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颱風季的搜尋結果,共316筆
受鳳凰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強降雨影響,花蓮山區今天起可能會發生強降雨,公路單位已提前進駐搶災機具在台9線蘇花公路待命,後續也不排除視雨勢加劇預警封閉蘇澳至崇德路段。另外,秀林鄉公所也緊急宣布秀林鄉富世村第13鄰至19鄰及和平村,今日中午12時起停班、停課。
所住的社區背後是數戶一二樓狹長型的老房子,由家裡房間往下看正是他們的後院,有的加蓋成了後屋。即使同一戶人家,前後也有水泥、鐵皮、瓦片等不同屋頂與新舊差異,有的前半部還維持良好,後半部則任其坍落,顯現老屋長期以來修建或衰頹的歷史,各戶雜然並列,就像是一處加蓋及通風採光樣式的展示區,歷歷可觀。看著形形色色的屋頂,看不見的是所遮蔽之下人們的生活,常常好奇他們的家常和我有何不同?多年以後我才領悟,那些不同也可能只是日復一日地複製粘貼,不見得誰比誰的更精彩,精彩的也許還在生活之外。
隨著年底逐漸接近,熱帶氣旋活動是否會延長成為關注焦點,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去年11月以後仍有多個颱風生成,今年颱風季是否同樣延長,他觀察近期數值模式模擬顯示,一股新的熱帶擾動正逐步接近南海,後續有可能增強為中度颱風,是否會影響台灣,仍需持續觀察;此外,11月11日前後也可能有新的熱帶擾動生成訊號。
時序即將進入11月,不過台灣南邊的熱帶系統依然活躍,氣象粉專形容是「颱風季延長賽」,並表示下周起西北太平洋菲律賓至關島之間,預估會有2個颱風接力生成,目前路徑變數仍相當大,應持觀察;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秋季的熱帶系統路徑若穿越菲律賓,都要留意是否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
越南本周連日豪雨,中部地區洪災嚴重,大水淹沒房屋、農田,就連歷史名城順化、會安等旅遊景點也成重災區,多處古蹟泡水。越南中部多地交通、電力均告中斷。
疫情過後國人出國人次快速回升,旅遊期間風險意識同步提升。保經業者觀察,旅遊平安險與旅遊不便險投保量自2023年起明顯增加,近期更因旅遊旺季、匯率等原因帶動出國旅遊人數持續成長,隨著旅遊干擾因素更多,進而推升旅客對保障需求,建議投保可掌握全程、提早、額度到位三大要點。
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前往光復鄉視察「馬太鞍溪橋重建、馬太鞍溪上下游疏濬復建」工程進度,縣府秘書長饒忠對未來撤離表達憂慮,他說,因降雨量200毫米就要撤離,這雨量對花蓮幾乎是常態,恐怕造成人民恐慌與生活不安,不過水利署回應,日雨量大概是650左右,是一個集水區平均值,跟單點降雨不同,因此要達成100年的防洪頻率的保護,是沒有問題。
沒被蛋塔化的酸菜魚連鎖再開新店!歷經近一年籌備與等待,「刁民酸菜魚」桃園站前店將10月24日正式開幕,10月23日試營運日,當日下午四點起發放號碼牌,前80組饕客即可獲得全桌半價招待。
受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風共伴影響,花蓮馬太鞍溪地區防汛工程持續推進。中央部會投入769名人力、427台重機具支援清淤與修復,經濟部完成光復1至3號堤防2860公尺加固、累計疏濬量達63萬立方公尺,電力與自來水也全數恢復供應。各單位同步加強防汛整備,確保颱風季期間居民安全。
由於太平洋高壓勢力較強,今(30)日各地大多為晴到多雲,午後南部地區及其他山區有局部短暫雷陣雨,中南部山區有局部大雨。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表示,以目前資料來看,位於關島西方的熱帶擾動93W組織鬆散,未來將逐漸整合,有可能進一步生成颱風,雖然低壓侵襲台灣的機率極低,不過外圍環流將為花東、恆春帶來些許降雨。
