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生奉獻翻譯的資深譯者、影評人景翔受帕金森氏症纏身多年,半年前住院至今,目前因插了呼吸管和鼻胃管無法進食、言語,但意識清楚,近日多位報社老同事前往仁愛醫院探視,他以注音符號板與人聊天,言談中仍心念翻譯事業。

73歲的景翔本名華景疆,1941年生於江西,畢業於台北工專土木科,曾任《中國時報》副刊編輯、《時報周刊》總編輯,撰寫影評專欄。他譯作高達80多部,譯筆優美,也曾翻譯《當哈利碰上莎莉》等多部名電影字幕,2012年首度出版詩集回憶錄《長夜之旅》,回顧往日情感故事。

前時報出版社總經理莫昭平表示,5月中初次探視景翔時,見到他的模樣好心疼,「景翔一見到我就哭了,我不斷強顏歡笑。後來我才明白,其實他哭的表情和笑的表情是一模一樣的,所以說不定他那時是高興呢。」

她表示景翔的頭腦清楚,記憶力更好,卻被他日漸減退、無法控制的身體功能緊緊箍住、無法掙脫,前幾日她探望時讀了《父親的手》一書給他聽,另有友人提供有聲書,陪伴他病中日子。

紀錄片導演洪維健早年曾任職《中國時報》,他表示景翔很孝順,近年還會燒菜給父母吃,希望號召老友多前往陪伴景翔。《文訊》總編輯封德屏表示景翔對台灣翻譯文學的貢獻居功厥偉,卻不夠受重視,雙親過世後,他僅有的家人姊姊遠在美國,現是看護照料。

景翔個性低調但待人熱情,2012年同志遊行時,滿頭華髮的他坐在輪椅被推上舞台,以顫抖的聲音高喊:「我從來不在櫃子裡!」公開出櫃力挺同志,現場掌聲如雷,那幕至今不時被傳誦。

去年他出版譯作《黃鳥》時已無法手寫也無法打字,因此是以口述翻譯、再請助理打字。儘管過程艱辛,但他譯筆的優美詩意令人嘆服,談及翻譯時他強調「中文好比英文重要」,仍一貫謙和。

#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