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成果冊的搜尋結果,共05筆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去年首度推動「社區是我們的學校計畫」,由學校團隊、社造團隊及在地組織,共同創作出各自所在地的教案及行動方案。今年將帶領200位學生實地走訪各社區,沿途認識各個文化及歷史,未來將持續向文化部申請補助經費,讓更多學生參與。
會不會太離譜?!目前就讀彰化縣和群國中的李昀蓁同學,參加全縣台灣母語繪本製作比賽,榮獲客家語國中組優等獎,縣府將所有得獎作品集結成1本成果冊,並選了李昀蓁的獲獎作品做為封面,但卻將作者名字錯印成別位同學的名字,讓家長氣得向縣議員賴清美陳情,教育處獲知後表示將全部回收更正。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自2018年開設「閩南民間文學與文化采風」課程,在校方大力支持下,今年8月出版文史調查成果冊《閩風拂斜灣,青衿覓陰光-高雄陰廟采風錄》與陰廟桌遊「眾廟之門」,希望透過台灣民間信仰及桌遊的轉譯活動,來深化學生與民眾對民間信仰、敘事與儀式之間複雜關係的理解,同時強化學術與實踐之間的連結,促進跨學科學習與文化交流。
「詩畫臺灣-『嵐』雙個展」由兩位大陸地區配偶蘭嵐與彭嵐,以「臺灣最美的風景」為主題,用水彩、油畫等素材,從新住民的視角表達在臺灣的落地生根的細膩情感。作品紀錄了臺灣的美好風景深厚情感,不僅是一場藝術的盛宴,更是一個新住民夢想的具體實現,展示了多元文化交織的美麗畫卷。
兩名大陸配偶蘭嵐與彭嵐,以「台灣最美的風景」為主題,用水彩、油畫等素材,從新住民的視角表達在台落地生根的細膩情感,榮獲內政部移民署第10屆新住民及其子女築夢計畫獎,13日在北市大岡藝術空間舉行「詩畫台灣-『嵐』雙個展」開幕茶會,移民署長鐘景琨、大陸委員會法政處長周鳴瑞及海峽交流基金會法律處科長陳穎慶也到場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