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10大癌症的搜尋結果,共89筆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上月證實罹患胃癌,目前已完成治療,消息曝光引發各界關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提醒民眾,胃癌早期無明顯症狀,常被誤認為胃炎或消化不良,若出現食慾不振、上腹悶痛、體重減輕、黑便或吞嚥困難等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此外應減少攝取醃漬、鹹食、煙燻及加工食品,並養成使用公筷母匙的習慣,以降低幽門桿菌感染機率。
「好小子」顏正國昨(7日)因肺腺癌離世,引發各界關注,根據衛福部統計,2024年國人10大癌症死因首位就是肺癌,奪走1萬495條人命。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發現都已中晚期,不過國健署表示,出現7症狀其實是肺部的「求救信號」,卻很容易被忽略,包括持續咳嗽、痰有血絲、呼吸急促、胸痛、聲音沙啞、關節痛、體重下降等,都應提高警覺,及早發現與治療。
肺癌多年是我國10大癌症死因首位,不少民眾為了身體健康,都會定期做肺部X光檢查。然而近日胸腔科醫師蘇一峰表示,有名50歲男子每年做X光檢查,去年報告還是正常的,不料今年一照「肺癌滿天星」,他忍不住嘆道,肺裡面都轉移了。
子宮內膜癌是女性好發前10大癌症。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分享有位年輕女子確診子宮內膜癌,檢查發現體內塑化劑非常高,研判與女子常用塑膠袋外帶熱食等習慣有關,他除了請女子配合抗癌療程,還要求她多喝水、每天運動並必吃十字花科蔬菜,9個月後,女子體內找不到癌細胞,並順利懷孕生子。
攝護腺癌在國人10大癌症死亡率排行中,榜上有名。大甲李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黃品叡表示,1名80歲男性患者,因為頻尿、解尿困難等問題,到醫院檢查,發現罹患攝護腺癌,經觀察病患皆由2個兒子輪流陪伴就診,考量該癌症遺傳的機會高,提醒民眾應定期檢查,未料卻發現2人也罹患攝護腺癌,驚呼「怎麼這樣?」。
衛福部6月公布2024年十大死因,癌症連續43年都高居榜首,而十大癌症當中,消化道癌症占了4分之3,包含肝和肝內膽管癌、腸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等。專家指出,過去治療腸胃道惡性腫瘤的藥物很少,但隨著分子病理學進步,這2年陸續有新藥問世。政府既已將基因檢測納入給付,新藥的給付也要跟上,否則病患做完基因檢測,卻沒能力自費,反而也得不到治療。
台灣癌症死因裡,大腸癌已連續21年高居前三名,日常的飲食是關鍵之一。醫師陳炳諴曾分享案例指出,一名60多歲男性過去每天早上都會喝上一碗牛肉湯,某次做大腸鏡發現一顆2.5公分的息肉,確診早期大腸癌。他提醒,紅肉吃多會提升大腸癌機率,攝取量一定要多注意。
衛福部今年擴大「大腸癌」免費篩檢對象年齡,國健署公布,新制上路半年,受檢人數突破103萬,較去年同期成長26%,其中以女性占6成居多。國健署提醒,定期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降低29%晚期發生率、35%死亡率。
衛福部今年擴大「大腸癌」免費篩檢對象年齡,國健署今日(11)公布,新制上路半年,受檢人數突破103萬,較去年同期成長26%,其中以女性占6成居多。國健署提醒,定期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能降低29%晚期發生率、35%死亡率。
台灣大腸癌位居十大死因第三位,且有年輕化趨勢,是否提早進行大腸癌篩檢能降低死亡風險,過去缺乏實證支持,台大醫院走進社區,率全球之先,拿出科學證據證實,篩檢年齡若從50歲提早至40~49歲,死亡率可下降,降幅超過4成。研究成果在今年6月12日登上國際權威期刊《JAMA Oncology》。
台北市衛生局3日公布去年北市10大死因分析報告,其中癌症仍居首位,癌症死因前3名分別為肺癌、女性乳癌、結腸直腸癌。不過在前年位居死因第5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大幅下降至12名,交叉比對顯示,因COVID-19死亡率大幅下降,明顯使總死亡人數也下降。
肝癌高居國人10大癌症第二位,每年約1.3萬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肝基會總執行長楊培銘指出,B型肝炎、C型肝炎為主要肇因,肝功能指數異常,會提高肝硬化及肝癌風險,透過定期抽血檢查發炎指數、腹部超音波檢查,能及早發現肝臟異常、建立防護。
大腸癌為國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近年來,大腸癌患者有年輕化趨勢,由於早期沒有症狀,很多人容易輕忽小毛病,最後就診時已經是晚期。醫師謝文斌指出,有位40歲男性罹患大腸癌還轉移到肝臟,平時不抽菸也不喝酒,唯一的風險是體重過重,呼籲有家族史、肥胖者、久坐不動者應定期篩檢。
乳癌為女性10大癌症之首,林口長庚醫院每年診治全國約10分之1新診斷乳癌個案,目前1至4期的乳癌存活率已領先全國醫學中心平均。為了再提升乳癌照護品質,林口長庚於醫學大樓一樓再設置整合性的乳房醫學中心,提升全方位乳癌照護品質。
依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腸癌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每年奪走6千多位國人性命。醫師指出,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門診中若遇到有明顯症狀而來的病人,往往都已是中晚期階段,一旦發生糞便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糞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裡急後重,務必要警覺。
肝癌及肝內膽管癌長年位居國人10大癌症死因第2名,許多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過去治療選擇有限且存活率低。今年2月起,健保署將晚期膽道癌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及晚期肝癌雙免疫治療,共同納入一線健保給付,預計各約800名患者受惠,每人每年可省下200萬元,推估健保給付一年約16億元。
一名 50 歲男子近半年來頻繁出現上腹痛與暈眩症狀,且飲酒後特別明顯。以往打點滴或服藥就能舒緩,但近期症狀加劇,於是進一步就醫檢查。結果顯示,他除了有胃食道逆流與胃潰瘍外,中段食道還出現極不明顯的暗紅病灶合併約 0.3 公分息肉,最終確診為食道癌第3期。醫師指出,食道癌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若出現吞嚥困難,往往腫瘤已阻塞食道 60%以上,因此務必留意相關危險因子,以降低患病風險。
子宮頸癌為女性10大癌症死因之一,花蓮縣衛生局5日提醒家長,3月起將對縣內國中女生公費施打九價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符合資格學生,只要經監護人同意後填寫接種同意書,將由各鄉鎮市衛生所醫護人員到校協助施打,111學年入學國中女生接種率90.8%,呼籲家長一同守護寶貝女兒的健康,完整接種疫苗,遠離子宮頸癌威脅。
子宮頸癌為女性10大癌症死因之一,新學期,花蓮縣衛生局3月起將針對國中女生開始公費施打9價HPV(人類乳突病毒)疫苗,符合資格經由家長或監護人同意後填寫接種同意書,各鄉鎮市衛生所協助施打,呼籲家長一同守護家中寶貝女兒的健康,完整接種疫苗,遠離子宮頸癌的威脅。
44歲網紅「超派人生」超哥(黃伯超)過去曾開設日本料理店,被網紅Toyz批評「醋飯難吃」大打出手而喧騰一時。怎料,今(28)日驚傳超哥罹患大腸癌,且開刀切除腫瘤,術後瘦了一大圈,本人證實此消息,並出面回應目前的健康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