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拉達克地區的搜尋結果,共08筆
印度歷史悠久,一次次遭受異族統治,欠缺有效文字,不能保存歷史記錄,累積不了文化傳承。這片南亞次大陸上數百個小邦林立,語言繁多,宗教複雜,一直處於部落型態,沒有國家。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控制印度,1858年英國通過《印度政府法案》,印度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使用India作為官方名稱,200多年殖民統治後才諦造了國家的雛形。1942年聖雄甘地發起溫和的不合作運動,開始反抗英國統治。1947年英國國會通過《印度獨立法案》,將殖民地分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讓他們獨立。缺乏記錄的歷史,沒有傳承的文化,不經流血的獨立,散裝結構的政府,徒有選舉的民主,形成今天印度的國家性格。
近日,中國民政部發布第五批藏南地區增補地名公告,引發印度政府強烈抗議,表示該地區「是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於5月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這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
據自由亞洲電台引述法國《世界報》3日發自新德里的專稿指出,10月31日的一幕看起來「有些滑稽」。已經緊張對峙4年之久的中印雙方士兵,藉由當天是印度教重要節日—排燈節的機會,在喜馬拉雅山區邊境沿線的幾個地點,按節日傳統相互交換了糖果。
在俄羅斯喀山出席金磚國家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印度總理莫迪,23日下午舉行5年來第一次正式會晤,兩國稍早達成中印未定界兩軍巡邏協定,緩和長達4年邊界僵局。習近平強調,正確把握中印關係發展方向,最符合兩國根本利益。莫迪強調,維護邊境和平穩定應成為雙方的首要任務。相互信任、尊重、體諒將引領雙邊關係穩定發展。
據美國之音報導,在經歷了長達四年的緊張局勢的升級和經濟聯繫受到干擾之後,印度和中國近日終於就喜馬拉雅山脈實際控制線(LAC)沿線的巡邏安排達成了關鍵性協議。這個協議是朝著解決持續發酵的邊境衝突所邁出的重要一步,標誌著一個轉折點,它不僅可以恢復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而且還可以恢復許多因關係緊張而受到直接影響的人的生計。
印度外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本週四(4日)在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期間的場邊會議會晤了中國大陸外長王毅,印度表示希望「早日解決邊境地區剩餘的問題」,對此王毅表達同意。
眾所周知,喜瑪拉雅山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當地的古爾馬爾格滑雪場(Gulmarg),也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滑雪場之一,每年這個時候,應該擠滿了世界各地的滑雪愛好者,享受喜馬拉雅山一月的新鮮粉雪。然而由於全球暖化使得積雪融光,反常的乾燥天氣也降不起新雪,這使得滑雪場上竟是一片黃土,讓遊客和旅遊業者都感到失望。
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3日主持例行記者會。澎湃新聞提問,印度最高法院應印度國內部分人士聲請,12月11日作出裁決,維持廢除《印度憲法》第370條的決定,要求印度政府盡快恢復查謨-喀什米爾地區「邦」的地位。同時,裁決認為印度政府2019年設立的「拉達克中央直轄區」是合法有效的。對此,毛寧強調,中方從不承認印度片面設立的拉達克中央直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