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類全委保單的搜尋結果,共21

  • 投保前停看聽 躲保單未爆彈

    投保前停看聽 躲保單未爆彈

     金管會提醒,投資型保單的種類及費用結構有多種形態,且相關的投資風險都是由保戶自行承擔、不保證獲利,消費者投保前應該先了解欲投保商品的風險和各種費用結構,謹慎選擇適合自己的商品。金管會提到,類全委保單雖由專業機構代操,但仍由消費者自行承擔風險,同時投保前也要注意配息、分配利益方式,避免誤入陷阱。

  • 投資型保單今年熱銷破1700億 金管會3大示警

    投資型保單今年熱銷破1700億 金管會3大示警

    投資型保單熱銷,今年前五月就賣1,779億元、年增逾65%,金管會示警。保險局主秘古坤榮8日對民眾提出三大示警,一是要確認自身保障需求,每年的壽險保障費用會隨年紀提高而上升;二是要自行承擔投資風險,保戶需自行承擔連結投資標的價值波動、流動性、信用風險等風險;三是要特別注意相關警語,部分商品的配息或收益分配來源可能為本金。

  • 降低風險 可選類全委帳戶

    降低風險 可選類全委帳戶

     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標的安全嗎?壽險業者指出,市場上最常連結的標的主要以全權委託帳戶、共同基金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為最多,根據不同的標的可能由專業機構或保戶自行調整投資配置,並依照市場環境與時機點調整配置比例,但投資型保單並非短期獲利工具,投資風險也需保戶自行承擔,若擔心風險可選擇類全權委託帳戶或附保證機制的商品。

  • 壽險新約保費收入 再寫佳績

    壽險新約保費收入 再寫佳績

     壽險業績看旺,前兩月新契約保費收入高達1,729億元,創五年來同期新高,主要來自投資型保單銷售增溫,前二月投資型保單達740億元,創近三年同期新高、年增1.6倍之多,同時因大型壽險今年來積極調升美元保單宣告利率,利變壽險等傳統型保單銷售也升溫。

  • 金管會釋利多 放寬類全委保單 可連結槓桿型和反向ETF

    金管會釋利多 放寬類全委保單 可連結槓桿型和反向ETF

     為降低市場波動對保單帳戶價值產生的衝擊,金管會最新公布,放寬類全委投資型保單可連結具槓桿或放空效果的ETF,但限制具放空效果的反向ETF以不超過1倍為限,而具槓桿效果的ETF則以正向不超過2倍為限,即日起上路。

  • 重返主流 投資型保單熱賣

    重返主流 投資型保單熱賣

     投資型保單重返商品主流,加上利變保單銷售量上揚挹注,壽險業金蛇年開春報喜,六大壽險1月新契約保費收入達548.8億元、年增35.6%,兩大壽險龍頭的國泰、富邦新契約皆破百億元。尤其國泰人壽靠著投資型保單單月銷售近200億元,年增超過1倍,預期整體壽險當月新契約保費將逾600億元。

  • 《多元ETF論壇》臺大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陳彥行:多資產ETF 發展空間大

    《多元ETF論壇》臺大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陳彥行:多資產ETF 發展空間大

     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陳彥行指出,截至2024年底,美國發行的多資產(Multi-Asset)ETF資產規模約322億美元、檔數100檔,占美國整體資產管理淨值比重不到1%,顯示多資產ETF未來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 壽險三保單 今年來賣贏銀行

     2024年有三種保單是壽險業務員的天下,尤其意外險與健康險(AH)與個人年金險幾乎橫掃市場;而以往銀行通路業績最好的投資型保單,2024年壽險與傳統保經代業務員積極拿回市占,兩通路皆賣超過銀行。

  • 投資型保單回神 前十月賣贏去年

    投資型保單回神 前十月賣贏去年

     資本市場走多頭,加上市場開始熟悉新制,投資型保單銷售走出谷底,前十月已賣出2,582億元,正式超過去年全年的2,565億元,擺脫去年創下七年新低的陰霾,今年要力拚重回3,000億元大關以上。

  • 善用席勒策略 布局類全委保單績效穩

    善用席勒策略 布局類全委保單績效穩

     美國聯準會(Fed)9月降息,近期美國企業財報紛紛傳出佳音,帶動第四季美股屢創歷史新高,法人提醒,年底前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因素,應居安思危並建議納入本益比策略於資產配置中,降低波動影響,以目前運用本益比策略的類全委帳戶來看,善用席勒策略布局報酬率相對較佳。

