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台灣骨的搜尋結果,共20筆
林先生因腸躁症接受健檢,意外發現白血球數值異常。雖沒有症狀,在太太堅持下,持續輾轉求醫,確診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專家指出,骨髓增生性腫瘤(MPN)患者是因骨髓造血幹細胞基因突變,導致造血不受控制,除了真性紅血球增多症,還有原發性血小板增生症(ET)、骨髓纖維化(MF)等,由於症狀不明顯,有患者直到中風或心肌梗塞後才確診。
昨天是母親節,關心媽媽健康要及時。醫師提醒,女性更年期後因荷爾蒙變化,骨質流失速度明顯加快,骨折風險隨之上升,建議女性50歲後定期接受雙能量X光檢查(DXA),可把握黃金治療期。
瞄準高齡化人口的保膝商機,愛派司(6918)預計6月中上市,承銷價暫定每股75元。愛派司董事長李泗銘表示,愛派司為首家亞洲人骨骼曲率的創傷與矯正醫材,創造出市場獨特性與競爭優勢,旗下骨板產品在台市占率超過3成,主打「Aplus」品牌正積極拓展國際版圖。
台灣優化細胞發展協會12日舉辦台灣第四屆植富硒研討會及期刊論文發表,會中針對植物硒與抗衰老原料NMN協同抗衰老作用、及抗癌作用、改善新陳代謝、骨質疏鬆症等,發表5篇論文。這項由台灣優化細胞發展協會主導研發的成果,正式授權醫界進軍杜拜頂端市場。台灣植富硒公司董事長李衡昌也與義守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麗琴進行簽訂植富硒簽約儀式。
正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2025「全球百大永續企業排行榜」,台灣高鐵(2633)因持續在低碳、環保、永續、供應鏈管理等各項評比指標上領先,不僅獲評選為2025年全球永續企業第5名,更在「運輸及交通產業組」以及「交通基礎設施產業」雙領域中均獲第一。
正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WEF世界經濟論壇,當地時間22日公布2025全球百大永續企業排行榜。台灣高鐵因持續在低碳、環保、永續、供應鏈管理等各項評比指標上領先,不僅獲評選為2025年全球永續企業第5名,更在運輸及交通產業組、交通基礎設施產業領域中,各指標領先同業,雙領域均獲第一名。
歷年來亞東醫院骨科在軟骨缺損和退化性關節炎研究成果斐然,軟骨缺損並不等於退化性關節炎,軟骨缺損的致病原因有創傷、激烈運動傷害、重複性創傷等,平均發病年齡較為年輕;退化性關節炎則完全相反,誘發原因為老化、過度使用等,且較容易發生在年長者身上。
細胞治療為近期發展快速之新興生醫產業,我國再生醫療雙法甫於今(2024)年三讀通過,開啟再生醫療新里程,論壇邀請產官學研醫專家,針對細胞治療的趨勢與挑戰進行研討,期能促進國人健康福祉與產業健全發展。為此由台灣經濟研究社主辦、芮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工商時報協辦之 「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訂今年11月29日(五)下午2~5點以線上直播形式進行,活動免費,歡迎對再生醫療及細胞治療有興趣者準時上網收看,網址https://bit.ly/3Z0Jox3。
由台灣經濟研究社主辦、芮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工商時報協辦之「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2024年11月29日(五)14:00~17:00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社二樓會議室以線上直播形式進行,活動免費,歡迎對再生醫療及細胞治療有興趣者準時上網收看。再生醫療雙法甫於今年三讀通過,開啟再生醫療新里程,論壇邀請產官學研醫專家,針對細胞治療的趨勢與挑戰進行研討,期能促進國人健康福祉與產業健全發展。
隨著疫情後國際交流恢復正常,我國國際醫療病人明顯增加,國際醫療援助及訓練交流也逐漸恢復。萬芳醫院駐史瓦帝尼癌症計畫護理師王盈婷,遠赴大洋洲、非洲超過10年,提供當地居民各項醫療照護、衛教服務,將台灣醫療服務的溫暖傳到國際。
