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釋憲案的搜尋結果,共586筆
新修的《憲法訴訟法》規定,大法官對於聲請釋憲的案件進行評議及裁判,參與評議的最低人數為10人、做出違憲宣告判決的可決人數為9人。但目前因為立法院兩度全面否決新任大法官的被提名人選,導致大法官人數不足(目前只有8位),因此不達法定人數,憲法法庭等於實際上癱瘓。
死刑存廢相關議題備受各界關注,近來因昔日質詢內容被改編為「沒出息」成神曲的民進黨立委王世堅,日前質詢法務部長鄭銘謙時,因不滿執行死刑進度,又連發金句砲轟,怒嗆廢死人士「假仁假義,欺世盜名」, 還質疑鄭銘謙:等36位死刑犯執行完,可能「我們都作古了」、「我們會死得比他們早,這對嗎」!影片曝光後已有近70萬人次觀看,網友大讚堅哥敢講真話。
民進黨立院黨團日前對國民兩黨新修正的《憲法訴訟法》聲請釋憲案,憲法法庭裁定受理。但現有的8位大法官對於是否可以做出評議及裁判,有不同立場。蔡宗珍、朱富美、楊惠欽3位大法官認為,新法規定評議需達10人門檻,現人數不足,依法不得開庭評議。但呂太郎等4位大法官認為,若《憲訴法》的規定已導致大法官行使職權被封鎖或阻礙者,大法官即不應受其拘束。法界人士廖震直言,他真的嚇到,憲法法庭不依《憲訴法》,哪來的程序正義?不依據法律,要依據什麼?
賴清德總統就任後,2次提名的7位大法官都在立法院審查時被封殺,不光在野黨有意見,連執政的民進黨立委們對部分人選也不支持,究其因是前司法院長許宗力等人,趕在大法官任期屆滿前,火速將藍白立委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判決違憲,這也讓本應立場超然的大法官們捲入政治紛爭,連同被提名的大法官都無辜受害,台灣司法沾染「政治顏色」,讓人民質疑淪為政治打手。
114年憲裁字第75號裁定不同意見書,4位大法官在受理與否外,特別表達「大法官行使憲法解釋權不可一時或缺」,應儘速進行實體判決,不受憲訴法的限制等等。
114年憲裁字第75號裁定不同意見書,4位大法官在受理與否外,特別表達「大法官行使憲法解釋權不可一時或缺」,應儘速進行實體判決,不受憲訴法的限制等等。
立法院民進黨團柯建銘總召、黨團幹事長吳思瑤等51立委,及行政院、監察院認為2025年總預算違憲,聲請釋憲,憲法法庭已受理,但因目前8大法官無法作成違憲判決,呂太郎大法官19日借由一起偽造有價證券釋憲案的不受理裁定,提出不同意見書,批評立法機關可以透過制定或修正不符合憲法的憲訴法,封鎖或阻礙大法官職權的行使,掏空大法官的憲法解釋權,擺脫憲法對立法院議決的一切法律案(含預算案)的控 制,使憲法的最高法位階性落空,立法院通過的法律反居於實質上最高法位階的嚴重後果。
針對新版《財劃法》爭議,行政院長卓榮泰會見縣市首長「把帳算清楚」。表面上看,《財劃法》之爭的問題核心在資源如何合理分配,但實際關鍵則在於朝野爭權和背後的選舉考量算計。《財劃法》如同屠龍刀「號令天下、莫敢不從」,但在朝野都爭相搶當執刀人的情況下,無論中央和地方面對面再多次,註定都只是沒有結果的爭辯。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8日完成交保手續後步出法院,他強調這是一場冤獄,並喊話賴清德總統「好好想想吧!」對此,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達認同,痛批賴全心搞政治;涉嫌詐領助理費遭起訴的綠委林岱樺也喊話,司法檢調應迅速回應賴總統對司法改革的誠意。
財政收支劃分法2024年剛完成25年來首度修法,調整幅度前所未見,但除了行政院對此提出釋憲案,近期財政部公布115年度統籌分配款,也引發地方不滿,十個地方政府認為獲配數低於設算數,也有地方不滿分配到的款項低於其他縣市高呼不公平,加上後續還有主計處補助款,及普通345億元無法完全分配的問題待解,新版財劃法陷入父子騎驢的窘境。
