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專項債發行的搜尋結果,共51筆
近年大陸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快速擴張,但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滑,加上部分專案債收益不及預期,導致部分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明顯攀升,甚至出現利息支付困難的情況,引起大陸高層關注。
大陸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大陸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合計約7.7兆元、年增率42%、創同期歷史新高。雖然8月地方政府舉債規模9800億元低於前兩個月,但也逼近上兆,整體上保持較快發行節奏。同時在用途上,仍以償還舊債為第一大支出方向,其他則包含將資金投向重大專案建設以提振經濟、防範風險。
大陸各地正在加速收購已標售但未開發的閒置土地,為房企緩解流動性壓力。據中國指數研究院報告,4月以來,各地公告擬使用專項債券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明顯加速,據該院監測,截至5月20日,各地公告擬使用專項債收回收購存量閒置土地接近3,000筆,總面積已超1.33億平方公尺。
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布最新金融數據,大陸2025年1月至4月新增人民幣(下同)貸款10.06兆元,前值9.78兆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6.34兆元,前值15.18兆元。外媒測算,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2,800億元,不僅遠遜於市場預期中間值的7,000億元,並創下2024年7月以來最低。
大陸《經濟參考報》18日報導,今年以來,中國大陸重大項目進展不斷,項目資金加快落地。第一季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8%,比上年全年加快1.4個百分點。近期,浙江、湖北等多地第二季省級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從項目投向來看,產業項目優先、新質生產力優先導向明顯。業內專家表示,進入第二季,隨著項目建設和新增專項債發行逐步加快,投資預計也將進一步提升。
大陸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研究院近日公布初步統計,今年以來大陸已有多省公告擬使用專項債收購閒置存量土地,截至4月10日,各地擬收購的總金額已超人民幣(下同)千億元,且3月公告節奏有所加快。分析指出,此舉目的之一,是讓專項債資金改善房企負債情況,穩房市並進一步穩經濟。
北京市2月18日發行一批地方政府債券,包括101億元(人民幣,下同)一般債券和462.9億元專項債券,均為新增債券。其中462.9億元新增專項債券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儲備、園區基礎設施、環境整治、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這意味北京打響重啟土儲專項債發行的第一槍。
今年以來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穩經濟,地方政府加快發債腳步。據中國債券資訊網統計,今年第一季全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約人民幣(下同)2.84兆元,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約80%。其中近6成用於償還舊債,約4成用於重大專案建設。
中國大陸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合稱兩會)於4日正式舉行,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包括去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4.9兆元人民幣、增長5%;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0.2%;外匯存底超過3.2兆美元;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等。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公布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GDP增長目標增長訂在5%左右。路透引述分析認為,中國主要經濟目標符合預期,今年外部環境更具挑戰性,但GDP增長目標仍維持在「5%左右」,意味政策將加大對內需的支持,而目標中多個「左右」及「動態調整」等措詞,代表為應對未來不確定性預留政策空間。
北京市18日發行一批地方政府債券,包括101億元(人民幣,下同)一般債券和462.9億元專項債券,均為新增債券。其中462.9億元新增專項債券所募集資金主要用於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土地儲備、園區基礎設施、環境整治、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這意味北京打響重啟土儲專項債發行的第一槍。
無庸置疑,2025對大陸來說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雖然大陸近期不斷放鬆各種監管力度,但經濟始終在跌宕中起伏。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今年6月曾表示,大陸疫後經濟元氣大傷,不宜下猛藥,要慢慢調理;然而自9月以來,中共卻陸續釋放宏觀政策將進一步寬鬆的訊號。在莫衷一是中,本文透過爬梳中共近期幾個重要會議,預測並評價明年大陸經濟政策方向。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強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對貫徹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決策部署作出安排,要求國務院各部門要制定落實方案,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要靠前抓好落實,能早則早、寧早勿晚。
年末重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11日起一連兩日召開,外界聚焦2025年大陸政府將如何部署經濟政策。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11日表示,預期會上將為2025年設定更積極的政策基調,並在明年3月全國「兩會」(人大、政協會議)後公布具體支持措施。
據澎湃新聞報導,大陸銀行間市場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刷新歷史低位。12月2日,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超長期國債收益率全線走低,銀行間市場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刷新歷史低位。期貨市場上,10年期、30年期國債期貨價格大漲,10年期國債期貨收報107.5,上漲0.37%;30年期國債期貨收報115.44,上漲0.77%。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兩家央企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誠通)、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國新) 分別獲批發行2000億元(人民幣,下同)和3000億元「穩增長擴投資專項債」引發關注。專家解讀,主要除了體現在信用擴張的主體改變;更在於對高品質發展方向的堅持,用於重點支持「兩重」、「兩新」專案投資,與傳統城投帶動的基建穩增長截然不同。
大陸又有河北、四川、雲南、江蘇、湖南擬於11月29日發行相關再融資專項債或再融資一般債,品種均為記帳式固定利率附息債。合計11月12日以來,全大陸已有16地披露,擬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務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總額為1兆0852.1068億(人民幣,下同)。
澎湃新聞23日報導,大陸又有多個省分擬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券置換存量隱性債務。據相關文件顯示,河北、四川、雲南、江蘇、湖南都擬將於11月29日發行相關再融資專項債或再融資一般債,品種均為記帳式固定利率附息債。11月12日以來,大陸全國已有16地披露擬發行再融資專項債務置換存量隱性債務。
中國人民銀行本周(11月18日至22日)逆回購操作持續加碼,全周累計向市場淨投放人民幣(下同)668億元,為連續第兩周淨投放。業內人士分析,在人行對市場流動性的持續呵護下,年底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地方債供給的快速釋出,並未對資金面造成明顯影響。此外,人行日前已預告年內將降準,市場高度關注降準時間。
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8日公布人民幣(下同)6兆元的地方化債方案,儘管規模創史上新高,但仍遜於市場預期。多位機構分析師認為,積極財政政策還有施展空間,包括提高國債和一般債的限額、上調赤字率、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等都是可能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