  • 類全委保單投資放寬 壽險業看法不一

     金管會擬放寬類全委保單的投資限制,壽險業看法不一。有壽險業者對開放「樂觀其成」,認為放寬後在商品設計上,對保戶來說更有吸引力,且投資人保護現在已很嚴格;但也有壽險業者認為,客訴最多的就是投資型保單,呼籲金管會要審慎評估。

  • TISA、金融營業稅 金管會續爭取稅負優惠

     成立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已成新內閣施政亮點,但涉及財政部的兩大稅負優惠均碰壁。金管會主委彭金隆30日強調,金管會仍支持調降金融營業稅,TISA(台版個人儲蓄帳戶)也沒放棄爭取稅負優惠,「不會停下來不做。」

  • 金管會擬鬆綁類全委保單

     金管會提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為協助壯大投信業,擬針對去年7月上路投資型保單禁令中,類全委保單限制鬆綁,正聽取壽險業者意見,待壽險公會研擬出配套後,再決定放寬比例。

  • 壽險資金留台灣 保險局擬四大鬆綁

    發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能否吸引36兆壽險資金留台成關鍵。保險局局長王麗惠今天(10日)表示,擬定四大主軸,將進行法規鬆綁,包含強化OIU業務、壽險資金壯大投信、「五大信賴」策略性產業投資獎勵與鼓勵壽險業透過專案運用與有價證券投資綠債、再生能源電廠。

  • 《金融》投資型保單不保證獲利 金管會點3提醒

    投資型保單買氣在新制上路1年後逐步回升,金管會對此提醒,投資型保單種類及費用結構多元,且相關風險由保戶自行承擔、不保證獲利,對於消費者提出3點注意事項,呼籲投保前須確認自身保障需求、自行承擔投資風險、特別注意相關警語。

  • 投資型保單 金管會三大提醒

    投資型保單 金管會三大提醒

     投資型保單7月賣逾300億元,創12個月新高,顯示買氣逐漸回溫。金管會5日對民眾提出三大提醒,一是要確認自身保障需求,每年的壽險保障費用會隨年紀提高而上升;二是要自行承擔投資風險,保戶需自行承擔連結投資標的價值波動、流動性、信用風險等風險;三是要特別注意相關警語,部分商品的配息或收益分配來源可能為本金。

  • 投資型保單買氣7月漸回溫 金管會三示警

    投資型保單7月賣逾300億元,創12個月新高,顯示買氣逐漸回溫。金管會5日對民眾提出三大示警,一是要確認自身保障需求,每年的壽險保障費用會隨年紀提高而上升;二是要自行承擔投資風險,保戶需自行承擔連結投資標的價值波動、流動性、信用風險等風險;三是要特別注意相關警語,部分商品的配息或收益分配來源可能為本金。

  • 施羅德投信總座:變動中有所堅持

    施羅德投信總座:變動中有所堅持

     近年人工智慧和數位金融的快速進展,在在說明變革只會更加速,過去成功的投資經驗不見得能完全複製在未來。施羅德投信總經理謝誠晃表示,施羅德投資自1989年開始耕耘台灣,過去這35年間,不只將國際投資經驗導入本地,也致力於將台灣資本市場的蓬勃發展,傳遞給全球的矚目眼光。

  • 慘! 壽險去年保費淨流出2,175億元

    慘! 壽險去年保費淨流出2,175億元

     壽險史上首見。高利率、新台幣貶值造成保單解約率攀高,加上新保單難賣,壽險去年保單給付總額近2.41兆元,創新高外,並高於總保費收入近2,175億元,亦是60多年台灣壽險史上首見。

  • 席勒策略助陣 類全委保單搭美股順風車

    席勒策略助陣 類全委保單搭美股順風車

     2023年美股漲聲響起,四大指數強勁表現打破市場眼鏡,尤其2023年第四季在財報旺季激勵下,最終道瓊和標普500全年分別上漲14%和24%,來到歷史新高附近,若借助貝爾經濟學家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提出的策略布局,投資美股將可有更高效益,統計2023年美國席勒指數報酬率為27.24%,為國內部分類全委保單創造更優的報酬率。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