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魚種的搜尋結果,共358筆
每年暑假是日月潭魚虎繁殖季,南投縣政府自2020年起實施電撈移除,曾連續3年破萬尾,結果今年至今不到900尾,狀況特殊。縣府分析,今年發現魚虎球似乎變聰明了,改躲在岸邊枯枝雜木下,漁筏難以靠近。還有一種可能,外來魚種強勢插旗,成為日月潭「新魚王」。
有「幻之高級魚」之稱的珍稀魚種「九繪魚」,肉質細緻、油脂豐潤,是日料職人心目中最能代表冬季奢華滋味的高級魚類。JR東日本大飯店台北「HAYASE日本料理」自即日起至12月25日限時推出「九繪魚盡享會席」,日本料理長郡司行雄精心設計11道旬味美食,將來自深海的濃郁美味,化為一場冬日的極致食饗宴。
桃園市新屋及觀音區為錦鯉生產養殖及飼育錦鯉愛好家最密集的地區,中華愛鯉協會26日舉辦台灣錦鯉產業盛事「2025若鯉品評會」,出賽錦鯉中最小為15公分國產小錦鯉,最大則是63公分日本純正血統錦鯉。市長張善政出席活動,表示將持續協助愛好者辦理各項錦鯉品評會,鼓勵參與國內外各項錦鯉比賽交流、品評以及技術研習活動,推動台灣錦鯉產業。
有意角逐2026高雄市長的民進黨立委許智傑25日與高雄區漁會、台灣區遠洋鰹鮪圍網漁船魚類輸出業同業公會共同舉辦「AI型漁・智慧漁業座談會」,許智傑表示,台灣漁業目前面臨多重挑戰,若將漁業各項工作及流程注入AI人工智慧,將能有效提升產業韌性。
台中海洋館日前收到民眾吳先生熱心捐贈的珍貴珊瑚礁魚類,包含弓紋蓋刺魚、黃顱蓋刺魚等少見魚種。吳先生因個人身體因素無法再繼續照護相伴多年的魚隻,但希望牠們能受到妥善的照護,遂主動聯繫台中海洋館進行協助。此次捐贈不僅僅豐富館內生態展示,更成為推動海洋永續教育的重要教材。
在釣友的爭取下,花蓮縣政府宣布即日起開放花蓮漁港西凸堤垂釣,試辦3個月。縣府表示,漁港不僅是漁民作業的重要場域,更是民眾親海、體驗漁業文化的空間,因此盼透過試辦措施,讓釣友可以安全垂釣,也讓港區作業與生態保育能兼顧,建立共榮共存的友善環境。
很多人不知道,陽明山上竟藏有一處能親近沁涼溪水、漫步吊橋,還能品嘗烤雞套餐的休閒農場。「福田園休閒農場」這片世外桃源開園至今已有20餘年,初期以「市民農園」模式經營,後順應政府輔導轉型,成為台北市第一家合法休閒農場。農場最初僅接受校外教學預約,隨著愈來愈多親子客群對這片親水美地產生興趣,主人家也順勢而為,逐步開放一般遊客入園。
審計部審核報告揭露農業部「漁電共生」案場未落實養殖之比率偏高,雖農業部提出反駁,仍無法化解「假養漁,真種電」的質疑。對此問題,不妨借鑑日本的成功經驗,共創農業與能源雙贏的結果。
澎湖海域近日被作業漁民發現有大陸鐵殼船出沒,其中1艘作業時還高調播放江蕙歌曲〈不想伊〉,讓我國籍作業漁船傻眼,立即通報海巡查緝,而當海巡的巡防艇趕抵時,越界陸船早已不見蹤影。
大陸鐵殼船越界捕魚屢見不鮮!但是邊犯我海域拖網捕撈,還大聲高調播放著江蕙歌曲「不想伊」行徑,就是首見,也讓在船上海釣的釣客傻眼,錄影錄下,並通報海巡查緝,只是當巡防艇趕抵,這些越界陸船也都閃人了。
白星笛鯛為台灣周邊常見且具高經濟價值的魚種,深受漁民喜愛。為補充海域魚源並推動永續發展,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今(3)日在台東綠島舉辦白星笛鯛魚苗放流活動,共釋放6000尾魚苗入海。
台灣珊瑚正在衰退!環團實際調查發現,因頻繁漁業活動,小琉球及澎湖南方四島珊瑚處於頹敗中,多處珊瑚礁都被藻類大量覆蓋,甚至澎湖知名潛點「紫色薰衣草森林」,昔日珊瑚群紫色花海,如今只剩白色骨骼殘骸,一片死寂。
綠色和平指出,根據統計,小琉球海洋保護區去年出現291件違規捕撈、採集等行為,卻一件都沒結案,南方四島國家公園抓到逾百件違規,不到一半被處分,環團呼籲強化對違規漁船執法及監控,專家則建議參考夏威夷經驗,保護能促進珊瑚生長的草食類魚種,才不會讓海洋保護區淪為空殼。
東部沿海鬼頭刀產季為春季與秋冬,9月至11月為盛產期,然而今年台東漁獲稀少,靠海維生的漁民無奈直言「中秋難過」,所幸白帶魚產量逆勢上揚,捕撈量比去年增加逾3成。成功鎮新港區漁會認為,漁況異常與秋冬氣候延遲有關。
台東捕撈鬼頭刀的主要季節為每年春季和秋冬季,其中9月至11月為盛產期。然而,今年台東成功鎮漁港漁獲稀少,鬼頭刀幾乎不見蹤影,靠海吃飯的漁民感嘆中秋難過,不過白帶魚捕獲量比去年增加逾3成。
空氣汙染、水質或食物裡的重金屬,都可能默默危害健康。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最新研究發現,紅茶裡的茶黃素和茶紅素,有助對抗鎘、砷、鉛、汞等重金屬所帶來的氧化壓力,減少人體內的自由基生成,建議每天喝1到2杯無糖的紅茶,就能提供身體多一點的防護力。
動保團體「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18日痛批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2022年起飼養迄今,瀕臨絕種的波口鱟頭鱝,7日因為傷口感染不治身亡。質疑海科館未公開說明,要求教育部及海委會應嚴格徹查。為此,海科館表示,正規畫轉移飼養在直立式水槽的大型魚種,改以小型群聚型魚類替代,未來也會進一步檢討,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金門再生魚坊長期投入原生淡水魚類保育工作,在野生環境幾乎已經絕跡的大鱗梅氏鯿、攀鱸等珍稀魚種,經努力復育已有穩定族群。為培育具備實務操作與生態理念的新世代青年,再生魚坊16日與國立金門高級農工職校簽署產學合作,5年內提供100萬元補助,用於教學活動、技術指導與實務訓練,推動學用合一、學以致用的人才養成模式。
20多年前,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到田野抓青蛙,當時常遇到很好的生態環境,不久就被工程破壞。雖然法規都強調保護,但現實卻不是如此。為了理解原因,我走進工程單位,才發現沒有人真的以破壞環境為樂,更多是因為「不知道」-不知道這裡有青蛙,不知道這裡是珍貴的棲地。
高雄永安某養殖場,近日發生一起離奇事件,一名男子拿起iPhone想要拍下龍膽石斑的照片,沒想到水中的龍膽石斑一躍而起,直接將手機吞下肚,連手也被撞傷,當事人苦中作樂,表示許多人得知後都跟他要手機號碼,想試著打電話看看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