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金控法的搜尋結果,共121筆
台積電股價近日走勢震盪,盤點公股四大上市金控持有台積電情形,第三季持股數均較第二季減少,公股銀行主管說明,主要考量因素為逢高減碼,部分獲利了結,隨著時間接近年底,第四季操作將觀察企業獲利情形,首選高股息個股配置。
去年新新併發生雙龍搶珠的現象,甚至出現買家隔空交戰的亂象,金管會修法以維護健全市場秩序。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6日宣布,「金融控股公司投資管理辦法」已完成法規預告,重點包括:金控公司公開收購應以「現金」為對價即全現金;首次投資金融機構的持股比率須超過25%、公開收購條件在投資案未經許可前不得對外公布,以避免影響市場波動與股東權益,預計法條公告後一至二周內可上路。
公股銀行海外據點調整腳步持續,合庫銀行董事會22日通過裁撤澳洲墨爾本分行,業務將整併至雪梨分行;彰化銀行也公告,將裁撤緬甸仰光代表人辦事處。上述兩案均待台灣及當地主管機關核准。
金管會持續鼓勵金融機構攜手電信業者、科技公司共同阻詐,臺灣金控8月26日與旗下子公司臺灣銀行、臺銀人壽與臺銀證券合作辦理「臺灣金控2025年金融論壇」,以「落實公平待客」、「建構誠信金融」為兩大主軸,邀集產官學各界專家以不同角度,分享金融實務趨勢與主管機關的重點政策。
為了建構「公平待客」與「誠信金融」的兩大金融服務機制,身為公股集團的臺灣金控、臺灣銀行、臺銀人壽、臺銀證券昨(26)日共同合作辦理「臺灣金控2025年金融論壇-落實公平待客,建構誠信金融」,邀集200多位臺灣金控旗下各公司董事、高階主管、經理人及客戶參與該活動。
京城銀(2809)召開法說,指出2025年上半年核心業務維持穩定成長,獲利衰退主要因應永豐金內規準則,調節不合規的海外債等金融資產所致。展望後市,尚須持續關注關稅、利率、地緣政治等因素,針對併入永豐金亦已成立專案小組推進中。
握有龐大壽險資金的五大壽險金控,台股投資策略向來是投資人的關注焦點。根據各公司公告資訊,在類股分布方面,五大金控主要投資類股涵蓋半導體、金融業、通信網路與電腦及周邊設備業等,其中凱基金控與富邦金控的半導體業占比較高,中信金控則是以金融業為主力。
五大壽險金控第二季持有前十大個股曝光。有別於中信、新光金控大舉加碼電腦及周邊設備業,國泰與凱基金控則是反手減碼電腦及周邊設備業,富邦金控大舉加碼電子通路業、電子零組件等電子業個股。
京城銀行22日舉行2025年上半年度法人說明會,也是併入永豐金控前最後一次法說會,由總經理姜宏亮主持。京城銀指出,目前與永豐金整併事宜,已成立專案小組積極推進,上半年調節債券部位,也是為了符合永豐投資與風險管理內部準則,才會進行處分。另據了解,京城證券出售給街口網路金融科技一案,因金管會對於街口資金來源有疑慮,目前已由街口補齊文件,仍待主管機關審核。
京城銀行22日舉行2025年上半年度法人說明會,也是併入永豐金控前最後一次法說,由總經理姜宏亮主持。針對併入永豐金進度,姜宏亮指出,7月9日已成立雙邊整併專案小組,分為各個業務單位洽商,第一階段會先以京城銀加入永豐金所需辦法、符合金控法規部分及作業流程為優先,10月1日正式合併後,會進入與永豐銀行的整併流程,最重要的是IT部分,持續進行會議中。
台積電股價近期頻頻走高,金融業持有台積電亦有潛在獲利。以四大公股金控來看,截至6月30日,持有台積電市值最高的為合庫金控52.71億元;若以台積電8月13日收盤新天價1,200元估算,短短一個多月來,合庫金持有台積電市值已增加6.96億元,對合庫金每股潛在獲利約0.05元。
