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東北軍的搜尋結果,共11筆
9月3日是中華民國政府為紀念抗戰勝利訂定的軍人節,這一緣起於國軍將領徐永昌代表中國偕同盟軍各國代表在東京灣密蘇里艦上,接受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日子,近年來大陸愈來愈重視,並將在3日舉行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閱兵。
1967年10月21日,第三次中東戰爭,埃及使用冥河飛彈擊沉以色列軍艦,激起各國注意。日本也意識到反艦飛彈重要性,1968年開始研發「80式」空對艦飛彈(ASM-1);1979年間,以80式飛彈為基礎,發展陸基發射的「88式」反艦飛彈(SSM-1)成功後,1988年開始部署第1砲兵旅,嗣後經過改良,2012年再推出「12式」反艦飛彈,優先部署第2砲兵旅,目前飛彈仍持續精進中,計畫提升射程達1000公里。
1933年3月中國於熱河戰役失利,是一連串情勢誤判及統籌不力造成的結果,蔣介石與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張學良皆應承擔不同程度的失職責任,蔣的責任在於情勢誤判,張的責任在於統籌不力。
網傳國民黨將於8月29日舉行座談會紀念抗戰,若屬其實,無論從形式與內容而言,都與抗戰時期中國國民黨的歷史貢獻極不相稱。多年以來,國民黨言及抗戰早就流於過場形式,自己也不知所以然,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週年的紀念舞台上,國民黨彷彿顯得黯淡無光。
微信公眾號中國駐緬甸大使館6日消息,當前,緬甸北部撣邦臘戍等地安全風險高企。中國大陸外交部和中國駐緬甸使領館提醒,在臘戍等地中方人員,及時向駐緬使領館報備個人訊息,強化安全防範,在規避安全風險前提下盡快轉移,遠離衝突地帶或撤離回國,確保人身和財產安全。如遇緊急情況,可及時向中國駐緬甸使館、駐曼德勒總領事館求助。
「雪擁榆關馬不前,郭軍鼓角震西天;
1991年8月23日,星期一的下午,我去大屯山復興三路張學良家。
我聽到齊邦媛3月28日逝,想也當然。我與她80年代識,談很多。這些年來,我有想去長庚養生村看她,但也太久了,後來都不想了。
從清朝末年開始到中華民國成立,陝軍(陝西陸軍)是國軍中的一個非常特別的派系。這個派系的國軍部隊在早期甚少參與國民政府內部的政爭,反而是一直在西北地區進行地方權力爭奪戰。讓陝軍這個派系一舉成名的自然是發生在1936年12月的陝變(西安事變),其領袖楊虎城連同東北軍首領張學良扣押蔣委員長。在抗戰中,陝軍和其他派系的國軍一樣,盡力履行保家衛國的使命,奮勇向前。他們留存在今日的公墓或是紀念碑,是他們抗敵犧牲的證據,也是彰顯他們國軍屬性的最好豐碑。
西安事變是八年抗戰的序幕,亦是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深遠的一件大事,關於事變期間各位要角如蔣中正、張學良、楊虎城、宋美齡、宋子文乃至蔣鼎文等人的活動,歷史學者研究已多,惟戴笠雖曾親往西安參與斡旋,尚無專文論述其事。
就諸多不同立場人士基於不同角度的記載來看,足證戴笠確實掌握了東北軍聯共的若干內幕,並及時報告蔣中正參考,然而戴笠終未挽回蔣中正被劫持的命運,其故安在?此中關鍵,首先在於蔣中正明知西安的環境險惡複雜,但基於國軍統帥的責任感,仍然決定冒險親往,這從蔣中正日記以及諸多相關人士的回憶中可以得知,學界論之已詳,本文不多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