由台灣經濟研究社主辦、芮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工商時報協辦之「2024再生醫療高峰論壇」, 2024年11月29日(五)14:00-17:00於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社二樓會議室以線上直播形式進行,活動完全免費,歡迎對再生醫療及細胞治療有興趣者準時上網收看,活動網址https://bit.ly/3Z0Jox3。再生醫療雙法甫於今(2024)年三讀通過,開啟再生醫療新里程,論壇邀請產官學研醫專家,針對細胞治療的趨勢與挑戰進行研討,期能促進國人健康福祉與產業健全發展。
骨折險近期在意外險市場上受到歡迎,去年意外險銷售量第三名就是國泰人壽意外險附加的骨折險,新光人壽3日也正式宣布,暌違六年再推出意外險附加的骨折險,並打出更優惠的費率,要正面對決國泰人壽。
聚焦在次世代科技技術投資的台杉水牛六號科技基金,投資組合有了最新夥伴!全球工控資安新創TXOne Networks(睿控網安)進行B輪募資5,100萬美元,台杉投資首度加入投資者行列,跟進閎鼎資本、和碩集團、中華開發及群創開發貳創投、大亞集團等既有投資團隊。
大部分銀髮族,最常做的運動多是走路,強度低,完全無法避免肌肉流失。根據台灣骨鬆學會統計,台灣50歲以上的民眾,有45%確診為「肌少症」,對比亞洲其他國家只有6%,足足高出8倍。尤其,不少老人家誤以為,就是骨質疏鬆才導致跌倒、骨折,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正是「肌肉不夠」。
中科管理局5日舉辦「精準健康計畫成果發表會」,其中台灣骨王研發的「AR擴增實境電腦手術導航系統」已打開國內外市場;全微精密中科新廠啟用後樂觀營收翻倍增長;久方生技與成功大學攜手研發「無線超音波刀」,目前國內市占率達7%~8%。
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去年起推動「中科精準健康產業跨域推升計畫」,協助園區內生技廠商研發動能,其中,台灣骨王研發「AR擴增實境電腦手術導航系統」,幫助醫生在實施脊椎手術時能直覺患者情況與下刀角度、深度;全微精密及久方生技成功研發股骨PRF修復器械組與無線超音波刀。
國內年度最大的醫療專業盛會「2023台灣醫療科技展」,自今(30)日起至12月3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一館盛大展出。中科管理局今年整合7家執行「中科精準健康產業跨域推升計畫」廠商參與「科學園區主題館」,以「串聯精準健康產業鏈 科學園區攜手躍國際」為主軸,展現中科推動中部地區產學研醫合作計畫執行成果;另有瑞基海洋、藥華醫藥、台灣永生、伊達等4家園區廠商設攤參展,掌握後疫情時代的新興醫療商機。
台灣髖關節骨折率亞洲第1,高齡者傷後1年的死亡率更近2成,失能近3成,骨質疏鬆已是台灣主要慢性疾病,除了攝取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3,骨科醫師陳建宏建議提早檢測骨質密度,才能降低骨鬆性骨折發生。
座談主持人台灣再生醫學會榮譽理事暨台灣骨科研究學會理事長張至宏表示,國際上有關於外泌體新準則不斷出現,包括韓國食品藥物安全評估在2018年有發布《細胞外囊泡製劑品質、非臨床及臨床評估》,2021年《幹細胞衍生的外泌體品質的非臨床評估資訊》也出爐,因此外泌體發展先進,台灣要站穩腳跟,就必須追隨或超越國際腳步。
台灣再生醫學會榮譽理事暨台灣骨科研究學會理事長張至宏說明,各國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醫療支出即占2.5%的GDP,占比不低,據統計,人工關節約10~20年就會耗損。投入軟骨再生研究20年,統計2010~2019年人類細胞治療產品臨床試驗案件,共80件,當時是用藥品管理治療方式;2018~2023年6月,特管細胞治療申請案件477件,通過276件,法規通過產業才可加速,讓更多病人受惠,若台灣要由自體細胞治療邁向異體細胞治療或外泌體治療,則急需法規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