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晶片大廠的搜尋結果,共1,090筆
繼周一大漲3%、創下7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後,周二南韓KOSPI指數盤中暫漲1.25%,報4124.35點,盤初一度漲超過2%。由輝達漲5.8%、大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飆升8.8%等AI概念股領軍,隔夜美股大漲,激勵南韓晶片股走強。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受惠於AI需求強勁帶動,晶片業者排隊搶產能,10月合併營收3,674.7億元,月增11%、年增16.9%,再度締造歷史新猷。法人看好,第四季營收有望優於財測高標334億美元水準。
美股持強創高,日、韓與台股也跟上腳步,AI產業依舊是唯一的鎂光燈焦點,台股不僅電子權值股強勢表態,次產業穩定良性輪動,多頭趨勢未見改變。
華擎(3515)受惠旗下伺服器事業動能彈升,尤高單價AI產品帶來明顯業務挹注,其前三季累計合併營收不僅以341.25億元、年增107.5%創高,稅後純益13.9億元、年增幅逾58%,推升其每股稅後純益(EPS)11.25元亦創高,並超越過去三年的全年度營運表現。
高通(Qualcomm)周三盤後股價倒跌2.62%,除了因川普稅改而提列巨額支出,導致上季大幅虧損之外,該公司透露明年可能流失大客戶三星電子的部分訂單,也給股價帶來衝擊。
美國晶片大廠超微(AMD)於11月4日公布第3季財報時宣布,其新一代人工智慧(AI)晶片「Instinct MI308」已獲得美國政府批准,可出口至大陸,這款晶片被視為輝達(NVIDIA)H20晶片的主要競爭對手,象徵超微在大陸AI市場上率先取得進展。
路透社5日接獲爆料,因手邊荷蘭晶片製造廠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車用晶片數量不足,故傳出日產汽車計畫從下周起,開始減少生產在日本最暢銷的休旅車款Rogue。
AI話題持續發燒,台股在權值股帶動下,漲勢凌厲,資金自去年以來至今年第三季皆集中於AI類股。法人指出,隨AI外溢需求確立,AI新創公司建立嶄新策略聯盟,推動整體獲利全面上修。AI科技股表現亮眼,部分電子原物料也開始起漲,台股多頭格局有望延續。
為因應國內外情勢變化及國家發展需求,各國都在用政府力量加大投入策略性產業,降低地緣政治風險,包括美國政府直接入股晶片大廠英特爾。為協助台灣產業「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賴政府也提出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以引導國內外資金,投入國內產業發展及公共建設,為經濟發展挹注新的活水。
半導體製程競賽持續升溫,台積電次世代2奈米進展順利。繼蘋果預定成為首批導入N2製程的客戶,行動晶片雙雄高通(Qualcomm)與聯發科亦加快導入腳步,同步採用強化版N2P製程,帶動台積電A16製程量產時程提前。供應鏈傳出,A16最快將於明年3月展開試量產,顯示台積電已進入摩爾定律2.0新階段。
AI算力需求持續擴張,全球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競逐的焦點,已從單純擴建資料中心轉向「自製核心」。自研ASIC(客製化晶片)的新風潮正席捲全球,AWS、Google、微軟、Meta等巨頭全力投入,意在降低對NVIDIA、AMD等通用GPU的依賴。台廠ASIC業者創意、世芯-KY率先搶進,聯發科、聯詠等老牌IC設計公司也緊追上陣。
CSP客戶ASIC伺服器需求持續增溫,相關新晶片預計於2026年第2季量產,散熱模組廠邁科科技(6831)將持續受惠於高功率散熱模組需求,邁科科技表示,2026年營運展望樂觀,有望比今年好。
美國能源部與晶片大廠超微(AMD)達成價值10億美元的人工智慧(AI)合作,超微將建造兩台超級電腦,用於協助核能、癌症治療及國家安全等領域的科學研究。
宜特(3289)持續強化先進製程與AI領域布局。宜特表示,近期兩項新技術服務「2奈米ALD新材料驗證平台」與「矽光子暨CPO驗證方案」已進入導入階段,初期投入費用較高,影響短期獲利,但屬「費用先行、效益隨後」的階段性現象,將成為推動未來營收與獲利的重要引擎。
全球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27日宣布,將推出新的AI加速晶片,挑戰領導AI半導體市場的輝達霸主地位。受此消息激勵,高通27日股價大漲逾20%,每股飆破200美元。
全球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27日宣布,將推出新的AI加速晶片,挑戰領導AI半導體市場的輝達霸主地位。受此消息激勵,高通27日股價大漲逾15%,每股飆升近200美元。
隨著北美大型雲端業者大型採購高階AI伺服器,加上對通用型伺服器的採購亦未放緩,DIGITIMES研調預估2025年度的全球伺服器出貨總量,將以優於預期的5%年增幅成長、達1,563.6萬台,直至2030年的五年間,並將以5.1%CAGR(年複合成長率)穩健成長,屆時出貨總量將推升至突破1,900萬台。
受惠於晶片設備需求暢旺,科林研發(Lam Research)2026財年第一季(截至9月28日止)營收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且第二財季展望樂觀,惟周三(10月22日)盤後利多不漲。
全球類比IC大廠德州儀器(TI)第三季財報出爐,營收和獲利略優於市場預期,但第四季財測遜於市場預測。TI認為,庫存調整已結束,全球半導體景氣溫和復甦,其中資料中心是成長最快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