五大壽險金控第二季台股投資水位曝光,截至今年6月底,國泰、富邦、中信、新光(7月併入台新金控)、凱基等五大金控,台股市值合計近1.85兆元,較第一季暴增逾千億元達1,014.4億元、季增5.8%。
五大壽險金控第二季台股投資水位曝光。截至今年6月底,國泰、富邦、中信、新光(7月併入台新金控)、凱基等五大金控,台股市值合計近1.85兆元,較第一季暴增逾千億元、約1,014.4億元,季增5.8%,主要是台股指數當季上漲7.54%,帶動金控持股市值增長。
金管會日前預告《金控轉投資管理辦法》將在9月1日期滿,7月31日邀集各金控總經理、專家學者聽取意見,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定調,金融整併不是「為大而大」,要產生綜效與經濟效益;他指出,原本公開收購須取得被併購方董事會不反對、可完成過半股權或合理說明,但實務操作上有困難,聽取外界意見後,希望在穩定市場與制度彈性間取得平衡。
金管會今年六月預告金金併修法,關掉「敵意併購」大門,引發業界諸多討論,金管會主委彭金隆31日親自上陣主持修法公聽會。立委李彥秀31日於財委會中質詢是什麼樣的聲音要親自主持會議?是否會考慮鬆綁敵意併購門檻。彭金隆指出,很多公聽會能主持就親自主持,若是建議有合理的就會考慮修正。
金管會預告調整金融整併規範,預告期滿,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下午會邀集14家金控總經理、專家學者召開會議,彭金隆表示,預告時規定併購金控要取得過半董事、或控制性持股能力與對方不反對的決議,條件可能要調整。
國票金控擬辦現金增資3億股,對虧損嚴重的子公司樂天純網銀進行增資,引發經營權之爭疑雲的風波。銀行局主秘張嘉魁17日指出,「純網銀增資當然要在還沒虧損1/3前,就要預先申請增資,不會等到真的虧1/3才來增資」,以LINE Bank(連線銀行)、將來銀行前例來看,均是未達虧損1/3資本額即辦理增資,樂天銀行現已虧損26.4億元、接近資本額1/3,申請辦理增資是合理的。
法務部鑑於國內詐騙猖獗,為遏止詐欺犯罪,繼2022年出版首本防詐手冊後,今年再集結15位檢察官推出《這次不會再被騙了吧!》第二輯,將真實案例轉化為生活故事,提高民眾識詐意識,法務部長鄭銘謙於26日的新書發表會上強調,自去年5月至今年4月已偵破2923件詐團案,查獲2萬5622詐嫌,查扣新台幣242億多元的不法所得,並協助被害人調(和)解20億多元的賠償金,但打詐的腳步不能停歇,將持續以最高的行動力,全力以赴,絕不鬆懈。
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中,「新創」已是國家競爭力與產業轉型的樞紐,而其關鍵莫過於「資金」。政府雖不斷推動新創政策,從稅制優惠到基金設立,宛如建立一座座「新水庫」;然而,制度面若存在阻塞「舊水管」,資金就無法順暢流入新創者手中。因此,除了大興土木建「新水庫」,或可思考:是否也該好好維修這些「舊水管」?本文提出四項觀點:
中信銀行繼今年4月與臺灣臺北、新北、士林、臺中及橋頭地方檢察署啟動「可疑金融帳戶通報機制」,16日宣布再與臺灣高等檢察署簽署「可疑交易分析機制」合作備忘錄(MOU),在「可疑金融帳戶通報機制」專案基礎上,加入高風險態樣分析回饋機制,強化可疑金融帳戶的控管及聯防,同時也延展「雷霆專案」人頭帳戶預警機制,強化人頭帳戶回饋頻率與偵測模型,建構強大的全國防詐連線守護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