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單周賣超的搜尋結果,共39筆
在美股影響下出現明顯拉回,11月台股首周出師不利,周跌581點,以27,651點作收,失守28,000點、5日、10日及月線,外資連五周賣超台股,台指期淨空單升破3萬口,投信意外在11月首周轉為買超。下周台股關注10日公告的10月上市櫃公司營收概況及14日公告的第三季財報,同時美國就業市場似乎顯露疲態,接下來有CPI數據並注意聯準會態度變化。
上周台股如【震為雷】果然出現了震撼教育,周線以大跌581點作收,跌幅2.06%。原因歸咎於幾個利空消息,包過了AI估值過高,川普關稅敗訴風險,聯準會12月降息不確定,以及外資單周賣超逾千億元。雖然周線收長黑,但周成交量依舊活絡,再加上指數依舊在上周二出現28,554點新高紀錄,【震為雷】的高檔震盪果然加劇了。
臺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外資上周在集中市場賣超140.27億元,其中,賣超第一名為市場傳出將以高價合併三商壽的玉山金(2884),單周賣超高達22.86萬張,外資以行動對其收購投下反對票,另外,買超力積電(6770)11.63萬張最多。
聯準會將舉行利率決策會議,10月可能將再降息1碼,逐洞賽摩爾投顧分析師陳昆仁認為,資金行情和題材面利多,都能讓台股再次挑戰創高,留意量價配合,成交量維持在5,500億元左右,就能讓多頭行情延續。本周選入尼克森(3317)、立敦(6175),再選入凱崴(5498)、日電貿(3090)、越峰(8121)。
台積電(2330)法說行情失靈,拖累加權指數17日急跌345點。眼見行情機不可失,八大官股行庫忙彎腰撿便宜,合力買超31.56億元,連台積電都雨露均霑,出現逾2,000張買超,在法人齊賣超達316.88億元之際,八大官股逆勢買超華新(1605)、緯創(3231)、鴻海(2317)等權值股,頗有寒冬送暖的意味。
盤勢觀察:台股與國際股市在上周原本走強,因日本自民黨第29任總裁被稱為「安倍女孩」的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最終勝選,由於其可能採取偏向寬鬆貨幣政策,日圓近期貶破153,讓美元指數也出現暫時走強,對外資而言,新台幣可能因此受影響,且上周單周台股大漲1,180點之下,也讓外資本周偏向保守,單周賣超約90億,甚至於期貨空單增加。
外資對台股集中市場從上周五買超265億元,15日買超縮減至25億餘元,不過,外資仍持續布局之前調節股,對南亞科(2408)及台玻(1802)等14檔上市股積極加碼,尤其大敲南亞科近3.7萬張,力拱股價攻上漲停63.1元。
台股上周周線下跌18.75點,和外資單周買超401億元不同調,8大官股連續5天站在賣方,單周賣超81.1億元,且賣超前十檔中,中信金(2891)、鴻海(2317)、玉山金(2884)等8檔都賣超超過1萬張;而買超的前十名中,則包含近期剛上市的3檔主動ETF。
8大官股大戰前夕留子彈備戰?台股加權指數上周上漲632點,漲幅2.78%,3大法人合計買超861億元,但8大官股卻不同調,除上周一(14日)買超之外,其餘皆為賣超,總計單周賣超逾百億元,買超前十名除包含0056、00961、00878三大熱門高股息ETF外,值得留意的是,還買超2檔債券相關ETF,分別是00937B及元大美債20正2。
考慮到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衝突尚未停止,進而影響到日本的原油進口以及通貨膨脹,故計算到六月21日的那一周,外資操作日股從買超變成賣超,是過去12周以來第一次看到。
潤泰新(9945)受惠南山人壽股東會前糾纏多年的勞資爭議可望落幕、南山人壽距離掛牌上市有機會跨出一步,上周6日價量齊揚,躍居盤面焦點,收高在30.4元,月線終結連三黑,單周累計漲幅1.67%,周KD及日KD呈黃金交叉向上;籌碼面方面,三大法人累計單周賣超6,313張,其中外資站在空方,已連11賣,投信則連四買。
遠雄(5522)受惠板橋廠辦大案可望動工興建,吸引外資大舉買超,上周躍居為盤面焦點,25日收高在61.3元,拉出帶上影線的長紅K棒,累計上周小跌0.81%,KD值呈黃金交叉向上;三大法人單周賣超累計721張,不過25日外資反手轉買658張,衝高股價表現。
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即將於18日除息,每股配發季季配以來新高的4.5元現金股利,合計將發出1,166.97億元,恰逢美股不振、台股遭牽連的「多事之春」,加權指數連日回檔過後亟需利多支援,台積電除息行情暖身,並燃起市場看台積電秒填息八連莊的期待,是台股強力後盾。
台股上周跌幅達到2.85%,外資調節鴻海(2317)、台積電(2330)等大型權值股。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周外資在集中市場賣超1,197.68億元,是今年以來首度單周賣超千億元;今年累計到上周五為止,外資在集中市場賣超2,165.78億元。外資總持有股票市值為32兆8,387.54億元新台幣,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4.38%,較2月21日的34兆2,543.26億元新台幣,減少1兆4,155.72億元。
2025年金融市場呈現震盪走勢,避險資金明顯流入黃金作避險,國際資金持續青睞投資級債、美債及歐債,依EPFR資料顯示,截至2月5日止,單周買超分別是92.8億美元、126.2億美元及5.8億美元。
國際債券資金連51周買超後,近周已轉為賣超。法人表示,因美國聯準會已調整2025年降息次數及幅度且各大法人對於2025年看法是股優於債,加上不少投資人已滿手的債券,近期確實看到資金從長債移出作資金再分配。不只是國際投資人減持債券基金,從12月份以來,國內長債ETF也同步出現明顯贖回情況。
傳產鋼鐵、塑化等產業,持續受到景氣不佳、大陸傾銷壓力衝擊,中鋼今(16日)股價一度觸及20元,創下四年來新低,尾盤雖有買方大單進場急拉至平盤,收在20.25元,但今年股價已重挫25%,表現仍相當弱勢。
台股上周下挫3.44%,外資調節電子權值股,單周賣超逾千億元,是今年9月上旬以來再度賣超千億元。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周外資在集中市場賣超1,106.63億元;累計今年年初至11月15日止,外資賣超5,889.19億元。外資總持有股票市值為32兆6,911.38億元新台幣,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4.9%,較11月8日的34兆1,832.78億元新台幣,減少1兆4,921.40億元。
海悅(2348)財報題材喜報,明年自建案貢獻度更將大幅攀升,上周躍居營建股焦點,周K值自低檔向上穿越D值呈現黃金交叉,15日收高在164元,收復周線及月線,單周漲幅達9.33%;外資15日反手買超151張、終結連九賣,累計三大法人單周賣超609張。
據證交所統計,上周外資賣超ETF個股榜首是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00919日前才榮登9月ETF零股交易王,卻慘遭外資連3個交易日無情倒貨,呈現內外兩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