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搜尋結果,共43筆
中美貿易戰緊張局勢降溫,台股單周多頭再催油門,加權指數最高飆上27,969點,再創歷史新高,朝28,000點整數大關進逼,市場青睞族群輪番表態,興櫃市場個股也輪動表態,受惠記憶體報價續揚,興櫃記憶體生力軍丹立(7866)單周狂漲逾4成大秀拳腳,勇奪興櫃單周漲幅之冠。
在台灣,每3人就有1人罹患脂肪肝。脂肪肝可能造成肝硬化,甚至演變為肝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連續半年每天補充300毫克維生素E,能在肝脂肪堆積、肝臟發炎與纖維化等指標上顯著改善,顯示維生素E具有護肝的潛力。
含糖飲料早被證實會引起許多新陳代謝問題,或是造成肥胖、脂肪肝。食安專家韋恩表示,許多人會誤以為無糖的代糖飲料是比較健康的選擇,但一項追蹤超過10年的大型研究發現,代糖飲料比含糖飲料更易誘發脂肪肝,只要改成喝水,就能顯著降低脂肪肝風險。
台灣脂肪肝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急診醫魏智偉曾指出,一位高中生下課後補習,都以雞排配珍奶當正餐,某天因腸胃炎嚴重腹痛掛急診,才發現有嚴重的脂肪肝,肝呈現「整塊白白亮亮」。脂肪肝正悄悄成為台灣的新國病,在可逆轉時期改正不良習慣並減重,才能避免糖尿病與癌症發生的可能。
不少人為了減重、排毒、變健康而改吃素,醫師黃軒提醒,吃素並不等於清淡,茄子、菇類、葉菜等蔬菜結構容易吸油或沾附油脂,熱量驚人,而加工素食更是脂肪炸彈,油炸過後脂肪含量還可能直逼速食炸雞,日常只要掌握控制油量、改變烹飪方式、聰明選外食、善用工具、避免二次加工,就可以享受素食的美味,又同時守住健康的底線。
吃蘋果、喝茶,也能讓肝臟受益。一項研究指出,富含類黃酮的食物,特別是蘋果、茶與黑巧克力,有助減少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發生機率,其中脂肪肝風險降低幅度最明顯的,是經常食用蘋果的人,降低了22%,肝臟發炎指標 (cT1值) 也有顯著下降。
欣耀(6634)29日宣布,其開發中的脂肪肝炎新藥SNP-6系列研究成果,獲選於2025年國際藥學聯盟(FIP)世界藥學會發表,並將於9月1日在丹麥哥本哈根正式公開臨床前及臨床二期試驗的最新進展。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約每3名學童就有1人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新竹台大分院小兒部醫師林函怡指出,「小時候胖不是胖」的觀念早已過時,兒童期的肥胖不僅影響眼前健康,更可能延續至成年,增加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與代謝症候群等慢性病的風險。
現代人飲食普遍油膩、少動,肥胖人口逐漸上升,台灣約3至5成民眾有脂肪肝,且比例逐年增加。醫師提醒,脂肪肝常伴隨肥胖症、糖尿病、腦中風、心血管疾病等,呼籲民眾定期檢查,並透過調整飲食、減重、持續運動3大策略防治。
適量飲用咖啡對身體有益,營養師科提斯指出,咖啡除了美味、提神,還能降低多種疾病風險,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肝臟疾病、帕金森氏症等9項,其中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顯著降低29%、冠心病與中風風險則降低15%、認知障礙風險降低25%。
現代人的健康檢查報告很難避免象徵異常的紅字。英國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日常飲食只要避開一類飲食,不僅能讓減重效果加倍,還能降低罹患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風險,一舉數得。
57歲知名主持人沈玉琳,29日驚傳住進加護病房治療,原因疑似猛爆性肝炎,也可能是胰臟癌,讓這兩大疾病掀起熱議。其中猛爆性肝炎發病急又猛,吃什麼護肝?吃什麼傷肝?如何降低發生率?酒偶爾一點有沒有關係?一次解答。
根據2024年全國大規模腹部超音波檢查結果顯示,高達53.3%的受檢者檢查出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頭份市為恭醫院腸胃肝膽科主任陳全福指出,脂肪肝不僅是肝臟堆積油脂這麼簡單,它背後往往與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異常息息相關,更有可能進一步導致肝硬化、肝癌,甚至心血管疾病。
17歲黃同學靠吃東西抒解壓力,不愛吃蔬菜,還把洋芋片當宵夜,國中體重97公斤,高中更飆到123公斤,連走路也會喘,體檢時也發現尿酸超標。老一輩認為青少年要養胖才有本錢長高,但專家提醒,這可能導致他們成年後面臨肥胖困擾,暴露在三高、睡眠呼吸中止症等風險中。
真的能「無痛吃蛋」?營養師吳映蓉指出,其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特別是有脂肪肝、三高、代謝症候群或「高反應者」體質的人,更要小心;其次,有研究指出,飲食中的膽固醇可能不會傷心,但卻會傷肝。
炎炎夏日,不少人曬太陽就汗如雨下,汗腺發達者更苦不堪言;醫生表示,常見汗腺較發達的民眾為了防止汗臭、狐臭等狀況,選擇使用止汗劑,提醒如有過敏體質、曾發生皮膚過敏、腋下有毛囊炎或傷口者不宜使用,以免發生刺激性皮膚炎,病灶更惡化,若反覆腋下發炎也千萬不要硬撐,應及早就醫治療。
外型如同大花苞的洋薊,在歐洲被譽為「蔬菜中的貴族」,近幾年成為熱門食材。營養師林俐岑指出,洋薊含有豐富的營養與纖維,可以抗發炎、延緩細胞老化,還能護肝。醫師李思賢則表示,膽道阻塞的患者、孕婦以及哺乳期母親則不適合食用。
「脂肪肝」對於國人來說並不陌生,而且正逐漸年輕化!根據美兆健康管理中心針對5萬名受檢者的健檢大數據分析發現,30歲以下男性約每3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另外有研究指出,約20-30%的脂肪肝患者會進展為脂肪性肝炎,約20%會進展為肝硬化,但肝是沉默的器官,故需特別注意。
脂肪肝是很常見的肝臟疾病,但患者常疑惑,明明不喝酒、也沒大魚大肉,怎麼還是罹病?對此,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表示,這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形成主要原因為「吃多、糖多、少運動」。她並提到,長期未受控制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能會進展為肝硬化,甚至有較高的肝癌風險,不可不慎。
隨著現代人生活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有越來越多人容易出現體重過重,甚至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引述研究指出,若同時有糖尿病及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者,5年內全因死亡風險可高達5.91%,幾乎是完全健康者的4.7倍,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