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規模崩塌的搜尋結果,共207筆
中度颱風鳳凰來勢洶洶,桃園市長張善政超前部署,預計5點親自主持「桃園市鳳凰颱風防災整備會議」,水務局今早已搶先開設,會中確認全市權管抽水設備已於9日完成試運轉,確保機具在積淹水時可即時投入,轄內43處水門也已完成防汛啟閉,以降低颱風期間區域排水系統負荷,並以科技掌握土石流保全戶收容避難情形,今上午10時起也開放民眾領用沙包,呼籲民眾下載「水情看桃園」APP掌握水情。
台鐵229次新自強號去年6月行經花蓮新和仁隧道,撞上大清水溪溢流至軌道上的土石流,3節車廂出軌造成9人受傷。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調查報告出爐,揭露2大肇因,該路段監視器未具AI辨識告警功能,台鐵公司也未告知值班人員,致未即時發現土石流並通報,另司機員也沒發現土石流,以時速118公里撞上後出軌,撞擊4秒後才煞車。
受連日豪雨影響,新北市淡水區坪頂路22日上午發生大規模邊坡坍方,造成護欄圍籬及土石滑落,雙向道路中斷。所幸事故發生時無人受困或傷亡,目前相關單位已緊急封路搶修,預計晚間8時可先行搶通一車道,午夜前恢復雙向通行。
受到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新竹縣山區20日起大雨不斷,因應中央發布尖石鄉秀巒村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黃色警戒,縣長楊文科於昨天晚間已指示成立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應變中心二級開設,同時請尖石鄉公所協助土石流潛勢區居民預防性撤離,秀巒村已緊急撤離及收容安置共28人。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17日因燕子口邊坡大規模崩塌形成堰塞湖,湖水雖穩定從公路溢流及壩頂滲流,但隨時都有潰堤風險,仍是不定時炸彈,林保署出動機具前進壩頂打算降挖減災,目前距離壩頂只剩10公尺,不過邊坡持續有落石滾下,為顧及人員工作安全,保守預估最快3到4天、最慢1周能降挖讓湖水從壩頂溢流。
受東北季風與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形成的共伴效應影響,今日(20)北部、東北部有驚人雨勢,氣象署已針對北北基桃等7縣市發布大雨特報,台北市、新北市更達到大豪雨等級,中午12點多農業部對新北市多處發布「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黃色警戒」,範圍遍布新店區、石碇區、汐止區、雙溪區、平溪區、深坑區,災防告警簡訊寫著「請作好避難準備」,讓鄉親感到恐慌,有里長緊急在臉書發文,稱里辦公處電話已被打爆,但相關人員都有盯緊狀況,請民眾不用過度緊張。
花蓮太魯閣立霧溪17日因燕子口邊坡大規模崩塌形成堰塞湖,目前蓄水量約175萬噸,因湖水持續從公路溢流及壩底滲流,水位距壩頂還有4.8公尺未溢流。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表示,預計採降挖方式讓水從壩頂溢流,現在機具剩下10公尺就可到達,不過因邊坡持續落石,「怪手每走一公尺就有石頭掉落」,為顧及人員安全,還需要一些時間,最快3到4天、最慢1周才能看到成效。
花蓮太魯閣燕子口邊坡17日大規模崩塌,立霧溪被堵住形成1座「天然壩」,不過這並非該處首次出現堰塞湖,據東華大學團隊研究發現,燕子口1951年地震及1998年芭比絲颱風過後也曾出現堰塞湖,太管處也透過分享讓社會大眾認識太魯閣的持續變動的演變過程,除認識大自然的力量,也尊重山的脾氣及管制措施。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目前湖水已由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經過魯丹橋後回流到立霧溪主河道,再流回立霧溪主河道,行政院顧問李孟諺實地踏堪表示,現場剝落的土石大部分是花崗岩跟大理石,所以縱使有溢流,也大概不會造成大量的土石泥沙,已經調集怪手從舊台8線明隧道試圖打通約100公尺便道,考量現場狀況,需鑿開山壁,仍有難度,預計3天才能靠近堰塞湖的壩體邊進行後續降挖。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因大規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內政部長劉世芳18日時回應,太魯閣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開始溢流,她指出已疏散948人,同時強調太魯閣堰塞湖壩體土沙量為40萬立方公尺,與馬太鞍溪的2億立方公尺不太一樣。