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感染高峰的搜尋結果,共13筆
國內流感疫情持續升溫,疾管署預告,整個十月都是高點,但家有新生兒的家長,除了要小心流感、新冠夾擊,更要留意另一個大魔王!感染科權威黃立民今(16)日提醒,新生兒感染RSV後的急診與住院率是流感的16倍、死亡率高出5倍,是造成一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的主因之一,呼籲完成「左流右新」接種疫苗以外,也應該積極預防RSV
北半球的秋天到了,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呼吸道傳染病蠢蠢欲動,大眾待在室內時間逐漸拉長,空氣乾燥有利病菌存活傳播,病號會愈來愈多。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疫苗中心主任穆里根(Mark Mulligan)9月底在《紐約郵報》撰文提醒,秋冬呼吸道傳染病季節有4大注意事項,絕對有助防範疾病上身、阻擋病毒傳播。
公費流感和新冠疫苗今天(1)起同步開打,台北市長蔣萬安透露,最近家中「大寶」也被傳染流感,原以為很快就會康復,但還是休養多天才緩解。為鼓勵民眾施打疫苗,台北市政府祭出iPhone 17手機、Apple Watch等超過400個獎項,只要同時施打「左流右新」,就能獲得3次抽獎機會。
9月開學季即將到來,校園群聚活動容易提升幼童呼吸道疾病感染風險。兒童感染專家指出,除了流感、新冠、RSV病毒,肺炎鏈球菌也是重大威脅之一,尤其「血清型3」常造成突破性感染,好發於2至7歲幼童,突破性感染機率逾8成,恐增重症死亡風險,呼籲家長把握出生後6個月關鍵期,追加接種肺鏈疫苗。
疫情連7周升溫!兒少族群成為這一波新冠確診的重災區,根據疾管署資料,5~9歲、10~19歲確診皆翻倍成長,其中10~19歲就診人數飆升超過120%,相當驚人。醫師告訴CTWANT,這次新冠病毒症狀相當多變,難以辨識,若發現孩子出現以下4症狀,包括發燒退了仍無活力、持續性頭痛、超過12小時無進食排尿、持續昏睡或唇色發白,要趕緊就醫才能避免重症。
國光生技子公司安特羅生技(6564)宣布,與越南巴斯德研究所共同於越南胡志明市舉辦「台越腸病毒疫情防治及疫苗合作開發國際論壇」,越南代表於會中指出,因應腸病毒疫情持續盛行,越南對疫苗需求迫切,政府對腸病毒疫苗引進採取更正面與開放態度,除了鼓勵進口,也積極支持技術轉移及在地生產。
台中市上周腹瀉門急診人次逾2.5萬人次,較月初單周近3.5萬人次趨緩,不過接下來迎來清明4天連假,亞大醫院兒科醫師陳德慶24日指出,春天是病毒性腸胃炎旺季,先前1位6個月大男嬰嘔吐、發燒、排尿量減少,連哭泣都沒眼淚,家屬察覺有異急送醫。雖嬰幼兒重症比例不高,但清明連假恐是另波感染高峰,籲家長替6個月以下嬰兒安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
HPV疫苗不只預防女性的子宮頸癌,對於男性的口咽癌等其他癌症也有預防效果。台北市率六都之先,今年擴大提供國中男生接種,嘉義市更是領先全國,去年即提供國中男生免費接種。醫師提醒,每個人一生有80%的機會感染到HPV病毒,不分男女,都可以到婦產科、泌尿科、家醫科、耳鼻喉科接種HPV疫苗。
大陸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華山感染」微信公眾號15日消息,一種命名為KP.2的新冠變異株,正在全球蔓延。今年2月以來,由於KP.2在全球流行毒株占比增長較快,世界衛生組織於5月3日將KP.2列入「需要監測的變異株」。大陸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解讀,國際間從今年3月起檢測到KP.2,但從急診就診、住院人數及死亡人數看,未見人數趨勢明顯上升,可判斷KP.2後續實際臨床風險有限。
中國大陸國家疾控局微信公眾號5月14日發布健康提示「問答集」,介紹新冠病毒KP.2變異株相關情況,強調新冠病毒KP.2變異株,在大陸已處於極低流行水準。
衛福部疾管署監測發現,近期國內COVID-19疫情略升,且社區主要流行病毒株仍以XBB(重點變異株EG.5)為主,預計在寒假來臨前後進入流行高峰。新北市衛生局指出,目前仍以打疫苗為最有效預防方法,新北市配合中央政策,10月11日起開放全民接種新冠XBB疫苗,民眾可至各區衛生所、合約醫療院所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
中國新聞網20日報導,新冠病毒變異株JN.1正在世界加速蔓延,中國大陸也已出現本土病例。大陸國家疾控局日前發文,截至12月10日,中國本土病例共監測到7例JN.1變異株,引發廣泛關注。大陸多名專家指出,JN.1變異株已在多國傳播,不排除成為中國大陸優勢流行株的可能,不過,臨床重症感染風險為低等,含有XBB.1.5成分的新冠疫苗仍有效。
國人愛生食容易吃出病!疾管署今(28)日表示,國內今(2023)年已發現22例本土副傷寒確定病例,創來十年來同期新高,根據疫調,確診個案感染途徑,多和生食或食用未充分煮熟的食物,如烤蚵、生蠔、生蝦、生魚片及生干貝等有關,疾管署為此已啟動專案調查,針對菌株進行全基因體定序分析比對,以釐清可能感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