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台灣循環經濟的搜尋結果,共24

  • 賴總統:在台打造韌性廊道

    賴總統:在台打造韌性廊道

     總統賴清德30日指出,淨零轉型將全面進入「加速落實」階段,預計最快在明年公布「2050年循環經濟路徑圖」,未來政府會在台灣打造「韌性廊道」,因應各類型挑戰。針對住商「近零碳建築」推動,賴總統交付行政團隊三項核心任務,指示從中央機關及國營事業帶頭示範。

  • 亞泥SBTi 1.5°C策略驅動價值鏈減碳

    亞泥SBTi 1.5°C策略驅動價值鏈減碳

     亞泥再創減碳里程碑,正式通過國際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最嚴格的1.5°C近程減碳目標審查,涵蓋範疇1至範疇3,成為亞洲第四家達標的水泥企業;亞泥指出,已展現企業將減碳責任從生產端擴展至完整價值鏈的決心。

  • 臺灣海廢變身招財貓 管碧玲:臺灣韌性海洋精神 布局印太樞紐

    臺灣海廢變身招財貓 管碧玲:臺灣韌性海洋精神 布局印太樞紐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倡議推動「印太區域海廢合作平台」,今年率9家業者組成「Taiwan Ocean Circular Hub」(臺灣海洋循環樞紐)參加日本最大循環經濟展。管碧玲表示,臺灣廠商站上國際舞台,不僅展現臺灣循環技術,更是一封來自臺灣的邀請信,傳遞我們對海洋的珍惜與承諾。

  • 共榮×成長論壇》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ESG是企業成長引擎

    共榮×成長論壇》台積電資深副總經理暨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ESG是企業成長引擎

     編按:台積電與工商時報攜手舉辦「共榮×成長」論壇,聚焦ESG與淨零行動,邀集產官學界與國際金融圈代表,從政策、實務到投資視角,探討企業如何兼顧環境、社會與治理。論壇除台積電資深副總暨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闡述企業願景,並有七位專家分享觀點;同時,台積電最新永續報告書也揭示生物多樣性與循環經濟案例,期望形成跨界合力,為台灣產業永續轉型打造標竿。

  • 中原大學環境工程系講座教授、台灣資源再生協會理事長張添晉 從三個R到制度創新:台灣循環經濟的下一步

    中原大學環境工程系講座教授、台灣資源再生協會理事長張添晉 從三個R到制度創新:台灣循環經濟的下一步

     當全球進入淨零碳排的關鍵時代,循環經濟已不再只是環境議題,而是攸關企業評鑑與國家競爭力的戰略目標。台灣長期以來在教育、技術與產官學合作方面具備優勢,但若要真正躍升國際標竿,必須從源頭思維與商業模式著手。循環經濟的起點,是「三個R」──減量(Reduce)、綠色設計(Redesign)、源頭管理(Rethink)。

  • 聯友金屬 9月上旬創新板上市

    聯友金屬 9月上旬創新板上市

     稀有金屬鎢、鈷回收冶煉大廠聯友金屬(7610)於8月19日舉辦上市前業績發表會,預計9月上旬掛牌創新板上市。

  • 《綠能環》鋼聯派利6元 林才翔當選新任董事長

    鋼聯(6581)今(27)日舉行股東會,通過每股配息6元,並進行董事改選,由現任總經理林才翔當選新任董事長。林才翔表示,未來營運4大方向,包括導入AI資訊系統以利精準投料、持續節能減碳、拓展再利用項目、推動多元化經營模式,實現穩健成長與永續發展。

  • 巧新 獲《遠見》ESG企業永續獎

    巧新 獲《遠見》ESG企業永續獎

     甫獲2025「台灣循環經濟獎」,巧新科技日前以「巧妙駕馭鋁程,新穎輪轉再生,馳騁於淨零永續之道」,榮獲第21屆《遠見》ESG企業永續獎-傑出方案:低碳營運組楷模獎,再再展現巧新科技在低碳節能永續、循環經濟之用心與投入。

  • 《光電股》友達循環經濟策略獲肯定

    友達(2409)的循環經濟策略涵蓋永續產品、綠色製造及綠色供應鏈三大面向。在永續產品領域,友達透過創新研發,將再生塑料應用於顯示器產品,逐年提高再生料使用率,2024年成功導入超過250款新型顯示器。綠色製造方面,透過製程減少資源浪費及促進內部循環使用,實現92%的廢棄物再利用率,並與供應鏈合作回收包材,累計效益達10.39億元,彰顯出色的綠色供應鏈成效。

  • 銘福集團55周年 致力打造循環經濟

    銘福集團55周年 致力打造循環經濟

     銘福集團在2025年迎來創立55周年的重要里程碑,同時也是總裁陳福松與夫人郭秀英伉儷50周年的金婚紀念日,作為台灣循環經濟的領航者,銘福以半世紀的努力,從拆船業出發,逐步發展為環保資源回收領域的重要推動者,全面實踐環境保護與資源永續的目標。

