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ESG報告的搜尋結果,共91筆
第五屆工商時報「數位金融獎」頒獎典禮於昨(28日)落幕,禾亞數位科技(HOYA BIT 加密貨幣交易所)憑藉具開創性的「永續虛擬資產金融平台」從中脫穎而出,由副總經理林逸騏代表領獎,一舉摘下創新金融獎,成為唯一獲獎的虛擬資產業者。
崑山科技大學2025年邁入創校60周年,不斷隨著時代與產業脈動前行,近年更以「前瞻」、「永續」、「綠能」作為發展的核心關鍵字,積極推動跨域創新與產學鏈結,期望為台灣的產業升級與社會轉型注入新能量。
強化氣候變遷因應策略與永續治理效率,宏達電(2498)(簡稱HTC),今(21)日宣布其「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 ICP)制度」已全面導入,並以「影子價格(Shadow Pricing)」作為核心運作模式。透過將此一制度納入企業決策流程,HTC將能更精準地衡量並強化營運與投資行為所帶來的環境影響,加速實踐企業永續承諾。
以出版村上春樹、EQ、丹布朗、蔡志忠等系列長銷書籍傲視書市的時報出版,今年邁入第50年,沒有絢麗的大型出版派對活動,反而安安靜靜地到偏鄉種樹,時報出版董事長趙政岷強調,在碎片化閱讀與數位挑戰並存的年代,時報出版期許回到出版初心,「下一個50年,我們的任務是重新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型態,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負擔。」
亞東預拌榮獲APEA亞太企業獎之「卓越企業獎」及「卓越企業管理獎」兩項大獎。此一殊榮不僅彰顯亞東預拌在卓越經營管理的持續深耕,更體現其在永續經營、數位創新與產業技術上的領導地位。
穀果國際日前舉辦「碳中和地方創生簽約典禮」,攜手祥宏健康、昱虹創藝科技及彰化縣可可蔬果生產合作社簽署合作協議。在商研院董事長許添財及多所學術單位見證下,啟動「AI智農‧創糧‧創能‧創富」永續循環計畫,為台灣農業及地方產業開創低碳新典範。
美國《TIME》時代雜誌與國際調研機構Statista共同發布「2025全球最永續企業」(World’s Most Sustainable Companies of 2025)評選結果,台灣大哥大從全球5,700家企業中脫穎而出,勇奪第85名,是台灣電信業唯一入榜世界百大的永續企業。
台灣大(3045)與國際5700家企業競逐,榮獲美國《TIME》雜誌評選為「2025全球最永續企業」,奪全球第85名、躋身世界百大,並為台灣電信業第一,台灣大衝刺RE100與EV100,全面提升再生能源比例。
高市府青年局長林楷軒日前走訪台29線杉林至那瑪夏路段,實地輔導參與2024 Meet Taipei創新創業嘉年華的「杉恆壹樹農創有限公司」及「迎蜂有限公司」。林楷軒表示,將透過青年局多重曝光平台,讓更多人看見高雄青年創業者的奮鬥歷程。
裕隆集團旗下LINE GO積極推動淨零碳排,上半年推出的「企業減碳管理」功能已有多家國際企業及上市櫃集團採用。依據交通部與環保署公開資料進行的估算,LINE GO 已協助企業用戶減少近 55.4 公噸的碳排放,等同約 4,500 棵樹的全年碳吸附量。相較於企業員工使用自用車進行商務差旅,以 LINE GO 現有派遣結構下,整體平台單趟差旅平均減碳效益可達18% 以上。
台灣eMaaS(EV Mobility as a Service)生態圈整合平台LINE GO,上半年推出的「企業減碳管理」功能已有多家國際企業及上市櫃集團採用。依據交通部與環保署公開資料進行的估算,LINE GO已協助企業用戶減少近55.4公噸的碳排放,等同約4500棵樹的全年碳吸附量。相較於企業員工使用自用車進行商務差旅,以LINE GO現有派遣結構下,整體平台單趟差旅平均減碳效益可達18%以上。
AI浪潮來襲,全球各國也正加速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的目標。AI在減碳領域像把「雙面刃」,既能優化能源管理、提升碳盤查效率,卻也因其高耗能問題增加全球碳排放的壓力。為因應減碳趨勢與ESG法規要求,廠商正積極導入AI技術以優化生產流程,推動產業低碳轉型。
在臺北市,若你是一家尋求合作機會、渴望被看見的新創或中小企業,千萬別錯過「TOPS台北好購推廣平台」(Taipei-Origin Promotional Station, TOPS)。這個由臺北市政府打造的B2B採購媒合平台,自2024年9月正式啟動以來,始終秉持「實質媒合、助力成交」的核心理念,不追求華麗包裝,而是致力於構築一個以「採購在地」為核心、結合創新與永續發展的企業採購新網絡。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要求各國於2030年要有30%國土面積受到有效庇護,而我國推動自然保護區、國家公園多年但至今僅有近1/5,為了達成目標,農業部林保署6日宣布將推動非法律保育區的「保育共生地」,未來經認證後,就可以得到認證標章並納入企業ESG報告中。
為打造健康台灣,總統賴清德22日指出,未來政府將從營造社會氛圍、建構支持性環境、提升人民自主健康意識,以及整合資訊系統等四大策略著手,推廣全民運動,2030年較2021年身體活動人口增加15%,且每一個縣市都應該15%以上,不是平均值,進而增加國人健康平均餘命。
為推動全民運動,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今(22日)晚間在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會後記者會表示,今年9月運動部掛牌成立後,將著手研議「運動幣」,預計最快明年下半年發放,將比照文化幣,讓民眾可方便透過手機操作使用。
為推動偏鄉低碳農業與永續發展,台灣碳權交易推廣協會(TEEPA)、蓋婭智壤科技(AgriGaia)及高雄市杉林區日光小林社區發展協會於近日簽署合作備忘錄(MOU),攜手打造低碳農業示範基地。合作導入智慧灌溉、碳盤查及黃碳認證,結合科技與社區實踐,促進偏鄉農業轉型,吸引ESG投資,實現環境與社會效益。
在全球邁向淨零碳排與AI智能運算高速發展的雙重驅動下,2025年太陽光電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ig Sun Energy Technology)正式啟動「綠電+智慧」雙軸轉型戰略。
因應國際貿易情勢新變化,國發會、經濟部協助廠商擴大國際市場、爭取海外訂單,策略之一是強化數位拓銷與研發,透過行政院支持方案輔導企業運用數位平臺,建立市場開拓能力及數位銷售新能力。美商鄧白氏國際市場首席營運長鮑文安(Julian Prower)在本報專訪中指出,台灣及台商的數位化在亞洲是前段班,但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在資料整理及提供上,明顯相對不足,DB表示正與台灣官方合作,希望結合政策與資料能力,加速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