賴清德總統5日宴請綠委,會中將關稅、大罷免以及風災喻為3隻黑天鵝。不過自家前立委林濁水不埋單,直言比黑天鵝更可怕的是賴清德沒提到的「灰犀牛」,就是指「憲政體制欠缺解決朝小野大行政立法僵局機制的困局」。在野黨也認為,當初賴清德在大罷免大失敗後說要4個優先,但到頭來仍是政治優先,最該解決的就是朝野分歧,但端看行政院的釋憲案都不願意撤,就知道賴清德還想繼續對抗。
內閣小改組後的新任閣員1日走馬上任,總統府也宣布調整國安團隊,延攬曾擔任過駐美代表處政治組長的趙怡翔、總統府言人李問出任國安會副祕書長。顯然,這波改組「年輕化」和「對外溝通」成為調整重點,但仍離不開「同溫層找人」,要想就此化解當前國內外困境恐怕很難。
行政院雖照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編列明年度的地方統籌分配款,但同時也想透過一紙公文,就把中央負責的事權轉為地方自治,包括學校電費、公有建設耐震改善經費等,立刻引發地方跳腳。卓揆昨說要與地方首長討論事權,但別想再以上對下的傳達,死守大水庫,再度挑起中央與地方的戰爭,讓民生政策又成政爭籌碼。
賴清德總統去年上任之初,以「AI行動內閣」為號召,大罷免大失敗後,「AI行動內閣2.0」調整上路,僅撤換當初以專業掛帥的閣員,意識形態「超群」的首長卻穩如泰山。除了頻頻挑戰「台獨紅線」的內政部長劉世芳、禁止兩岸學子交流的教育部長鄭英耀外,政院發言體系更是政策傳達頻失焦,只會不斷跳針或神隱,連民進黨團都難掩不滿。
美國在台協會AIT昨天25日晚間,罕見貼出處長谷立言上周拜會部長顧立雄的照片,隨後也公布25日與5與5名國民黨立委見面的照片,觸及國防預算。被問到AIT兩張照片主動釋出的解讀,民進黨國防委員會立委王定宇今接受民進黨直播節目接受主持人韓瑩專訪時提到軍人加薪一事表示,利用薪資報酬分化三軍統帥和軍人之間的情感,只會傷害國安。
大罷免遭最新民意完封,賴政府決定內閣改組,在行政院長卓榮泰多次請辭遭慰留確定後,除經濟部長、數位發展部長確定走人;內政部長劉世芳、交通部長陳世凱、農業部長陳駿季則留任之外,爭議多的文化部長李遠、環境部長彭啓明也都可望留任。據悉,因接任人選難找,也影響此波內閣改組幅度。
行政院21日通過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但未將立法院三讀通過的軍人待遇調整及警消退休條例預算編入;民進黨立法院黨幹事長吳思瑤今(22)日表示,35年前立法、行政及司法都是國民黨人,但當時立法院針對某一特定公務人員所提的追加年終獎金案,仍被國民黨主導的大法官會議判定違憲,所以《憲法》沒有顏色。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率領的政府團隊被韓方指控「外交失禮」,林口頭上雖表達歉意,卻反指對方在書面和社群媒體上做出截然不同反應,讓他感到詫異。林辦甚至將此事甩鍋到在野黨刪凍預算,不僅危機處理不及格,更加劇韓方對台灣的負面觀感。
昨(10日)有媒體爆出,行政院長卓榮泰規劃於21日院會通過明年度約3兆元的總預算案,還有政院已經啟動軍公教加薪相關作業,引發外界關注。對此,民進黨立委吳思瑤今(11日)對此則是表示,自己並未有軍公教加薪的訊息,該訊息還有待釐清。
民進黨51位立委及行政院分別就202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聲請釋憲,憲法法庭8日公布已評決受理,另先前綠委針對《憲法訴訟法》部分條文,及監察院因被刪減今年度預算部分提釋憲,也都經現有8位大法官過半數同意受理,加上這兩案,目前已有4件高度政治性的釋憲案獲憲法法庭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