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填海的搜尋結果,共255筆
配合中火新建燃氣機組,台電擬在台中港外港區填海造陸,並增設外廓堤及卸收碼頭推動「台中港外港區擴建計畫(五接)」,但開發位址與目前瀕臨絕種的「中華白海豚」棲地重疊,4年前就被環委要求加強保護措施,台電直至今年8月才提交補件資料,縮小開發範圍、調整港型,但環委要求明年1月底前再補件,盼能釐清是否會導致白海豚誤入港區等問題。
台電縮小五接填海造陸面積,並改變港型設計,以減緩對白海豚衝擊,但環團不埋單,擔憂仍會增加白海豚壓力,導致牠們不北上,恐造成在北部區域性滅絕,呼籲政府不要為了開發天然氣,犧牲白海豚。
近4年來,越南在有爭議的南海造了21座獨立人工島,規模將與中方在相關海域的活動相當,甚至加以超越,而這將挑戰北京對這重要海上通道的控制。
今(3)日驚傳寶佳集團再度出手爭奪上市公司經營權,目標為中工(2515),短短4天已拿下10%股權;對此中工已展開捍衛行動,董事長周志明更在集團內部發出一份「出師表」,期勉中工的員工們,面對有勢力以禿鷹般手段試圖取得中工經營權,應「拒絕短視掠奪」;能否守住70餘年的榮耀,關鍵就在每一位中工人的選擇和堅持。
日前台北市因為爭取輝達設廠,引發諸多爭議,基隆市多位議員認為,AI產業是未來發展趨勢,市府若希望發展AI產業,就應正視電力需求,更應該在協和電廠轉型的議題上,重新評估立場。基隆市長謝國樑表示,市府會綜合考量,且市民安全為最重要的考量。
據央視新聞報導,近日,「吉林一號」衛星公佈多張圖片。在衛星視角下,台灣每條街道清晰可見。
高雄營建工程近期因土方之亂,停擺近兩個月,由於這是全台灣,特別是六都都將面對的問題,高雄建商公會22日建議,除了填海造陸,中央和地方應跨部會合作,修改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等五大法,讓包括分類屬於B2-3等好土,能夠循環再利用,符合環境永續發展的終極目標。
高雄市營建土石方去化困境持續延燒,民進黨議員邱俊憲今(20)日在議會罕見動怒拍桌,怒斥工務局資訊不透明、溝通不力,要求10月31日前提交完整規畫資料,否則拒審明年度預算。議事主席陳玫娟當場裁示,要求工務局限期將完整資料送達議員手中。國民黨高市議員宋立彬也嗆,他不同意土石問題推給下任市長解決,要求重新檢討政策。
狂風呼嘯,巨浪滔天!受東北季風與颱風外圍環流雙重夾擊,北部地區20日遭遇暴雨狂灌,台北港北堤填海造陸區瞬間淪為驚險水域,現場猶如災難電影《玩命關頭》真實上演,多輛巨型卡車在滾滾黃流中艱難前行,巨浪撲來幾乎吞噬車身,驚險畫面讓人不寒而慄。
「深圳,有好多滑板好手!」板齡10年的高雄男大生MAX說,今年暑假,台灣有數十位混齡滑板手到深圳與同好交流;事實上,就連知名塗鴉畫家今夏也聚集深圳,共同創作。在深圳高新技術心臟地帶南山區一處老舊廠區改造的文創園區裡,CTWANT記者看到了一片片六層樓高的塗鴉牆。
中國商務部近日宣布嚴格限制稀土出口,引發美國總統川普加徵100%關稅作為反制。隨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公開指責中國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商務部副部長李成鋼,在未經邀請情況下現身華盛頓,發表帶有「煽動性」言論並批評其「舉止不敬」。
機車騎士跑山路常常因為壓車,最後導致重心不穩摔車,但是如果自摔受傷還好,但是常常會撞到對向,導致對向車輛無辜遭殃,近日就有一名無辜汽車駕駛,被壓車騎士無辜波及的影像PO網,網友直呼「真的匆匆忙忙、連滾帶爬」。
國際機場特色揭曉
八月初到香港一星期的旅行,我帶了兩本書上飛機,其中一本是趙滋蕃的《半下流社會》。早年讀此小說,我在內文用鉛筆在某些地名畫了重點,如調景嶺、淺水灣大酒店、石塘咀的天台、梅窩的沙灘、銀礦灣「榕園」,發願日後來香港,定要追尋書中男女主角走過的足跡和人文風情。
面對「美濃大峽谷」延伸營建廢棄物無處可去的問題,內政部8日表示,為根本解決營建剩餘土石方的去化問題,內政部、環境部、法務部跨部會合作,持續強化全流向監控與最終去化容量的擴充,藉由「源頭管理」、「流向監控」與「最終去處」三大面向著手,確保土石方均能合法處理。
高雄美濃盜採砂石案持續延燒,民眾黨立委林國成今(7)日質詢時使用「邁瑩大峽谷」一詞,綠委邱議瑩今(7)日嚴正反擊,怒批這是嚴重羞辱,要求對方道歉並保留法律追訴權。
高雄美濃大峽谷盜採砂石、回填廢棄物案連環爆,高雄市長陳其邁今(7)日在市議會施政報告時提出修正營建剩餘土石方管理自治條例,增訂GPS罰責全程追蹤土方流向,並建請中央修正土石採取法增訂刑責。他坦言,土方去化場所全台嚴重不足,6都運轉率都達8、9成以上,「這2年對高雄來說,土方要處理是很頭痛的事情」,凸顯高雄面臨土方去化的嚴峻困境。
據官方統計,高雄公共工程、民間建商的營建工程,每年約產生445萬立方公尺的土方,在美濃大峽谷之亂後,建商公會建議,要從建置短期堆置場、重啟填海造陸、修改廢棄物清理法等多面向著手,將B1到B7視為廢棄物的項目,進行資源清理、回收再利用,透過短中長期的措施,解決土方和營建廢棄物的出處。
近日多家國際媒體報導,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工程師孟浩及其合作團隊,先後在兩篇研究中提出,一方面利用〈目標概略航向與航速數據,優化反艦飛彈瞄準點與攻擊方向〉,另一方面則發展〈艦載直升機智能搜潛輔助決策技術,透過人工智慧提升反潛搜索效率〉。這些研究雖屬前瞻的技術性,但其戰略意涵卻直指一個核心問題,那就是AI是否正在終結「隱形潛艇時代」?中國是否將AI運用在軍事科技上已獲得突破?還是這是一場心理戰的運用?
在國際戰略環境中,潛艦向來作為維繫核武嚇阻穩定的「隱形支柱」。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SSBN)之所以被視為核三位一體中最具生存性的要素,正因為它能在浩瀚海洋中躲避偵測,確保能夠進行第二次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