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 卑南溪的搜尋結果,共55

  • 池上大橋挺過7颱風侵襲 預計明年北上搶先通車

    池上大橋挺過7颱風侵襲 預計明年北上搶先通車

    台9線池上大橋為串聯池上與關山的重要橋梁,建成逾30年,橋墩基礎裸露且耐震不足,交通部公路局砸17.52億元改建,工程近2年挺過7次颱風侵襲,採半半施工確保通行,北上線預計115年農曆年前完工,將率先開放通行,預計116年全線通車,未來耐震將從4弱提高至5強,防洪標準30年提升至50年,打造「高大壯、高大美」的新池上大橋。

  • 影》東北季風狂襲台東 風飛沙瀰漫 灰濛一片如置身「敦煌」

    影》東北季風狂襲台東 風飛沙瀰漫 灰濛一片如置身「敦煌」

    今(22)日受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台東縣離島風勢猛烈,蘭嶼、綠島分別測得13級、12級強陣風,本島市區及鹿野鄉同樣狂風呼嘯、沙塵紛飛,天空灰濛濛一片。民眾形容,「根本是沙塵暴等級,彷彿身在敦煌。」

  • 影》東北季風挾帶風飛沙 台東卑南溪「沙塵暴」再現

    影》東北季風挾帶風飛沙 台東卑南溪「沙塵暴」再現

    台東縣境內第一大的卑南溪,原以水覆蓋工程抑制揚塵,但連月來受颱風豪雨沖毀,尚未搶修完畢。今(8)日入秋首波東北季風報到,溪床細沙漫天飛舞,市區陷入白茫茫的塵霧之中,民眾無奈喊「又要吃沙了!」

  • 薇帕肆虐 台東農損慘烈、工程遭沖毀

    薇帕肆虐 台東農損慘烈、工程遭沖毀

     薇帕颱風日前挾帶豪雨侵襲,台東各地陸續傳出二期稻作秧苗及農作物受損,縣府農業處持續啟動農業災損查報,而豪雨亦導致卑南溪水位暴漲,沖毀面積約190公頃水覆蓋防塵措施,台東縣環保局24日投入重機具,力拚30天搶修完成,避免河川揚塵。

  • 薇帕颱風肆虐台東!卑南溪190公頃水覆蓋沖毀 拚30天修復

    薇帕颱風肆虐台東!卑南溪190公頃水覆蓋沖毀 拚30天修復

    薇帕颱風挾帶豪雨侵襲,卑南溪溪水暴漲,沖毀從台東大橋至出海口間的水覆蓋防塵設施,面積約190公頃,台東縣環保局今(24)日投入重機具進場搶修,預計30個工作日內、最快於下月底全面恢復。

  • 炎夏沖涼正得時 精選全台10大戲水樂園免費超佛心

    炎夏沖涼正得時 精選全台10大戲水樂園免費超佛心

    台灣正式進入熱到融化的盛夏時節,又適逢暑假,想必眾人已經大撒幣先玩一波了,可仲夏漫漫,熱翻天的日子還久,想出遊玩水可得精打細算,這不就來了嗎!送上全台精選10大免費戲水區,不花一毛錢也能玩得涼爽盡興,未免太佛心了吧,本篇必收藏!

  • 台東活水湖解禁了!7月起免費開放戲水 夏天衝一波

    台東活水湖解禁了!7月起免費開放戲水 夏天衝一波

    台東活水湖原本僅接受團體申請,一般民眾不能下水游泳,台東縣政府今(24)日宣布,今年暑假7月1日起至9月底,試辦在活水湖畫設戲水區,每日上午8時至下午5時免費開放民眾下水游泳。另外,台東森林公園入園票價也將於7月1日起調整,成人票價由30元調整為80元,另有半票、團體票等優惠,縣民或在台東服務、就學者則維持免費。

  • 致理科大全國VR、XR科技教學成果展 偏鄉共學創新成亮點

    致理科大全國VR、XR科技教學成果展 偏鄉共學創新成亮點

    教育部指導、致理科技大學主辦「114年5G新科技學習示範教學與VR教材成果展示交流會」,今(13)日在致理科大盛大舉行。此次成果展共匯集全台21縣市的教育局處與中小學代表,展示VR、XR與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的實施成效,現場互動熱烈,充分體現新科技驅動下的數位教學創新力量。

  • 台東富岡兩沉箱工程延宕6年 議員催

    台東富岡兩沉箱工程延宕6年 議員催

     台東縣卑南溪出海口造價近4000萬的2座沉箱原欲作為富岡漁港港堤防災修工程的海底基礎,卻在岸邊閒置6年,對此,國民黨古志成、無黨董昌華、無黨王姷力等縣議員14日就此議題質詢,台東縣政府農業處長許家豪回應,礙於技術問題仍未解決,預計明年可完成。

  • 屏東友善草鴞 台東推區域綠網有成

    屏東友善草鴞 台東推區域綠網有成

     公私協力推動保育,林業保育署屏東分署設計「友善草鴞標章」,鼓勵農友投入友善農業、提高草鴞族群存活率。而台東則是推動區域綠網有成,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16日舉辦成果分享會,由官學界分享多項公私協力成功案例,提供更多野生動物棲息與移動空間。

