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 綠腳丫的搜尋結果,共14筆
長期以來,基隆市部分住宅區因建築物未設置附屬停車空間造成停車位不足問題,導致居民常將機車停放於騎樓遭到檢舉而被開罰。為改善此一情形,基隆市政府成立「騎樓使用管理小組」,針對市民陳情熱點進行現勘與綜合評估,並於114年度公告新增兩處路段,開放部分騎樓空間供機車停放。
基隆市推動機車退出騎樓,但因停車空間不足又多雨,許多民眾會把車停騎樓,雖然陸續開放市區部分路段騎樓可合法停車,但多數路段仍未納入,引發檢舉爭議。基市交通處表示,由於舊式集合住宅區原無附設機車停車空間,屢遭檢舉造成居民困擾,經騎樓專案小組查勘後,再開放信義區深澳坑路及中山區中和路部分路段騎樓可停車。
騎樓停放機車一向是交通爭議熱點,基隆由於停車空間不足又多雨,許多民眾會將機車停放騎樓,但也引發檢舉爭議。基隆市長謝國樑上任後,將市區部分路段騎樓納入合法停車,但仍有許多路段未納入。基市交通處表示,由於舊式集合住宅區原無附設機車停車空間,卻屢遭檢舉,造成民眾困擾,經騎樓專案小組查勘後,開放信義區的深澳坑路以及中山區中和路部分路段騎樓可開放停車。
基隆市議會第20屆第5次定期會及第15次臨時會期間,針對基隆市區長期停車空間不足的問題,多位市議員紛紛在議場上表達支持開放更多騎樓作為機車停車空間,並強調「這是民意的聲音」。
基隆市自從前年3月開放騎樓可合法停放機車後,外界褒貶不一,有民眾認為合法化是德政,不會被檢舉達人檢舉;但也有民眾批讓弱勢的行人更危險。基隆市議會12日召開臨時會,議員針對騎樓停車均認為要檢討,但是意見及立場分歧。有議員認為必須要檢討改善人車爭道問題,但也有議員主張要全面開放或擴大騎樓合法停車區域。基隆市長謝國樑表示,未來會更謹慎評估,若議會決議通過路段會積極開放,此外機車騎上騎樓開罰部分,將先以勸導為主。
基隆市信義區深溪路一處社區的公眾通行通道,今年1月左右遭人圍起鐵鍊,不准他人通行,致使社區民眾只能繞道或跨越,短短一個多月,造成多名民眾跌倒受傷。市府表示,該處土地屬於國產署,將透過協商要求國產署將該處恢復為公眾通道。
基隆市議員先前質疑基隆市府有意試辦騎樓擺放「街道家具」,基隆市長謝國樑13日表示,市府曾經有類似規畫,但後續沒有繼續推動。目前市府持續推動的是,輔導店家確保騎樓行人通行空間。
提起雨都基隆,不少人浮上腦海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路網複雜、開車容易遇到塞車等,包含違停多、車輛不禮讓行人、機車亂竄等現象,都是造就基隆背負「不友善城市」黑名的主要原因。會有這樣的印象其來有自,畢竟北北基生活圈緊密連結,每天往來的人次非常龐大,不僅考驗用路人的耐心與專注力,對執法單位來說更是一大挑戰。所幸,近年在基隆市府戮力推動「科技執法」之下,情況有了大幅的改善。
公民團體發動基隆市長謝國樑罷免,8月16日經中選會宣告成案,中選會3日上午公告謝國樑罷免案之投票日期罷免理由書、答辯書等。罷團在看完謝國樑答辯書後,痛批謝「無可救藥」!
常有民眾為了美觀或占位置在騎樓、馬路邊擺放盆栽,但卻成了影響交通的「路霸」,也可能孳生蚊蟲。基隆市環保局7月起執行「盆栽整潔專案」,透過路巡方式,向民眾宣導清理髒亂雜物及盆栽,基隆市長謝國樑也親自拍影片宣傳,請民眾用「綠腳丫」行人友善貼紙代替盆栽,不僅可淨空騎樓、杜絕病媒蚊,也讓步行空間更友善。
許多民眾常會為了美觀或占位,在騎樓或馬路旁擺放盆栽,但常影響交通與行人通行,成為另類「路霸」。基隆市環保局7月起將執行「盆栽整潔專案」,透過路巡方式,宣導民眾清理髒亂雜物及盆栽,基隆市長謝國樑更親自拍片宣導,請民眾用市府的「綠腳丫」貼紙代替盆栽,不僅可淨空騎樓、杜絕登革熱病媒蚊孳生,也讓行人步行空間更友善。
昨日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司長黃運貴率隊考評基隆市執行「道路交通秩序與交通安全改進方案」去年執行成果。基市府交通處表示,依交通部事故診斷分析,基隆近3年每10萬人事故死亡率8.1人,低於一般縣市每10萬人的平均17.1人,是同組8縣市最低。交通處分析,應是市府加強推動行人友善政策,畫設107處路口綠底行人穿越道等建構安全的通行環境,成效逐漸顯現成果。
基隆市政府為達成交通「安全」、「友善」、「便捷」的目標,除畫設「綠斑馬」提高辨識度外,在多處路口搭配「行人早開時相」,使行人交通事故死傷數較去年同期減少20%,在公共運輸部分,公車運量更較同期增加近10%。
基隆市長謝國樑上任後,持續針對「人本交通」及「永續運輸」目標執行改善。行人方面,除透過畫設「綠斑馬」使駕駛人更能提高辨識度外,也於多處路口搭配「行人早開時相」,使行人行人交通事故數較去年同期減少24%;在提升公共運輸部分,公車運量更較同期增加近10%。基市府交通處強調,將持續朝基隆交通「安全」、「友善」及「便捷」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