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青藏高原的搜尋結果,共90筆
一張衛星照片似乎顯示,哈爾濱飛機公司的直20中型運輸直升機,正在進行的匿蹤改裝版的開發工作。直20長期以來被認為是美國H-60黑鷹直升機的高度仿造版。據少數的新聞線索,美國特種部隊確實有「匿蹤黑鷹」,參與過狙殺賓拉登的任務。
日前戶外用品品牌始祖鳥聯合藝術家蔡國強,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點燃大型煙火秀,引發破壞生態的批評。大陸官方15日表示,將立案查處蔡國強工作室破壞草原等違法行為,並究責地方部門幹部未落實請示報告制度。
4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5年10月9日,大陸河西走廊一帶再有漢簡新出土,共有2.3萬枚,超過有45萬字。來自古印度、古希臘、古波斯等不同地方的文明在這塊地方交融,形成一顆千年文化的璀璨明珠。在紙張普及之前,「簡牘」是古代中國普遍使用書寫載體,該物除紀錄了漢朝在與匈奴的戰爭中取得勝利,更承載著當時中原與西域溝通與交流來往、區域發展的千年故事。
據《城市進化論》公眾號報導,近日,中國風電產業再次引發外界關注。經過數十年發展,中國風電規模日益增長。2000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還僅34萬千瓦,到2024年,這一數字已增至5.2億千瓦,增長超過1500倍。
戶外運動品牌始祖鳥近日聯手爆破藝術家蔡國強在高山山脈燃放藝術煙花,因破壞生態慘遭炎上。即便品牌和蔡國強在第一時間致歉,但民眾仍不買單,不僅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大陸官媒重砲抨擊,當地政府也啟動調查。
9月21日,針對「煙火秀」事件,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大陸官媒新華社先後發表相關評論文章。人民微評指出,真正的藝術,應敬畏自然,撫慰人心,而不可傷害自然界,當煙火散去,留下的不能僅是道歉,更應是保護生態的行動。新華視評稱,致敬自然無需用煙火證明,再絢麗的煙火如果以犧牲生態為代價,即便披上華麗的藝術外衣,對生態保護底線的冒犯也不可饒恕。
據《新京報》旗下財經新媒體《貝殼財經》報導,海拔5500米喜馬拉雅山脈升起的煙火「升龍」,將戶外服飾品牌始祖鳥送上了「熱搜」。9月19日,戶外運動品牌始祖鳥(ARC'TERYX)聯手藝術家蔡國強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江孜熱龍地區舉辦名為「升龍」的煙火表演,引發了諸多消費者對於該品牌環境保護方面的質疑,造成始祖鳥的「高山信仰」瞬間崩塌。
據《第一財經》報導,9月21日,針對服裝品牌「始祖鳥」和藝術家蔡國強聯手在西藏喜馬拉雅山脈查瓊崗日舉辦煙火秀一事引發的社會關注,蔡國強和始祖鳥方面分別致歉,並稱將主動配合第三方機構及相關部門,就此事對自然生態造成的影響進行多方面的評估,盡全力採取補救恢復措施。環保、動保人士痛斥,相關策畫荒唐且缺乏常識。
據觀察者網報導,今天(9月21日)安踏集團旗下始祖鳥在官方微博「@ARCTERYX始祖鳥」發佈致歉信稱,近期品牌贊助的蔡國強——《升龍》藝術項目引發了廣泛的公眾討論,我們衷心感謝大家對青藏高原生態環境的關切與監督,並誠懇接受所有的批評和建議。大家的守護,我們深表認同與尊重。在此,向各位表達最真摯的歉意。
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文物局消息,在青海省發現目前已知唯一存於原址且海拔最高的秦代刻石,這一發現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一架約略只要500萬至800萬美元的無人機,卻能掛載多達12組武器與設備,還能「變身」成轟炸機,近日重新在網路媒體頻道亮相的「雙尾蠍」無人機TB-001,不僅具備35小時超長續航力,足以從北京往返拉薩無需降落,還能在戰場上持續偵察、精準打擊,甚至進行電子干擾或釋放小型無人機。一旦大批「雙尾蠍」無人機部署,便能形成長時滯空、持續偵打與電子壓制的「空中網絡」,對傳統昂貴的戰機與航母編隊構成新型態挑戰,更進一步來說,若與小型無人機蜂群戰術結合,則更可能重新定義未來戰爭模式。
新華社報導,近日湖北武漢長江科學院科考隊員,跨越千里,深入長江源區最大溼地——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查旦溼地,全方位檢查溼地健康狀況,聚焦凍土融化和溫室氣體排放最新進展。
近日,一塊出土於青海扎陵湖附近、刻有小篆文字的石碑引發大量關注。碑文內容記載,秦始皇在位第26年(公元前221年)曾命五位大夫率領方士西行崑崙山,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此發現被部分學者認為可能揭示了中國歷史上未曾記載的一段重大行動,但也引起不少學者反對,認為極有可能是偽造。
中國大陸豪砸4.8兆元,動工全球最大規模的水力發電工程——雅魯藏布江大壩,年發電量足以供應「整個英國」的用電需求。路透社報導,這個計畫規模遠超過目前全球最大的三峽大壩,北京方面將此視為推動綠能、創造就業與刺激經濟的三重契機,但對下游的印度與孟加拉來說,這項水力發電工程計畫也引發了長年未解的水資源安全疑慮,但印度專家卻逆風表示:過度擔憂。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大陸從南到北,熱浪席捲全國。山東煙台、江蘇鹽城等11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河南遭遇1961年以來最熱7月,局地氣溫高達44.4℃;東北地區同樣遭遇高溫天氣,我國最北端城市漠河氣溫更一度超過35℃……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即日起推出《丹尼索瓦人到台灣》特展,聚焦台灣目前最古老的人類遺骸──距今約10萬年前的「澎湖一號」化石。這具下頷骨被證實屬於已滅絕的古人類「丹尼索瓦人」,這個原被認為僅活動於西伯利亞與青藏高原的古人種,竟在亞熱帶的台灣現蹤,顯示遠古時期地球板塊可能曾相連。
花蓮外海昨(5)日18時09分發生芮氏規模5.5地震,前中央氣象局地震預報主任郭鎧紋表示,全球只要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後,地球會進入「震動模式」,可能導致後續規模5地震變多,他研判昨晚的地震與近日南極德雷克海峽的規模7.4地震有關,提醒未來幾周內台灣仍可能發生規模5以上地震,應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