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核電項目的搜尋結果,共38筆
10月24日,加拿大聯邦政府與安大略省共同宣佈,將向達靈頓核電廠(Darlington NPP)注資30億美元(約923億新台幣),用於興建4座小型模組化反應器 (SMR),其中安大略省是從安大略基金投資撥付10 億美元,而聯邦政府是透過加拿大成長基金投資20億美元,將從2030年開始陸續商轉,將使安大略的核電佔比,從如今的51%,進一步推高到56%。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大陸清潔能源技術的飛速崛起已讓外界驚嘆不已,最近外媒又注意到,中國在清潔能源的「血脈」綠色電力輸送上已「碾壓美國」。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經濟學家伊斯梅爾·阿西尼加斯·魯埃達(Ismael Arciniegas Rueda)感慨道,雖然特高壓技術不是中國發明的,但中國將其「提升到全新的高度,並不斷突破極限」。
為刺激消費,大陸推出「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1日宣布,將於10月份按計畫下達第四批69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台幣2850億元)資金,屆時將完成今年3000億元的資金下達計畫。此外,近期大陸發改委將報批加快設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將推動民營企業更多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
8月1日,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佈會,解讀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據界面新聞報導,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周陳在會上表示,近期發改委將報批加快設立投放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將推動民營企業更多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核電領域要更加開放,讓民營企業參與其中。同時,發改委將完善交通能源等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提高投資回報水平。
紐約州長宣布,該州打算興建一座大型核能發電廠,這將是逾15年來美國第一座新打造的核電設施,也將測試美總統川普是否兌現加速核准此類計畫的承諾,並且有機會開啟美國核能反應爐建設的新時代。
川普簽署行政命令,明確將大型核電項目審批期縮短至18個月,美國西屋電器隨即趕上美國核電大復興特快車,正積極與政府洽談,力拚實現川普設定的發電目標,分析師認為,西屋此舉不僅將為美國電力基建產業注入活水,也將強化美國在低碳電力供應鏈實力,對相關電力基建與能源設備類股帶來潛在利多,激勵今年剛上市的美國電力ETF人氣竄紅,6月以來股價表現突出。
大陸央視報導,大陸中國廣核集團消息,長三角首個華龍一號項目浙江三澳核電1號機組,6月10日上午完成熱態性能試驗,為後續反應爐裝料、併網發電、投入商業運行等節點,奠定了基礎。
近期中美貿易戰從關稅談判轉向限制彼此供應鏈、給對方「卡脖子」。近日再傳出,美國商務部已向核電設備供應商發出暫停向中國核電廠銷售的出口許可通知,影響範圍涵蓋核電廠使用的零件及設備,成為受到「G2」貿易戰火波及的最新案例。
大陸近日批准投資人民幣2,000億元,新建10台核電機組,這是連續第四年每年至少核准10台新機組,顯示出加速發展核能的決心。
大陸《民營經濟促進法》20日上路在即,大陸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鄭備8日強調,該法是民營企業安心謀發展的「定心丸」,更透露今年將推出規模約3兆元(人民幣,下同,約台幣12.6兆元)基建項目,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
2025年大陸核電項目審批首次開閘。據新聞聯播27日消息,大陸國務院常務會議當天開會決定核准浙江三門三期工程等核電專案。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今天(4月27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佈《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5》藍皮書。藍皮書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在運、在建和核准建設的核電機組共102台、裝機容量達到1.13億千瓦,核電總體規模首次躍居世界第一。
依據國際能源署報告,全球核能發電量將在2025年創歷史新高。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全球對新建核電極為謹慎,但最近兩年核電再度受到重視,2025年有核電復興元年之稱,除淨零碳排的需求,及全球能源價格高漲兩因素外,人工智慧(AI)的電力需求更是主要原因。
依據國際能源署報告,全球核能發電量將在2025年創歷史新高。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全球對新建核電極為謹慎,但最近兩年核電再度受到重視,2025年有核電復興元年之稱,除淨零碳排的需求,及全球能源價格高漲兩因素外,人工智慧(AI)的電力需求更是主要原因。
據環球網報導,大陸國家能源局日前表示,2025年中國將加大力度,支持有能力的民營企業承擔核電領域國家重大技術攻關任務,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核電產業鏈供應鏈建設,繼續推動民營企業參股投資核電項目。
大陸央視報導近年來,大陸持續推動新能源發展布局,核電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眼下,大陸自主研發的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項目正在多地如火如荼地建設中。浙江蒼南三澳核電基地是長三角地區首個「華龍一號」項目,已經進入到併網發電前最後的準備階段。作業人數高達2萬人。
大陸全國能源工作會議近日召開,統計至2024年止,大陸在運與核准在建的核電機組裝機約1.13億千瓦、規模升至世界第一,且2025年將核准開工一批條件成熟的沿海核電項目,穩步推進在建核電工程建設,預計到2025年底的在運核電裝機將達到6500萬千瓦左右。
根據《人民日報》引述大陸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指出,統計至2024年大陸在運和核准在建的核電機組裝機約1.13億千瓦、規模升至世界第一,且2025年將核准開工一批條件成熟的沿海核電項目,穩步推進在建核電工程建設,預計到2025年底的在運核電裝機達到6500萬千瓦左右。
中國大陸傳出已經為大型水面戰艦興建一個陸基核反應爐原型,為建造核動力航母作準備最明顯的跡象。不過,根據《美國之音》分析,儘管這項發展可以提升中國大陸海軍遠洋能力,但受限於海外缺乏中繼基地,恐難以撼動美國在全球的海上霸權。
行政院經濟外交工作小組9月底成立,其中榮邦計畫有「七大旗艦計劃」,據悉,未來台菲間會展開綠能產業合作洽談,而風電國產化供應鏈赴海外打國際盃,是政府考慮短期可行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