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因大規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經持續監測,目前湖水已從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回流至立霧溪主河道,雖水量略增,但整體流勢平穩,堰塞湖對下游風險降低,不過,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表示,仍要評估颱風來時雨勢以及堰塞湖土沙含量,現場新台8線正評估如何開設約30公尺便道銜接舊台8線,抵達壩體邊,進行後續降挖降低威脅。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17日上午接獲通報,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步道一帶因土石大量崩落,導致立霧溪河道受阻形成堰塞湖。由於現場水位持續上升、恐影響台8線公路及下游安全,花蓮分署已依據「堰塞湖緊急應變處理程序」啟動應變機制,並通報相關單位全力防範災害擴大。目前已實施道路封閉,籲請民眾千萬別進入此危險區域。
近年極端氣候與強震頻繁發生,災害規模與複雜度不斷提高,為提升我國在土石流、大規模崩塌及堰塞湖等防災應變能力,農業部林業保育署、農村水保署於16日共同舉辦「114年水土林土砂災害防治技術研習會」,並邀請日本3位專家分享經驗,其中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藤田正治強調「堰塞湖具可重複發生特性,日本甚至有存在時間長達15年的案例」,因此堰塞湖的後續整治作業,也將成為未來重點項目。
每年10月13日是聯合國所訂定的「國際減災日」,新北市政府致力於減災與維護民眾之生命財產安全,考量石碇區大崙山之邊坡有滑動的疑慮,預計2025年11月將其劃入特定水土保持區,後續該區將配合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之監測資料進行治理工程,農業局並持續推動社區自主防災,在颱風豪雨紅黃警戒發布時,辦理疏散撤離,維護民眾安全。
聯合國訂定每年10月13日為「國際減災日」。新北市政府致力於減災與維護民眾安全,考量石碇區大崙山的邊坡有滑動疑慮,預計2025年11月將其畫入特定水土保持區,後續該區將配合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的監測資料執行治理工程,此外,農業局推動社區自主防災,在颱風豪雨紅黃警戒發布時,辦理疏散撤離,維護民眾安全。
每年10月13日是聯合國所訂定的「國際減災日」,新北市政府致力於減災與維護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考量石碇區大崙山之邊坡有滑動的疑慮,預計今年11月將其劃入特定水土保持區,後續該區將配合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的監測資料進行治理工程,農業局並持續推動社區自主防災,在颱風豪雨紅黃警戒發布時,辦理疏散撤離,維護民眾安全。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與行政院長卓榮泰7日在總質詢時,為花蓮堰塞湖災難責任歸屬唇槍舌戰。傅批評卓竟然讓人民來救災,痛批中華民國是沒有中央政府嗎?卓揆則反嗆「是沒有花蓮縣府」;當傅喊話中央接管災區,卓也立刻追問「你現在是正式要中央接管花蓮縣府嗎?」
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與行政院長卓榮泰今7日在總質詢時,為花蓮堰塞湖災難責任歸屬唇槍舌戰。傅崐萁批評卓竟然說是讓人民來救災,中華民國是沒有中央政府嗎?卓反嗆「是沒有花蓮縣府」;傅喊話中央接管災區,卓還追問「你現在是正式要中央接管花蓮縣府嗎?」
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上游因地震與豪雨引發大規模崩塌,形成堰塞湖,地處偏遠且沒有既有道路,加上山勢險峻、地形不穩,讓現地探勘成為艱鉅任務。林業及自然保護署花蓮分署為掌握最新狀況,9月30日派出兩支深山特遣隊徒步進入,歷經多日跋涉後,第一組人員於4日成功抵達堰塞湖周邊,拍下大片灰白、煙塵瀰漫的現場影像,震撼不少網友直呼「像末日場景」。
花蓮馬太鞍溪下游堤防23日遭大水沖毀,受損長度長達2860公尺,經水利署投入大量機具與人力搶修,4日已完成臨時土堤構築,可防範中央氣象署訂定的豪雨等級水量,也同步展開堤防永久復健工程,以混凝土強化堤防堅固性,預計明年4月完工;河道部分淤積深度高達5米,水利單位將藉向下挖掘深溝讓水流順流至下游,並把高出的淤泥作為保護堤防,兩層保護避免洪水再度溢流進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