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日本基金的搜尋結果,共146筆
今年以來日本股市表現突出,日股也持續創歷史新高。投信法人認為,日本股市基本面展望良好,勞工薪資有望持續調升,企業獲利上修,股市結構性改革也持續進行,日股前景持續看好,但與其他成熟市場相比,日股中單一企業的波動風險相對較高,因此選股顯得更加重要。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成為日本首位女首相,投信法人指出,政治事件通常不會創造結構性投資機會,儘管日股短期內可能因不確定性而波動,但投資焦點仍聚焦於中期具備潛力的被低估企業。
日本國會於10月21日舉行首相指名選舉,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在獲得在野黨日本維新會加入執政聯盟的奧援後,在第一輪投票即過半勝出,順利當選日本首相,成為日本首位女性領袖,「高市內閣」將正式成立。
近期日股題材增多,市場期待新任首相上任後對經濟的改革,美國對日本關稅不疊加15%後,日本企業前景不確定性降低,外資投行認為關稅協議落地後,今年下半年出口對日本經濟成長的拖累程度將明顯縮減,日本經濟前景逐漸明朗,可望為日股持續帶來上行動能。
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有望成為首位女首相,「早苗經濟學」被普遍視為安倍經濟學的繼承與深化版本,與安倍經濟學以民間企業為增長主角的「第三支箭」相比,早苗經濟學更強調政府在戰略產業中的主導地位,也就是政府必須戰略性投入資金支持半導體、AI等對國家競爭力至關重要的尖端產業。
受惠今年以來全球股市表現出色,國內投信發行的各類股票型基金中除了單一國家型,其他各類型全數收紅,其中中概股、大中華區域型與台股科技、台股中小四類投信基金今年以來平均報酬率超過2成,表現最佳;另外,一般型台股基金、亞洲股票型、A股基金、日本基金也都有1成以上的報酬率,表現也相對穩健。
日本股市東證指數2024年相繼創下新高,2025財年日本主板(Prime)上市公司股利發放和股票回購規模持續邁向歷史新高點,除了基本面利多,日企股東回饋全面啟動,企業獲利能力提升,各行各業皆啟動庫藏股計畫,加速落實企業治理改革。投信法人指出,日本上市企業的帳上可動用資金仍高,預期未來返還給股東、持續提升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對日股評價面提升可望產生長遠助益,奠定日股長多行情。
美國、日本達成關稅協議,美方同意將日本出口產品的關稅下調至15%,從先前威脅的25%大幅緩和,配合日本承諾推動高達5,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計畫,為兩國貿易關係帶來重大轉機,這次協議有效掃除長期籠罩市場的不確定陰霾,讓日股撥雲見日迎來行情反轉契機。無論日本政局如何變化,財政政策的擴張似乎已成定局,加上政府支出,正推升市場對通膨與國內經濟復甦的預期。
消息面圍繞美國聯準會,多空雜陳,全球股市橫盤格局持續,回顧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根據EPFR統計自至8月27日止近一周,資金輪動改由美國股票基金淨流入84.69億美元居冠;歐非中東、拉丁美洲與全球新興市場基金以小幅淨流入分別位居第二、第三及第四,已開發歐洲與亞洲不含日本基金則分別流出12.24億美元、0.92億美元。
美國證實日本享有與歐盟相同的「不疊加關稅」特例,不會在現有稅率上再加徵15%對等關稅,並照承諾調降汽車關稅,市場對關稅疑慮迅速消退,樂觀情緒重回日股,東證指數(TOPIX)刷新歷史高點。投信法人表示,日企財報公布近尾聲,在面臨關稅的挑戰下整體表現仍穩健,多數企業獲利表現優於市場預期,隨關稅從原先的35%調降至15%,且不會疊加既有稅率,部分企業更是上調全年獲利預測。
靜待球央行年會登場在即,全球股市分歧整理,輪流表現。回顧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根據EPFR等統計至8月20日止近一周,改由亞洲不含日本基金淨流入16.22億美元居冠;歐非中東與全球新興市場則以小幅淨流入分別位居第二、第三;美股基金與已開發歐洲則轉為淨流出,金額分別為24.69億美元、23.27億美元。
日本走出失落30年後,不光是GDP、加薪幅度頻創新高、外資持續加碼,連股神巴菲特也說讚,並在波克夏股東會上霸氣宣示「50年都不會賣日本持股」,並持續加碼投資,連東證指數也創歷史新高,加上內資NISA新制活水助攻,日本從自助到人助,經濟走強股市全面上攻,內外資簇擁日股行情可望再創新高。
美日達成重要貿易協議,關稅從25%降至15%,日本也承諾在美投資5,500億美元,並開放汽車、稻米和其他農產品市場。投信法人指出,隨著日本商品的關稅議題明朗化,加上此次關稅的消息對日本汽車股帶來驚喜,汽車產業在日本經濟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汽車關稅獲得調降對整體日本經濟可望帶來正面效益。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逐一揭曉,先前已陸續反應預期的全球市場表現,普遍呈現利多有限、短線漲多拉回的區間震盪格局。回顧全球股票型基金資金流向,根據EPFR至7月30日止近一周,美股基金重拾動能、淨流入90.29億美元居冠,其次為已開發歐洲股票基金淨流入18.8億元,亞洲不含日本基金淨流入12.64億美元居第三。
日本股市4月吸引大量外國資金,根據日本財務省統計,外資於4月買超日股金額高達3兆6,759億日圓,創下歷年單月最高紀錄,也使得年初迄今外資對日股持續買超。投信法人表示,與其他成熟股市相比,日股之所以能成為投資美國以外成熟股市的不二選擇,包含日本資本市場發展已相當成熟、股市總市值在成熟國家中僅次於美國。日股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大型上市公司家數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股市流動性極佳。
日本選舉與貿易不確定性解除後,日股於7月23日強勢反彈,日經225指數輕騎跨越過4萬點重要關卡,終場大漲逾1,400點。法人指出,美日達成15%關稅協議、汽車產業關稅不如市場預期高成市場亮點,選後財政政策加速,結構性改革與評價面優勢,有望持續吸引資金回流。
日經225指數23日大漲3.5%,收復41,000點,受惠美日關稅協議與政局穩定利多,汽車股領漲,資金回流可望延續。法人指出,日股評價低、公司治理改革與經濟正常化三大優勢正吸引資金回流,後市可持續關注企業基本面與貨幣政策變化。
美日談判陷入僵局,投信法人指出,主要卡關在農產品、汽車關稅,日本之所以態度強硬,是因為這兩項爭議不僅牽扯經濟利益,更是與日本國內政治局勢密切相關,金次談判時間點相當敏感,日本參議院改選在即,將在7月20日投開票,農民與汽車業工人正是自民黨長期支持基本盤,若對美讓步,恐流失大量票源並衝擊選情。
全球ETF市場今年來至7月7日,累計吸引超過5,536億美元資金,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美國市場與科技類ETF成為最大贏家,顯示投資人對AI與美股企業獲利能力的高度信心。外資資料顯示,今年來美國ETF市場累計淨流入達2,710億美元,約占全球流入資金的一半,穩居全球首位,歐洲ETF全年資金流入約593億美元,規模僅美國的兩成,新興亞洲也吸引356億美元資金,反映投資人積極布局印度及東南亞等高成長區域。
在川普政府關稅談判不確定性與市場觀望情緒交織下,日本股市短線漲多拉回,科技類股走弱,資金轉向內需與防禦型產業,但日本企業持續推動加薪動能,內外資仍普遍看好中長期投資契機,法人建議,日股逢回可布局評價具吸引力的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