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核糖核酸的搜尋結果,共24筆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技術門檻與成本不斷降低,無人機的應用已迅速從過往以軍事與航拍為主,轉型為橫跨多元領域的智慧載具,成為推動自動化與智慧城市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其應用場景涵蓋能源、物流、農業及公共安全等產業,展現出強勁的市場潛力與成長動能。
2025年諾貝爾生醫獎由美國學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與日本學者坂口志文等3名學者共享,以研究周邊免疫耐受性獲殊榮。諾貝爾獎委員會說明,三人研究成果揭開人體的「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如何在體內控制免疫反應,防止免疫系統攻擊自身組織,對自體免疫病、癌症免疫療法等領域具有深遠影響。獎金瑞典克朗1100萬元由3人均分。
民族、種族與族群是三種概念,雖然本來都是外來名詞,但在中文語境中已經有精確的差異,從事社會科學本土化研究的華人學者自然會知道這些概念各自的意思與用法。「民族」是政治構築的認同;「種族」是血緣構築的認同;「族群」是文化構築的認同。民族是國家將種族或族群給體制化,容納數量不等的種族或族群於同一個民族內,藉此對內凝聚與對外伸張;族群的血緣不見得相同,而是相同文化脈絡者來到相同空間生活,共同有意識組成群體來維護自身權益。
中新社報導,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組編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為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不過,大片段DNA編輯一直面臨重大挑戰,對數千乃至數百萬堿基的精準操縱更是基因編輯領域的核心難題,備受關注。
有些人認為中年發福是宿命,或是減肥不夠努力。不過,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最新研究發現,中年發福重要關鍵在於身體慢性發炎,造成脂肪細胞內亂,這不但會發胖,還會導致胰島素阻抗、代謝失調,建議中年減肥,可從吃綠茶、薑黃、莓果與富含Omega-3油脂等抗發炎食物做起,先讓身體細胞冷靜下來。
彥臣(4732)董事長黃中洋21日宣布,結盟日本國立旭川醫科大學,進行策略合作。旗下PPLs台灣綠蜂膠保健品首度上架日本通路,超過1千5百家銷售據點,展現彥臣進軍國際的實力。
mRNA疫苗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展現了強大的研發潛力。但線狀RNA本身不穩定性和易於降解仍是現今mRNA研發及應用上限制,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余佳益副研究員團隊,在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獎助計畫與院內計畫經費的支持下,研發新式環狀RNA(circRNA)合成法。
花蓮慈濟醫院眼科研究中心主任蔡榮坤投入視神經修復治療研究20餘年,透過動物實驗證實G-CSF藥物注射在眼球玻璃體,有效幫助體內分泌幹細胞修復受損處,接著以既有G-CSF藥物倍血添長效型GP-01運用在臨床,12位患者透過人體試驗後有8人視力達到7成進步,蔡榮坤近日也以「長效型GP-01玻璃體注射療法:視神經損傷治療之突破性技術案」,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肯定。
號稱「癌王」的胰臟癌惡化機制有解了!成功大學與中正大學胰臟癌研究團隊歷時多年,結合最新生醫AI大數據分析技術與臨床實證醫學,成功解開胰臟細胞如何發展成為惡性癌細胞的關鍵,研究成果刊登2025年1月國際頂尖期刊《分子腫瘤》(Molecular Cancer)。
雖然現在已經有幾種證實有效的生髮配方,不過有些配合的適用性不廣泛,有些必須及早使用,要禿到寸髮不生也回天乏術。不過今年早些時候,科學家偶然發現了一種新的純天然配方,科學家相信,它會是治療遺傳性禿髮的潛在新療法,遺傳性禿髮一直是全世界男性和女性脫髮最常見的原因。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世界,各界仍在深究病毒入侵人體的過程,國立成功大學團隊歷經10年研究,發現病毒侵入細胞後,人體啟動防禦機制的時間比過去認知提前半天或數小時,未來可運用在開發新型疫苗,也更理解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機轉,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
新冠肺炎疫情危害全球,各界都想進一步了解病毒如何感染?國立成功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副教授凌斌團隊歷經長達10年的研究,發現病毒侵入細胞後最早的人體防禦機制啟動新模式,比過去的理解至少提前半天或數小時,未來不僅可做為開發新型疫苗的參考,對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機轉也有更多理解與運用,研究成果已刊登在頂尖期刊「科學進步(Science Advances)」。
2024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出爐,美國2位科學家發現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作用因而得獎。國內學者指出,microRNA的發現顛覆傳統生命科學的中心法則,替疾病治療開創全新道路,多項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皆在持續開發相關藥物。台灣的漸凍症治療與藥物研究也是奠定在此發現。
2024年諾貝爾醫學獎7日揭曉,由美國發育生物學家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與美國分子生物學家魯夫昆(Gary Ruvkun)共享殊榮,表揚他們發現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的後轉錄基因調控機制,2人可分享11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414萬元獎金。microRNA的異常調節可能導致癌症,相關研究有助癌症的診斷、治療。
諾貝爾生醫獎頒給美國發展生物學家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魯夫昆(Gary Ruvkun),表彰他們發現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以及他們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扮演的角色,2位學者發現了基因活動如何受到調控的基本原理。
瘧疾是由原生生物瘧原蟲所引起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約5成的全球人口身處瘧疾感染風險區,開發抗瘧疾藥物已是刻不容緩。中央大學生醫理工學院院長、生命科學系教授王健家團隊在基因研究取得重要突破,他們的研究為抗瘧疾藥物的開發提供新線索。研究成果獲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
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疾病的好發季節,小兒科醫師陳信宏近來就示警,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 hMPV)又開始流行了,並提醒若出現發高燒、劇烈咳嗽的症狀時,就得將此病毒感染列入考慮。尤其發生在嬰幼兒、免疫系統較弱及年長者身上較為明顯,甚至可能造成呼吸衰竭,不可不慎。
2024年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於9日公布得主,由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兼生科院副院長孫玉珠獲得最高榮譽傑出獎,新秀獎則頒給台大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朱雪萍及中研院南部生物技術中心副研究員劉明容。孫玉珠認為,自己不是學霸,只是一直相信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也呼籲女性一定要保持自信。
新北市板橋警分局防治組警官王閔南,素有尋人高手稱號的他,再次出擊,在農曆年前完成另類團聚。
政府主導成立的國家級台灣生物醫藥製造公司(TBMC),本周五(2日)與美國韌力(National Resilience)公司舉行策略結盟簽約儀式,宣布未來攜手搶進全球近千億美元規模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國際訂單商機,一手催生TBMC的閣揆陳建仁將親臨見證。至於TBMC新任董座待520新閣人選確定後可望定案,以韌力副董楊育民呼聲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