  • 影》 蘭嶼吻鰕虎成群、台灣狐蝠現蹤 台東區域綠網見效

    影》 蘭嶼吻鰕虎成群、台灣狐蝠現蹤 台東區域綠網見效

    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16日舉辦台東區域綠網成果分享交流會,盼強化串連淺山地區的生態環境、中央部會、地方政府、民間團體及社區夥伴分享跨域合作推動生態保育成果,聚焦瀕危物種保育、河川生態廊道建置、水田溼地保護與社區參與等行動等公私協力案例。台東分署邀請更多民間團體與企業加入,守護台東珍貴的自然資產。

  • 野生牡蠣 連2年全檢出微塑膠

    野生牡蠣 連2年全檢出微塑膠

     海委會2023年委外在16處河川出海口採檢野生牡蠣,首度100%檢出微塑膠,去年又在6處河川出海口及10處海底廢棄物調查海域鄰近區採樣,野生牡蠣同樣100%驗出微塑膠。環團指出,微塑膠一旦流入海洋環境就難以根除,持續推動源頭減量才是根本解方,呼籲漁業署加快腳步,推動對環境友善的替代性漁網漁具供漁民使用。

  • 台東 寶華大橋改建動土 拚2年完工

    台東 寶華大橋改建動土 拚2年完工

     台東縣鹿野鄉寶華大橋改建工程因經費不足,歷經3度流標、延宕超過2年,直到去年成功追加經費至7.1億元後,才於今年1月完成決標。台東縣政府10日辦理工程開工典禮,預計2027年完工。

  • 等了2年多 台東寶華大橋斥7.1億改建今動工

    等了2年多 台東寶華大橋斥7.1億改建今動工

    等了2年多!台東縣鹿野鄉寶華大橋在2022年918強震中受損嚴重,然因缺工與原物料價格上漲,導致3度流標,經追加經費至7億餘元後,順利於今年初完成決標。台東縣政府今(10)日辦理工程開工典禮,預計2027年完工。

  • 台東遊客釣魚卑南溪口沙洲獲救   拖鞋「獻祭大海」

    台東遊客釣魚卑南溪口沙洲獲救 拖鞋「獻祭大海」

    一名來自外地的陳姓遊客,今(10)日清晨獨自前往台東市卑南溪右側出海口的沙丘垂釣,疑因不熟悉地形與潮汐變化,返程時驚覺原本僅及腳踝的小水流暴漲成湍急河道,進退兩難。警消獲報到場,成功協助他脫困,但救援過程中,他的1隻拖鞋「獻祭大海」。

  • 台東 首次發現 藍腹鷴現蹤卑南溪口

    台東 首次發現 藍腹鷴現蹤卑南溪口

     為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與經濟部水利署第八河川分署合作在卑南溪口造林復育,首度拍攝到藍腹鷴、麝香貓及台灣野山羊等分布於淺山的保育類野生動物,為台東區域綠網推動成果留下新紀錄。

  • 影》台東生態新發現 藍腹鷴、麝香貓首次現蹤卑南溪口

    影》台東生態新發現 藍腹鷴、麝香貓首次現蹤卑南溪口

    原為淺山野生動物的保育類藍腹鷴、麝香貓、及台灣特有的台灣野山羊近期現蹤台東卑南溪口,林業保育署台東分署表示這是首次發現,相當驚喜,顯示生態造林有助形成動物友善通道,也為台東區域綠網推動成果留下新紀錄。

  • 台東 森林公園改造工程 3月完工

    台東 森林公園改造工程 3月完工

     台東縣政府自前年推動台東森林公園景觀改造工程,涵蓋兒童遊戲場、體健設施、水域環境等項目,目前工程進入尾聲,預計3月底完工。台東縣長饒慶鈴17日率先公開亮相全新兒童遊戲區,以台東縣鳥「烏頭翁」為設計意象,獨特造型相當吸睛,成為園區一大亮點。

  • 新故鄉願景》月桃織女點草成金 石山部落重返富豐

    新故鄉願景》月桃織女點草成金 石山部落重返富豐

     台東市富豐社區隸屬富岡里,依傍於卑南溪,因坐落石頭山,又名「石山部落」,居民以阿美族為多,過去百餘年間因日人興建商港、國防部建置空軍基地而2度遷徙,失去傳統領域及水稻耕地,返鄉壯年宋博芳深知唯有傳統工藝不滅,才能讓部落產業永續,因此致力推動月桃編織文創產業;因緣際會下,又以稻草編製「注連繩」外銷日本,並開發祈福御守內銷,讓這個邊陲部落搖身變成工藝聚落。

  • 屏東 龍鑾潭鳥種數 園內各區居冠

    屏東 龍鑾潭鳥種數 園內各區居冠

     墾丁國家公園龍鑾潭是南台灣最重要的雁鴨科鳥類度冬棲地,墾管處在2025年度新年鳥類調查中發現,龍鑾潭鳥種數達93種,是7個調查區中最高,9日將舉辦無障礙生態體驗日。台東縣政府則會勘研擬改善台東卑南溪出海口環境,迎接每年5至8月遷徙至台灣繁殖棲息的2級保育鳥類小燕鷗。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