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CCUS的搜尋結果,共82筆
COP 30將在巴西舉行,我國則提出2035年目標為較2005年38±2%,台大環工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呼籲,應制定「2050國家淨零轉型建設特別條例」,打造台灣淨零新引擎,未來十年投入超過兩兆元經費,全面推動國家氣候與能源轉型,強化氣候調適與韌性建設,並導入 AI數位碳管理系統,布局推進零碳和低排放技術開發,包括氫能與先進核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CUS)、儲能技術與深度節能等,以及氣候金融與碳資產管理人才培育。
工業技術研究院最新產業分析指出,台灣石化產業正面臨全球產能過剩、復甦緩慢及國際貿易風險交錯的嚴峻挑戰,預估2025年整體產值僅約1.3兆元,較2024年衰退達12.8%。工研院指出,美國對等關稅、台幣升值與全球政經局勢的不確定性,導致國內製造端趨於謹慎保守。工研院建議,台灣石化業應加速朝向高值化、低碳化與循環化發展,以強化長期競爭力。
慘!產能過剩與復甦緩慢,附加美國對等關稅、台幣升值影響,工研院預估2025年台灣石化產業產值約1.3兆元,較去年衰退12.8%。面對國際政經局勢快速變動,該院建議要大步朝向高值化、低碳化、循環化發展,維持競爭力。另外危機也是轉機,如可掌握循環經濟趨勢,提高用料自主能力,也是能區隔低利紅海市場的策略。
中鋼(2002)周五攜手中國(金廣)冶工程學會舉辦「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技術研討會」,邀集成功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埃克森美孚、中油公司、東聯化學公司等國內外產、官、學、研領域專家,就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技術發展與產業實踐進行交流,中鋼也在研討會中分享降低煙氣捕碳能耗技術的研發成果,期許未來持續透過跨界合作的建立,為台灣產業轉型與永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民進黨政府能源政策一向抗拒核能,賴政府的第二次能源轉型鼓吹之多元綠能洋洋灑灑天花亂墜,很容易誤導一般民眾,以為減碳手段很多,並非一定要恢復核電不可。月前環境部曾舉辦數場「能源部門減碳旗艦行動計畫社會溝通」,除光電、風電外,也詳細介紹另外六項減碳科技。本文簡要討論此六項科技之各種問題如下:
核三公投落幕,因投票人數不足,延役案沒有過關,但擁核反核票數比例將近3:1。公投後賴總統表示尊重社會意見,指示台電在相關法規公告後,啟動現有核電機組自我安全檢查,定期向社會報告風險與進度,若符合標準就依法送核安會審議。個人十分贊同賴總統的務實態度。
中鼎(9933)27日指出,已取得案合約金額約新台幣296億元的中油公司「洲際LNG接收站(簡稱七接)站區興建統包工程」。
中鼎(9933)集團拿下296億元的中油洲際LNG接收站(簡稱七接)站區興建統包工程,預計將在2030年完工,屆時天然氣輸出量可達每小時1,600噸。
近日,美國投資巨頭「貝萊德集團」(BlackRock) 旗下『GIP』(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 基礎建設私募市場投資平台,宣布收購義大利能源公司『埃尼公司』(Eni) 旗下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業務(CCUS) 49.99%的股份,取得共同控制權,力求協助歐洲產業脫碳。
中國新聞網12日報導,海南省政府近日印發《海南低碳島建設方案》,描繪碳中和路線圖: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45年前全面建成低碳島(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比峰值期下降70%),2060年前達成碳中和目標。
中新網報導,從廚餘到農貿市場腐爛果蔬,溼垃圾令人困擾,如今在上海華麗蛻變,成為驅動萬噸巨輪航行的綠色能源。
在永續與ESG趨勢下,綠領人才需求大幅增加,調查顯示各產業願意給綠領人才的高薪也相當亮眼。環境部與104人力銀行調查顯示,企業刊登綠領人才職缺揭露月薪中位數4萬元,其中綠領醫療可達4.5萬元,綠領高薪三大題材領域為醫療、營建、節能。
第14屆亞洲企業高峰會(Asian Business Summit, ABS)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工商協進會由理事長吳東亮率團參與,工商協進會也在會中疾呼,台灣是國際重要貿易及投資夥伴,呼籲支持台灣申請加入CPTPP。
第 14 屆亞洲企業高峰會(Asian Business Summit, ABS)7月3日至7月4日在菲律賓馬尼拉盛大舉行。工商協進會代表在會中發言,強調台灣是國際重要之貿易及投資夥伴,沒有台灣參與之區域經濟組織是不完整的,呼籲ABS會員支持台灣申請加入CPTPP。
丹麥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廢棄物資源化中心Amager Resource Center(ARC),是世界首座可滑雪的焚化發電廠,不僅將廢棄物轉化為能源,並提供城市體育休閒場所。彰化縣長王惠美21日率團前往參訪後表示,盼借鏡ARC,評估導入CCUS技術,並結合空間設計與社區參與理念,讓環保設施不再是鄰避設施。
核三二號機已正式除役,台灣既要穩健能源轉型、亦要維持供電穩定。環境部長彭啟明強調,台灣與全球同步處於能源轉型,除對於新興能源保持開放討論但嚴謹評估態度,面對既有能源設施我國也謹慎面對。他指出,總統賴清德在520就職週年時強調,未來核能政策將依據「兩個必須」與「三項原則」審慎推動,並汲取國際經驗找出最適合台灣的減碳路徑。
彰化縣長王惠美率團赴丹麥哥本哈根考察,21日參訪世界首座可滑雪的廢棄物資源化中心Amager Resource Center (ARC),更看到居民從ARC屋頂進行滑草,令考察團隊印象深刻。王惠美說,將借鏡ARC,評估導入CCUS技術,並結合空間設計與社區參與理念,環保設施不再是鄰避設施。
中新網7日報導,從廚餘到農貿市場腐爛果蔬,溼垃圾令人困擾,如今在上海華麗蛻變,成為驅動萬噸巨輪航行的綠色能源。
國內碳費將於明年開徵,遠東新(1402)2日表示,由於去年遠東集團總減碳已達34%,超過預期,看好2030年達成減碳50%沒有問題,因此碳費支出方面,預期會以最低門檻每噸50元作計算,對集團營運衝擊有限。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今天(22日),中國海油表示,中國首個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在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平台投用。這標誌著中國在海上碳封存利用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項目預計可向海底注入二氧化碳約100萬噸,減排量相當於植樹超1200萬棵。項目的成功投用為海上原油生產注入動力,並為後續油氣田開發以及沿海企業的大規模減排開放提供了「技術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