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大陸品牌的搜尋結果,共275筆
聯發科(2454)公布10月營收,單月達520.26億元,月減4.24%、年增1.78%;前10月累計營收4,978.04億元,年增12.20%,逼近5,000億元大關。依第四季營收預測中間值推算,2025年全年營收可望再創新高,規模將突破190億美元。
大陸《環球時報》報導,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架構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召開前夕,貝倫氣候峰會當地時間6日至7日,在巴西貝倫舉行,主要議題包括氣候與自然、能源轉型、《巴黎協定》10周年評估、國家自主貢獻與氣候融資等。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中國呼籲取消綠色產品關稅。」成為多家外媒報導標題,丁薛祥在會上提出3點建議,包括把握正確方向、落實氣候行動、深化開放合作。
全球二輪產業年度盛會—2025年EICMA米蘭國際機車展4日登場,國內機車龍頭三陽工業以「Roar with Nature」為核心概念參展,一口氣發表八款全新次世代車型,並正式揭示「世界盃模式」全球戰略,宣示將以台灣為全球研發與決策中樞,深化區域經營、加速國際化布局。
全球第4大汽車製造商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前執行長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近日在接受法國《回聲報》(Les Echos)專訪時語出驚人,直言特斯拉正遭受大陸頂級新能源車製造商的強烈衝擊,甚至預測這家美國電動車巨頭可能在10年內不復存在!
歐洲汽車產業面臨大隱憂,顧問公司AlixPartners指出,因歐洲汽車市場需求疲軟,加上比亞迪等大陸新興品牌強勢崛起,恐導致歐洲汽車業多達八座工廠關閉,其中,斯特蘭提斯(Stellantis)被視為情況最嚴峻的企業。
美國第2大車廠福特(Ford)的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近日在播客節目中直言,美國車企在電動車領域難以與中國大陸競爭,並高度讚揚大陸品牌在技術、成本與品質上的全面領先。
大陸商務部、工信部等部門26日公告,宣佈從2026年1月1日起,對純電動車實施出口授權管理。專家認為,新制度落地或標誌大陸新能源汽車出口從「規模導向」轉向「品質為先」,確保海外市場的品質發展。也有觀點認為,之後大陸新能源車器分化態勢將因此加劇,缺乏海外營運服務能力的企業或面臨淘汰。
大陸車企面臨國內價格戰壓力、出口美國碰壁後,歐洲市場成為突圍首選。其中車企龍頭比亞迪在歐洲的表現尤其亮眼,今年上半年以逾7萬輛成績,高居歐洲新能源車市場大陸品牌銷量榜首。其他車企也在加緊直追,如造超新勢力的小鵬、零跑等新電動車廠都計畫在歐洲實現在地化生產。
在全球經濟重塑、地緣風險升高的時刻,深耕汽車零件產業的和大工業,正推動一場深度轉型。面對市場劇烈變化,甫轉任總裁的沈國榮接受本報專訪,提及他長達十年的集團藍圖布局都將陸續開花結果。
面對中國大陸電動車廠的強勢競爭與美國政府緊逼的關稅壓力,曾被譽為歐洲「經濟支柱」的汽車工業,如今風光不再,正面臨多重挑戰,包含市場萎縮、能源成本居高不下,以及貿易關係的不確定性等困境。
蘋果、華為不僅在9月新機互別苗頭,智慧手錶上也競爭激烈。根據市調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調查,今年第二季全球智慧手錶出貨量年增8%,連續五個季度下滑後展現復甦跡象。而華為受惠於中國大陸市場的強勁成長與其他區域的策略性拓展,第二季智慧手錶出貨量年增52%,首度超越蘋果躍升為全球第一大品牌。
大陸汽車產業近年迅速崛起,但隨著大陸市場逐漸趨於飽和,車企已將目光轉向國際舞台,掀起新一波全球競爭。根據CNBC報導,大陸電動車在海外的影響力正快速擴張,預估到2030年,大陸汽車年出口量將增加至900萬輛,這對於泰國、南非、西班牙等汽車製造規模較小的國家,已經形成不容忽視的壓力。
無畏大陸手機市占快速下降,蘋果繼續衝刺大陸布局!蘋果於深圳寶安區的第三家門市16日正式開業,這也是蘋果在大中華地區的第58家門市。現場人山人海,不少果粉通宵排隊等著進場。
面對來自中國大陸車廠的強勢競爭,日本汽車製造商正加速調整供應鏈策略,以維持在東南亞市場的優勢。日媒報導指出,豐田汽車(Toyota)計畫在泰國的生產線引進更多成本較低的大陸製零件,以提高2028年在東南亞推出的新款電動車的價格競爭力。
據經濟部智慧局商標註冊申請案統計,近十年來,大陸全年申請數位居外國人申請件數之冠,智慧局2025年第二季商標註冊案中,出現大陸網紅、影視IP、知名連鎖咖啡店等申請商標的案件。官員指出,這類布局不一定是申請人要來台灣展業,更可能是為了「卡位」、防止被其他人使用。
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擬以泰國「騰勢」品牌繞道登台,傳出透過代理商太古汽車居間協調,企圖打通最後一哩路,引發國內汽車產業界高度關注,由於現行僅禁止大陸整車進口,並無禁止東南亞,確實有爭議空間,經濟部5日明確表態,基於國家安全,會從車輛安全、資訊安全及產業發展等各面向修法,嚴防大陸品牌車進入台灣。
外傳中國大陸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BYD)透過代理商太古汽車積極引入台灣,經濟部表示,政府基於國家安全、車輛安全、資訊安全及產業發展等考量,將嚴予防堵中國大陸品牌車以各種方式進入台灣市場。
大陸電動車龍頭比亞迪擬以泰國「騰勢」品牌,以進口車身分打入台灣車市,經濟部今(5)表態要「擋」,說政府基於國安,將嚴予防堵中國品牌車來台。未來會研議依相關法規,各面向提出可行的管制措施。
美國陸續公布各國對等關稅稅率,30日宣布南韓稅率15%,市場憂心,台灣與南韓在半導體產業上有高度競爭,台灣稅率若高於15%,恐衝擊台積電等台廠影響力。對此,台北市電腦公會榮譽理事長童子賢認為,稅率一定會有影響,但不是最關鍵影響,台積電目前在先進製程能力、應對客戶各種需求都是佼佼者,是在全世界競賽中表現非常優異的好學生。
大陸新創機器人公司宇樹科技最新推出的人形機器人R1,起售價僅為人民幣(下同)3.99萬元,遠低於市面上多數人形機器人的價格,大幅降低入手門檻。不僅為快速興起的人工智慧(AI)機器人市場注入變數,也突顯大陸新創企業在尖端科技領域挑戰美國領先地位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