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日照市研究員在觀察北冬蟲草生長情況。(CFP)
山東省日照市研究員在觀察北冬蟲草生長情況。(CFP)
顯微鏡下的夜光藻,有一根鞭毛在尾部活動。(新華社資料照片)
顯微鏡下的夜光藻,有一根鞭毛在尾部活動。(新華社資料照片)

最新發布的《中國微生物資源發展報告2016》提到,2001年至2015年間,大陸微生物領域專利數量世界第1,2009年起就成為微生物領域公開專利數量最多的國家;微生物領域發文量則位居世界第2,僅次於美國。

報導中提到,中國菌種保存中心有33個,已向外界公開的保藏菌株182235株,總量居世界第4;全世界各保存中心共保有96907個用於專利程式的生物材料,其中大陸普通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保藏的專利菌株達11977株,全球排名第2。

應用廣泛備受關注

微生物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以現代生物技術為核心的微生物資源研究與利用越來越受關注。為保護、研究微生物技術成果,生物技術類的發明專利申請人,必須向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專利申請文件,且將發明所涉及的微生物菌種寄存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確認的保存機構,並向各界公開,以便研究者對菌種從事科學研究。

微生物菌主專利申請所篩選的微生物,是特定自然條件下獲取的特定微生物菌株,由於環境不斷變化,以及微生物存在的偶然性,公眾無法複製篩選;因此必須保藏微生物菌株,讓公眾根據保存號碼、保存地址獲得對應的菌株。

菌株保藏量居前列

保存機構屬於中立機構,確保專利申請人寄存的微生物菌種,在專利有效期內的存活性和遺傳特性的穩定,並向合法的第三方發放,便於進行產業、技術轉移。若未經專利權人同意,研究者擅自將菌種用於生產,就屬於侵權行為。

大陸近幾年專利微生物新增保藏量保持在世界前列,可見大陸對生物產業的重視。陸媒估測,微生物資源可能是地球上最大且尚未有效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產業價值相當可觀。

#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