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1月CPI的搜尋結果,共91筆
受惠人工智慧(AI)成長動能持續,行政院主計總處主計長陳淑姿24日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時表示,我國在地產業供應鏈完整且深具優勢,可望持續推升出口動能,內需方面,廠商擴充產能將支撐國內投資成長,加上就業市場穩健,預測2025年經濟成長3.14%。
外匯市場深受美國關稅影響,但由於日本通膨率漸有起色,日本央行的貨幣政策步伐備受關注,市場預期升息時機點可能提前,因而支撐近期的日圓止貶緩升。國銀指出,若日本央行要進一步升息,需留意日本國內的薪資增速與內需穩定成長,短期日圓走勢取決於美日利差與全球經濟動向,長線有望緩升,但升勢力道有限。
大陸時隔13個月再現通縮!大陸統計局9日公布,2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7%,遜於市場預期的年減0.4%;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2%,略遜於預期的下跌2.1%。
去年度國家稅收實徵數再創新高,國民黨主張全民普發現金新台幣1萬元。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也指出表示,政府將「朝這個方向走」。國民黨團7日終於端出「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草案」,並於院會一讀付委。條例中寫道,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曾普發現金6千元,因此希望這次發放現金一萬元,讓全體國民共享稅收超徵成果。
上市櫃2月營收陸續公布,基本面強勁的公司在海水退了仍可望有買盤進駐。目前已經公告的328檔個股中,有台光電(2383)、川湖(2059)、零壹(3029)、jpp-KY(5284)等4檔連續兩個月營收刷出歷史新高,而2月營收創歷史高者還有奇鋐(3017)、穎崴(6515)、東陽(1319)、生泰(1777)等6檔入列,台股震盪盤跌行情下,可望挾基本面佳成為護身符。
總經與市場觀察:美國1月新增就業低於預期但前兩月大幅上修、失業率意外下降,勞參率上升至62.62%,略同於市場預期(62.5%);非農就業增加14.3萬人,大幅低於市場預期(17.5萬);失業率月減0.07個百分點至4.01%,低於市場預期(4.1%)。1月各產業的新增就業人數廣泛放緩,其中休閒餐旅新增就業減少最多,運輸倉儲業則因拉貨潮褪去而表現次弱,中低階勞工就業市場較為疲弱,勞動市場正溫和放緩。
4月電價面臨調漲壓力,身為央行理事之一的台經院院長張建一25日表示,這勢必衝擊到民生服務業,尤其與民眾息息相關的外食費調漲最有感,加上川普加徵關稅、美國貨幣政策以及國內景氣等動態,推估今年央行不但沒有降息空間,反而有升息壓力,不過也有專家持相反看法。
總經與盤勢分析:川普上任以來關稅政策層出不窮,此次關稅課徵快又全面,最新將針對美國科技業課徵數位稅之國家啟動關稅。關稅戰引發經濟、通膨不確定增加;經濟部分,1月美國零售銷售下滑、2月markit pmi服務業指數走低,且2月密西根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下滑,導致花旗美國驚奇指數再度轉為負值。
新加坡統計局24日公布,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1.2%,低於去年12月的1.5%與市場預期的中位數增幅1.95%。核心CPI年增率為0.8%,也低於12月的1.8%與市場預估的1.6%增幅。顯示星國通膨持續放緩,可望為央行進一步寬鬆貨幣提供支持。
