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預防性投藥的搜尋結果,共36筆
疾管署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北部一起家庭群聚,指標個案為1個月大男嬰,因為食慾下降、尿量減少、呼吸急促就醫,因血氧太低,治療3周都尚未出院,其母親與未滿一歲的姊姊也都確診。疾管署表示,今年至今已經累計44例個案,創下2016年以來,十年來最高。
台灣愛滋病學會與台灣愛滋病護理學會舉行「U Café 」巡迴列車16日首度開抵南投,透過1杯咖啡感謝醫護相關從業人員協助建立愛滋友善醫療環境。縣府衛生局長陳南松說,透過愛滋防治宣導,朝0感染、0歧視、0死亡邁進,鼓勵愛滋病患勇於接受治療,回歸正常生活。
百日咳疫情激升,疾管署公布,6月新增17例本土確定病例,病例分布北、中、南,全國都有。今年截至6月底,累計35例,且以青少年占了快4成最多。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呼籲幼兒按時接種疫苗,家長和醫師注意兒童、青少年相關症狀。
疾病管制署今(1)日表示,我國近期百日咳疫情上升,6月份共新增17例本土確定病例,國內今年截至6月30日,累計35例確定病例,皆為本土病例,累計病例數創下近10年來同期最高。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今年國內百日咳疫情為6年同期新高,台南市25日公布新增1例百日咳確診個案,一名50多歲女性從6月初出現咳嗽症狀,夜間甚至因劇烈咳嗽影響睡眠,24日確診百日咳,衛生局已匡列相關接觸者,並針對同住接觸者4人預防性投藥。
台灣新滋識同盟今(18日)發表「性健康及愛滋防治焦點團體成果白皮書」,以31名性工作者、跨性別者為研究對象,揭露愛滋防治的未滿足需求。由於當前愛滋防治宣導主要為男同志設計,資訊難以進入性工作者內部,也難滿足跨性別者的需求,導致個體體戶被排除在網絡之外,且求助無門。
台中市1個月大男嬰確診百日咳,台中市衛生局表示,男嬰未達接種5合1疫苗年齡卻出現咳嗽、發燒以及哮喘症狀,經醫師通報中央實驗室檢驗確診,經疫調其主要照顧者媽媽在5月也出現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衛生局已安排就醫進行預防性投藥及採檢送驗,並針對同住家人給予衛教及提醒健康監測。
警察執勤偶爾會遇到身患傳染性疾病的患者鬧事需要處理。新北市議員黃淑君呼籲市府應建立「24小時警察執勤感染後送機制」,基層警察也樂見。新北市警察局則回應,警察局及衛生單位均有訂定SOP協助防治,也有相關心理輔導資源。
員警執勤出生入死,偶爾會遇到身患傳染性疾病的患者鬧事需要處理。新北市議員黃淑君就表示,近期接獲多名員警陳情執勤的過程中具感染疾病機會,事後卻沒有落實對照的後送機制,容易導致員警錯過黃金防治時效,呼籲新北市應建立「24小時警察執勤感染後送機制」。
進入晚生時代,我國每3名產婦就有1人是35歲以上高齡產婦。健保署今年正式放寬安胎藥Atosiban(催產素拮抗劑)給付規定,醫師指出,孕期妥善使用安胎藥穩定子宮狀況、預防早產,搭配分娩當下的出血預防用藥,能更好的守護母嬰健康。
產後大出血是全球、我國產婦死亡主因之一,常見高風險族群包括高齡產婦、胎盤異常、多胞胎妊娠、羊水過多、子癇前症與凝血異常等。醫師指出,「預防性投藥」是目前最有效防線之一,健保署今年正式放寬安胎藥Atosiban(催產素拮抗劑)給付規定,強化對高風險孕婦的支持。
台東縣今年出現首例百日咳本土病例,患者是未滿月的女嬰,4月中旬出現咳嗽、咳痰症狀,後續病情未見改善,並出現哮喘情形,經多次就醫後於5月1日確診,目前住院治療中。台東縣衛生局表示,已針對26名接觸者安排採檢及預防性投藥。
台南市2日公布確診今年首例百日咳個案。一名出生約2個月男嬰從3月25日出現感冒、咳嗽症狀,持續1個多月未改善,4月29日確認罹患百日咳,目前經藥物治療後已改善。由於男嬰接觸家人都沒有症狀,從何感染還待釐清,衛生局針對該個案相關接觸者匡列同住接觸者2人並預防性投藥。
桃園機場一名女檢疫人員遭同事亂丟的針頭刺傷,針頭接觸過各國旅客血液,恐有感染性病等傳染病風險,就醫後立即服用抗愛滋、抗梅毒藥物,但因產生不適副作用,想請公傷假卻遭刁難。疾管署今日(28)回應,當事人執行公務時受傷,一定會讓她請公傷假,也會持續給予醫療性支持和心理關懷;至於不當處理針頭的疏失同仁,釐清事發經過後,會給予相對應處置。
中小學明天開學,但國內流感疫情大爆發,學生及學校該怎麼因應?教育部今天表示,已在8日發函提醒學校強化衛教宣導,學校教職員工及學生也應秉持「生病不上課、不上班」觀念,以防止流感疫情在校園散布開來。
藝人大S因流感併發肺炎在日本病逝,除引發國內搶打疫苗潮,也有即將出國的民眾,想購買抗病毒藥物當「護身符」。對此,醫師表示,流感患者在發病48個小時內使用抗病毒藥物,確實可縮短病程與降低併發症風險,不過,若已有症狀且就醫,醫院自然會開立抗病毒藥物,濫用藥物不僅可能產生抗藥性,也排擠了「真正需要救命藥物的病人。」
高雄市22日公布新增1例「百日咳」確診案,為2個多月大女嬰,1月2日出現咳嗽有痰症狀,前往診所就醫,但仍持續咳嗽2周且伴有吸入性哮聲,家人帶往醫院採檢確診通報。衛生局疫調指出,女嬰主要照顧者為母親與外婆,外婆1個月前就有出現咳嗽症狀,目前正接受採檢中,衛生局共匡列39人。
國教行動聯盟於今(15)日揭露我國青少年性病問題已達警戒程度。依照調查數據顯示,15到19歲女性感染梅毒病例呈現低齡化趨勢,在近10年間激增53倍,從2014年4例暴增至2024年211例;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黃建霈表示梅毒沒有立刻獲得治療嚴重恐惡化至第三、第四期,損傷心臟和神經系統,提醒青少年安全性行為,且性伴侶也要治療,避免「乒乓球」效應,不斷交互感染,才能保護自己。
衛福部疾管署今(19)日公布我國新增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為北部一起校園群聚案件,指標個案為12歲男童,於11月30日起陸續出現發燒、咳嗽有痰、食慾及活動力下降等情形,12月9日因症狀未改善再次就醫,經採檢通報後於12月12日確診。16名同校密切接觸者中,其中1人也確診。
每年12月1日是世界愛滋日,苗栗縣長鍾東錦呼籲正視愛滋病議題,消除偏見與歧視,推動友善醫療。他強調,感染愛滋並不可怕,真正的挑戰是社會的恐懼與不理解,縣府將持續推動相關政策,確保健康平權,打造無歧視的友善社會。鍾東錦同時提醒民眾定期接受HIV檢測,穩定治療可有效降低傳染風險,實現「未檢測到即無傳染性」(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