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低蛋白飲食的搜尋結果,共13筆
不只是男性本身在意,部分女性擇偶時,也在乎對方是否禿頭。一項逾6萬人的研究發現,攝取含糖飲料與酒精與掉髮呈現正相關,此外,血中維生素D濃度、鐵質與蛋白質攝取不足者,也會增加掉髮風險,除了建議適時補充外,平日多吃花椰菜、青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豆製品,則有助於毛囊健康,減少掉髮危機。
今年56歲的馮先生,來自多囊腎病史的家庭。55歲時,他開始需要腹膜透析,但由於雙側腎臟囊腫過大、囊液多達1萬毫升,腰圍甚至一度超過腿長,須進行腎臟移植,才能完成治療。太太一句「我來捐」,讓他重啟第二次生命。當血流接通、新腎恢復排尿的那一刻,馮先生的體重在3小時內減少約10公斤,腎功能也逐漸恢復穩定。
一早起床小便布滿泡泡,許多人以為是「蛋白尿」,擔心腎臟疾病找上門。新北市立土城醫院腎臟科主任蕭景中解釋,由於夜間尿液濃縮,或是前一天吃重鹹,造成尿液中有小泡泡,通常一下子就散去,不用過度擔心。
錯誤的養生,反而不利身體健康。中醫師李宜靜指出,一名女子年輕時就開始養生飲食,不吃紅肉、甜點,生活也很規律,但20年過去,不到60歲的她,看起來卻像70、80歲,原因就出在長期低油、低蛋白飲食,掏空了她的肌肉與體力,在經過吃夠蛋白質、好油脂、運動等6方式調整,3個月後就出現轉變。
不少人都會有水腫經驗,前一天吃完泡麵、炸雞,隔天就腫成豬頭。營養師提醒,除了吃太鹹的食物以外,低蛋白飲食、長期久坐、壓力大的人,也是水腫的好發族群。若當日有重要活動,想美美地出門,可嘗試抬腿、輕拍淋巴,或空腹喝一杯溫水加檸檬,達到快速消腫的效果。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有200萬腎臟病友,其中10萬人洗腎,腎友飲食指南就是低鉀、低蛋白,中興大學育成中心透過產學合作,攜手青農培育生產出專利低蛋白機能米;腎臟科醫師指出,腎臟病友面臨低鉀、低蛋白飲食限制,但熱量攝取不足就會營養不良、肌少症,若能在同樣吃一碗飯的情況下,維持熱量、降低蛋白質含量,將有助於維持腎功能。
一家祖孫三代全都是糖尿病患者,其中80多歲阿嬤得糖尿病多年,已進入慢性腎臟病第4期;50多歲兒子糖尿病控制不佳,對於飲食管理過度自信,卻不按時服藥,出現蛋白尿;而30歲孫女,不僅不吃藥,飲食也未控制,血糖衝破天際。醫師感嘆,糖友若不吃藥來穩定血糖,腎臟隨時都可能壞掉。
糖尿病的風險就在於有很多併發症,其中糖尿病腎病變是相當常見的一種。對此,腎臟科主治醫師林軒任指出,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就會加速腎臟受損程度,而最初會以腎絲球過濾率超標來表現。因此,若發現腎絲球過濾率飆高,且罹患糖尿病大於3年,千萬別誤以為是腎臟回春的跡象。
台灣洗腎盛行率居高不下,經統計,糖尿病腎病變是造成洗腎的主要原因,也會增加心血管死亡風險,雲林縣北港鎮媽祖醫院9日提醒,糖尿病患者有2至4成合併慢性腎臟病,因此須要定期追蹤腎臟功能,針對第1型糖尿病人、患病超過5年以上,以及所有第2型糖尿病患者,至少要1年1次評估尿中的白蛋白及腎功能。
高雄一名74歲的徐姓婦人因有三高病史,又患腎臟疾病,每天食用養生餐,卻全身癱軟被送進急診,原因是低血鈉、熱量不足所致。另名67歲張婦因糖尿病改吃素食,沒想到因此患上肌少症。高雄市阮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任紀文哲表示,一些慢性病人知道血壓、血糖、血脂過高會傷害腎臟,常過度解讀、斷章取義養生知識,反而會造成熱量不足、營養不良、肌少症,甚至損害腎臟或消化器官。
高雄一名74歲的徐姓婦人因有三高病史,又換上腎臟疾病,因此家人替他上網查詢養生食譜,不料2周後徐婦癱軟送進急診,原因是低血鈉、熱量不足;另位67歲張婦因糖尿病改吃素食,沒想到卻換來肌少症。高雄市阮綜合腎臟內科主任紀文哲表示,一些慢性病人知道血壓、血糖、高血脂過高會傷害腎臟,常過度解讀、斷章取義從網路搜尋來的,或從親友建議來的養生知識,反而造成熱量不足、營養不良,肌少症,甚至損害腎臟或消化器官。
新竹地區1位慢性腎臟病患者,為了控制病情聽從醫師採低蛋白飲食,但之後家屬聽信友人指低蛋白飲食恐造成肌肉流失會變成肌少症,而吃回高蛋白飲食,結果導致腎臟病情惡化;醫師表示,慢性腎臟病患適當低蛋白飲食,不僅不會肌肉減少,反而有助於減輕腎臟的負擔,還可以延緩腎臟疾病的進展。
談及礦物質鋅,許多人都會想到是維持男性生殖系統正常功能的重要成分,其實它功效眾多,若不足恐為身體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對此,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常見缺鋅的表現包括,掉髮、失去性慾、免疫功能失調等,日常可攝入含鋅食物來補足,除了貝類外,如雞蛋、堅果、豆類、乳製品及各式肉品皆為其良好來源。不過,他提醒,鋅攝取過多會造成銅的缺乏,兩者比例失衡恐有失智風險,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