  • 京冠生技咖啡渣轉化 循環經濟新典範

    京冠生技咖啡渣轉化 循環經濟新典範

     隨著環境變遷與污染日益嚴峻,循環經濟理念在全球重要性快速提升。京冠生技推出以廢棄咖啡渣為原料的機能性飼料添加劑,推動畜產業朝向精準養殖與預防醫學方向前進,將台灣每年十萬噸廢棄咖啡渣轉化為40億元產值,實現健康、安全與經濟效益三贏局面。

  •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沒共識 彭啟明:減塑、限塑立場不變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沒共識 彭啟明:減塑、限塑立場不變

    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第5輪談判昨日結束,但因歐盟、產油國意見分歧,公約無法定案。環境部長彭啟明2日指出,環境部減塑、限塑的立場不因此改變,明年上半年將與各界討論、建立新的減塑里程碑,對抗傳統塑膠汙染。

  • 全球塑膠公約恐衝擊台灣經濟、產業 學者籲及早因應

    全球塑膠公約恐衝擊台灣經濟、產業 學者籲及早因應

    韓國正在舉行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最後一輪談判,有望成為解決塑膠汙染、具法律約束力的公約,學者指出,台灣是塑膠大國,高達24%進口石油用於生產塑膠,塑膠產品8成出口到國外,需留意該公約對國內經濟、產業衝擊,需及早因應。業者則表示,政府制定法令前應先與業者溝通,更不要制定出比國際更嚴格的規範,造成產業外移。

  • 全球塑膠公約第5輪談判 環境部成立戰情中心掌握最新進度

    全球塑膠公約第5輪談判 環境部成立戰情中心掌握最新進度

    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第5輪、最後一輪談判會議25日起在韓國登場,學者表示,預估公約架構會在本次談判出爐,並依照未來環境、各國政府管制措施逐年加嚴。環境部則表示,已成立戰情中心掌握最新談判進度,後續將依全球塑膠公約內容、國際配套措施,讓國內管理現況與國際接軌。

  • 全球塑膠垃圾危機迫在眉睫 國際期刊揭2050年恐增1倍

    全球塑膠垃圾危機迫在眉睫 國際期刊揭2050年恐增1倍

    聯合國《全球塑膠公約》第5輪談判會議即將於25日在韓國展開,國際期刊《科學》在會前公開一篇研究,預測在不改變任何塑膠管理作為的情況下,到2050年全球塑膠垃圾將增加1倍,達到1.21億噸,製造塑膠與管理塑膠廢棄物而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增加37%。專家建議,台灣的塑膠行動計畫可從淘汰替代、源頭減量、加強回收與循環再生等生命週期的角度,進一步審視跟修正。

  • 擴大耕耘綠色經濟 南亞、宜可可 攻寶特瓶回收再生

    擴大耕耘綠色經濟 南亞、宜可可 攻寶特瓶回收再生

     南亞擴大耕耘綠色經濟,宣布與台灣循環經濟新創公司宜可可(ECOCO)簽署產業合作備忘錄,藉由ECOCO於各大通路設置的先進智慧回收機,提供更便捷的寶特瓶回收管道;其後再透過南亞先進聚酯回收技術,賦予廢棄寶特瓶全新生命,建構寶特瓶回收再生網絡,促進聚酯回收產業發展。

  • 《塑膠股》南亞與ECOCO簽署MOU 加速智慧回收普及

    南亞(1303)與台灣循環經濟新創公司宜可可(ECOCO)正式簽署產業合作備忘錄(MOU)。透過ECOCO在各大通路設置的先進智慧回收機,為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寶特瓶回收管道,將環保回收意識融入日常生活。回收後,南亞再運用先進的聚酯回收技術,為廢棄寶特瓶賦予全新生命,建立寶特瓶回收再生網絡,實現資源永續循環。

  • 循環經濟週 經濟部展出中油「海木耳」保養產品

    循環經濟週 經濟部展出中油「海木耳」保養產品

    「臺灣循環經濟週」今年邁入第六年里程碑,透過公私協力,展現各部會合作推動循環經濟成果。其中,包括中油以LNG冷海水孕育的紅藻「海木耳」推出保養產品,以及經濟部邀請「鈺祥企業」展示「再生型化學濾網」。

  • 優勝奈米攜手東京大學 拚循環經濟

    優勝奈米攜手東京大學 拚循環經濟

     根據聯合國組織發表2024全球電子廢棄物監測,顯示2022年電子廢棄物產量創紀錄多達6,200萬噸,預估2030年再增32%。由於電子廢棄物增長量相當驚人,回收工作也會受到嚴峻挑戰,導致合法收集回收率下降。

  • 雲豹能源旗下煒盛 奪北市濱江水資中心98.88億元標案

    雲豹能源旗下煒盛 奪北市濱江水資中心98.88億元標案

    雲豹能源(6869)旗下水處理事業再傳捷報! 24日宣布子公司煒盛環科奪下「台北市濱江水資源再生中心」標案,工程加上擴充營運代操總金額為98.88億元,該標案預計2029年完工,2030年正式營運,可望對母公司雲豹能源帶來長期營收挹注。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