是首度來台,最大的歐盟私立醫院聯盟,旗下有6,000家醫院成員;另外,葡萄牙、奧地利、希臘、比利時等國醫院協會皆派員來台,與台灣醫院及生醫產業進行深度技術交流。
為推動次世代智慧醫療技術,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特邀請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德國傅勞恩霍夫微電子研究所(Fraunhofer IMS)等國際權威機構專家,今(6)日齊聚南港展覽館2館,與國內產業領袖共同出席「2025 BIO DAY 創新醫材技術論壇」,聚焦生物晶片、基因定序、半導體製程與微流體等關鍵技術,深入探討其於精準醫療檢測中的應用潛力與市場商機,促進臺灣與國際的交流合作,助攻醫療科技展業轉型成長。
為推動次世代智慧醫療技術,工研院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特邀請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德國傅勞恩霍夫微電子研究所(Fraunhofer IMS)等國際權威機構專家,今(6)日齊聚南港展覽館2館,與國內產業領袖共同出席「2025 BIO DAY 創新醫材技術論壇」,聚焦生物晶片、基因定序、半導體製程與微流體等關鍵技術,深入探討其於精準醫療檢測中的應用潛力與市場商機,促進臺灣與國際的交流合作,助攻醫療科技展業轉型成長。
相對於培養碩、博士進入生技領域,生策會則是從小學生和高中生開始「播種」。生策會經營長吳明發認為,AI科技的進步已經將人類帶入一個「超速」的世代,只有提早一個世代投入資源,才有機會在世紀大戰中勝出,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為未來的新產業「養才」。
為激勵高中生從實踐中培養創新思維、挑戰臨床問題,並提早接軌全球醫療科技趨勢,由教育部指導,生策會、生策中心與台北市教育局聯合全台13所醫學系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高中醫療科技創意競賽」於4月9日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頒獎典禮。
大學繁星推薦今(18)日放榜,台南市新營區私立南光高中有57人錄取,其中錄取台灣大學心理系的王亭裔,原本有機會上醫學系,但他出於對心理學的興趣,放棄填醫學系,選擇心理學系,如願上榜後,他非常開心。
台灣泌尿科微創之父、新光醫院泌尿外科教授邱文祥日前蒞臨台灣醫療科技展,與民眾分享「微創手術在泌尿外科驚人的進展」。他在演講中帶來好消息,新光醫院預計在明年引入單孔達文西手術,不僅傷口更小,還有AI加持,年輕醫師動手術時,AI可提醒前輩怎麼做,如同「傅培梅教做菜」,提高手術品質。
一名40歲女性因腹痛送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腸癌轉移到肝臟,導致劇痛難耐。一問之下才發現,原來這名患者的爸爸60歲就死於腸癌,而她卻從未做過檢查。專家提醒民眾,預防勝於治療,務必先知道自己容易生什麼病,並透過飲食、生活習慣、運動、體重控制,維護自身的健康。
癌症為台灣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其中以肺癌致死率最高,國健署公布2022年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再度蟬聯台灣10大癌症榜首,新發生人數高達1萬7982人。醫師指出,肺癌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許多人發現時已是末期,因此透過早期篩檢揪出癌細胞十分重要。
台灣醫療科技展健康講座日前在台北市南港展覽館舉行,匯集各大醫院設展介紹醫療資訊,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副主任醫師葉光庭指出,保衛骨骼關節首要之務就是「保密防跌」,保持骨質密度,飲食均衡之外,生活中要有適當的運動對抗肌少症,同時遠離菸酒檳榔壞習慣;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與蛋白質是骨骼健康的關鍵,骨骼健康也可以降低跌倒風險。
癌症為我國十大死因之首,發生率、死亡率皆持續上升。隨著精準醫療時代來臨,選擇個人化治療方式最為重要,醫師指出,近年透過精準癌症治療,如標靶治療及免疫治療,能更準確揪出癌細胞,成為癌症治療一大利器,呼籲民眾除了注重平時日常保健,也應及早篩檢、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對脊髓損傷、全身或半身癱瘓的人來說,人生大抵渺無希望,但花蓮慈濟醫院4年來成功執行5例脊髓損傷幹細胞治療及20例晶片電刺激治療,加上中西醫復健合療,幫助脊損傷友重回「站立人」,甚至重返工作崗位。神經外科部主任蔡昇宗8日特別在台灣醫療科技展「脊髓損傷新希望」健康講座分享多例成功故事,鼓勵傷友不要放棄希望。
新光醫院日前邀請群聯電子公司技術長林緯蒞臨醫療科技展,分享aiDAPTIV+技術。過去群聯曾與NASA合作,在月球上建立全球首座資料中心。在生成式AI問世前,群聯與AI無關,但隨著越來越多企業基於安全、自主性考量將AI大腦建置在地端,群聯則透過管理程式,幫助擴充記憶體,因應運算需求,也讓成本降至10分之1。
為推動淨零碳排,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安葆國際董事長陳志復日前在醫療科技展上簽約,未來將透過瓦斯發電機結合熱能,循環再利用,為新光醫院能源轉型寫下新篇章。未來瓦斯發電產生的熱能可以作為空調主機的製冷來源,降低冰水用量、電費和碳排放,也能取代緊急電力中部分柴油發電,相關工程預計明年3月中完工。
單一的壓力源會造成精神疾病嗎?其實沒那麼簡單!根據Holmes, T.H.和Rahe, R.H.在1967年發表的社會再適應量表,喪偶是壓力分數最高的事件,高達100分,其次為73分的離婚、65分的分居。新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田心喬提醒民眾,半年累計超過300分,或1年超過500分,就屬於憂鬱症高危險群。
新光保全聯合事業群新誼整合、新保生活關懷以及關係企業新光醫院、昕新智慧診所共同參加台灣醫療科技展,為強化企業社會責任與即將來臨的超高齡社會,提供2025年更多元的創新解方。在展覽會中特別聚焦於智慧自動化醫療技術,並以ESG商業方案為核心,滿足產業日益多樣化的需求,致力於提升民生照護水準,改善生活品質。
新光醫院2024年台灣醫療科技展「健康達人講座」,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與復健科醫師林於廷,和民眾面對面分享膝蓋關節的保養和再生治療革命。釋高上表示,關節炎會隨著年齡風險加劇,患者中60歲以上高齡者佔60%,70歲佔70%、80歲佔80%,一旦發展到末期的變形,就難逃手術命運,不過隨著特管辦法、再生醫療雙法通過,幹細胞治療關節炎成了有機會逆轉的疾病。
台灣有洗腎王國之稱,全國洗腎人口超過9萬人,然而每次洗腎衍生的醫療廢棄物相當驚人。為環境永續,新光醫院推廣綠色醫材ESG,新一代的洗腎技術展延性血液透析(HDx),不僅能洗掉中、大分子尿毒素,避免發生動脈粥狀硬化等併發症,洗腎產生的廢棄物,更從原本每月1556公斤降至842公斤,年碳排可大幅減少2噸。
台灣醫療科技展日前在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舉行,涵蓋醫療、電子資通訊、科技、生技製藥及醫材產業,展會聚焦整合大健康產業生態鏈,長庚大學與「臺灣大學系統科研產業化平台」的夥伴學校共同參展,該校展出兩組亮點研發團隊技術,期望藉由這個國際指標性展覽,促進國際產學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