今、明(27、28日)連假頭2天各地多雲到晴,基隆北海岸、東半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高溫可達36度以上;下周一至周五(29日至10月3日)天氣更穩定。氣象粉專表示,10月第一周太平洋高壓籠罩,仍是高溫炎熱的天氣;到了第二周可能又是颱風活躍期,雖預報還在變動,但這訊號已經好幾天了,也相當穩定,提醒民眾提前做好準備。
交通部昨日在行政院會陳報「教師節、中秋節及國慶日連續假期疏運計畫」報告指出,本次3個連假接踵而來,整體疏運規劃已啟動,陸海空運各公共運具皆已備足充足運能,並提醒自行開車用路人,連假期間高速公路在尖峰時段路段會實施高乘載管制、匝道封閉、匝道儀控及開放路肩等管制措施。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交通部務必以民眾安全為優先考量,落實連假疏運安全,滿足民眾返鄉出遊需求。
美濃大峽谷事件引發連鎖效應,高市府嚴控土方去化,營造業、土資業者叫苦連天。據悉,高市府工務局9月8日發函禁止土方傾倒農地,導致全市12家土石資源處理場全面停工,業者連日來找上民代陳情。高市府澄清,是為配合中央政策,透露已找到合法土地作為暫時堆置場,將開放申請管道,讓品質良好的土方重新找到合法去處。
花蓮光復鄉因強颱「樺加沙」豪雨重創,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23日兩度發生劇烈溢流,洪水夾帶泥沙沖毀馬太鞍溪橋,湧入下游市區,造成至少14死、32傷、46失聯;目前各界對於為何不能事先預防以及該堰塞湖處理是否得當問題,意見紛紜。《中時新聞網》針對外界疑惑整理出官方、專家學者說法,供讀者釐清:問題可能出在哪?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發生溢流,共計6800萬噸的水量傾瀉而出,重創花蓮光復鄉。陽交大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認為,這次風險通報,從中央與地方都沒有讓民眾充分了解,只靠細胞廣播太過簡單,民眾沒感覺,更一次凸顯防災體系頭重腳輕的問題。中央則有兩大疏失,一是輕忽颱風季節雨大,二是當地方人力不足時,沒有設法介入協助。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滾滾洪流釀嚴重死傷災情,引發「天災」還是「人禍」討論。土木防災學者直指這次風險通報,從中央與地方都沒有讓民眾充分了解,只靠細胞廣播太過簡單,民眾沒感覺。同時,這次事件更一次凸顯「我們防災體系頭重腳輕的問題」,中央則有兩大疏失,一是輕忽了颱風季節雨大,二是當地方人力不足時,沒有設法介入協助。
美濃大峽谷事件引發連鎖效應,高市府嚴控土方去化,營造業、土資業者叫苦連天。據悉,高市府工務局9月8日發函禁止土方傾倒農地,導致全市12家土石資源處理場全面停工,業者連日來找上民代陳情。高市府澄清,是為配合中央政策,透露已找到合法土地作為暫時堆置場,將開放申請管道,讓品質良好的土方重新找到合法去處。
中央氣象署今上午8點30分針對中颱樺加沙發布海上颱風警報,預計今晚將發布陸上警報,且樺加沙強度還在增強中,預估今天將增強為強烈颱風,讓北捷高度戒備,並貼出2001年9月納莉颱風襲台時的慘況照片,當時台北捷運多達16個車站被淹沒,畫面十分驚人,當時板南線全線及淡水線部分路段停駛,板南線1個月後才陸續恢復運行,直到年底才全線正常營運。
1艘金門籍「金O一」漁船昨(19)日 15時35分於北碇島礁石群擱淺,船上僅郭姓船長1人。北碇駐軍除立即派員救援,並通報海巡隊派艇協助,巡防艇於17時許順利自北碇礁石區接駁遇險漁民並送回復國墩漁港。
氣象署預報,本周四(18日)到本周六(20日)跟下周一、下周二(22日、23日)會受到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各地天氣不穩定。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也PO出歐洲模式的低壓路徑預測系集圖,可以看到熱帶系統路線滿天飛,直呼「颱風活躍的時期即將回來」,並解析準「樺加沙」颱風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