公股銀最新總體經濟預測出爐,由於預估美國聯準會短期內不太可能降息,預期今年上半年利率偏向保持不變,可能要到下半年才有降息空間,尤其是美國經濟表現強勁,勞動市場穩定之下,更無迫切降息需求,因此最新下修今年聯準會的降息預測,自2~3碼降至1~2碼。
歐洲股市周二收盤再度寫下歷史新高點,其中銀行股和國防股領漲;目前投資人認為,在俄烏戰爭即將結束,以及和平談判的背景下,歐洲很可能必須增加軍事支出。
從數據及歷史經驗顯示,當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高於基準利率時,為布局投資等級債券ETF的好時點。台新10年期以上特選全球BBB美元投資等級公司債券ETF(00980B)平均到期殖利率6.24%為BBB等級債券ETF類別中最高,亦高於美國美銀美林BBB級企業債券收益率5.52%,殖利率水準極具吸引力。預期Fed今年延續降息循環,中長天期債券價格將有機會上漲,進一步獲取資本利得,建議在投資等級債找尋更好的收益機會,可留意BBB級別債券,反映信用貼水,收益率相對更高。
美國1月CPI增幅超乎預期,降息希望更加渺茫,美股聞訊後走跌。法人表示,全球經濟與企業獲利穩健,仍看多風險性資產,惟川普政策所衍生的不確定性,股市脆弱性不得輕忽,建議投資人可布局組合基金,透過靈活調整股債的多元配置,增加防禦力。
從技術面來看,臺灣期貨交易所推出的美股四大指數期貨,除了費半指數期貨還未收復2月3日的長黑K外,其餘三大指數都已經反彈回到高檔區,那斯達克100期貨2月17日甚至創下今年高點,由於後續還須觀察美國和各國談判的結果,因此進場後若有其他非預期重大事件發生,仍需適時停利及嚴守停損。
市場觀察:美國1月CPI與PPI數據皆高於預期,顯示通膨情況有升溫情形,聯準會的降息路徑顯得更加渾沌不明,後續得觀察通膨是否有進一步往上走的可能;製造業PMI也回到50以上,超乎市場預期,景氣復甦能力強。
受川普關稅政策不確定、以及台積電利空消息頻傳等因素影響,上周台股周線收黑,但低接買盤仍湧入台股ETF。根據最新一周集保戶股權分散統計資料顯示,台股ETF受益人數較前一周微增,仍在1041萬人的歷史新高水準,以市值型ETF受益人數增幅較多。而上周有009800、009801兩檔聚焦美股的海外ETF掛牌,吸引投資人目光,帶動海外ETF受益人數增逾2萬人,在三類ETF中增幅居冠。
美國接連公布1月CPI、PPI均高於預期,且當時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未實施,市場認為2月通膨數據有可能持續增溫,川普也宣布4月將實施對等關稅,法人預期物價短期將上漲,台股近日跟著偏空反映。投資專家表示,抗通膨概念股此時出列,資金轉往金融、營建資產、食品、高殖利率股等四大概念股,計有凱基金(2883)、皇昌(2543)、大成(1210)、宏碁(2353)等16檔,受惠資金轉入抗通膨、防禦型股票,在震盪行情中求穩,等待下一波攻勢。
全球總經觀察:今年以來全球股市過的並不平靜,除了先前中國AI企業DeepSeek橫空出世,一度打翻以NVIDIA(輝達)為首的一竿子美企AI概念股,台積電ADR曾重挫將近15%之外,美總統川普更以對其前三大進口國-中國大陸、加拿大及墨西哥加徵商品關稅當作本次關稅戰2.0起手勢。
近期台股加權指數維持高位震盪走勢,以盤代跌的格局明顯。儘管電子股表現相對疲弱,但金融股在高殖利率優勢下成為資金避風港。台積電及金融股受惠於去年度亮眼的財報表現,加上台灣上市櫃公司全年稅後純益達4.2兆元,預計今年股息配發金額可達2.5兆元,將進一步推升高殖利率股的吸引力,本周投組選入慧洋-KY(2637)、兆利(3548),再挑選高鋒(4510)、國巨(2327)、中信中國50正2(00753L)。
黃金價格持續走高,2024年已飆漲27%,各國央行連續15年購入黃金作為儲備貨幣,近三年來更是拉高幅度,購入的量是2010~2021這12年的一倍之多。由於資金由貨幣流向黃金,對於貨幣市場將帶來貶值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