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歐洲商會的搜尋結果,共68筆
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挑戰,台中市政府與歐洲在台商會低碳倡議行動委員會(ECCT LCI)於9月12日共同舉辦「2025台中氣候行動城市論壇:邁向淨零與氣候調適之路」。論壇邀集產官學界齊聚市府,針對淨零轉型與城市韌性進行交流,展現台中在氣候行動上的積極態度。
綠電在台灣從沙漠到現在成為綠洲,被稱作「阿伯」的前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說他是背後「最重要推手」,相信沒人反對。連綠營國師謝金河都公開盛讚台灣綠能在起步階段,離岸風電、太陽光電碰到很多困難時,都是靠沈在跑腿、積極協調促成。
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於本月9日至12日率團出席今年APEC婦女與經濟論壇(WEF),以「照顧即基礎建設」與「數位治理融入性別觀點」為核心政策主軸,展現我國結合性別平等與數位韌性的前瞻政策。林明昕說,面對數位性別暴力之跨境特性,建議APEC各經濟體共同研議區域合作機制與數位治理標準,保障及促進女性在虛擬與真實環境中之平等及安全。
美台關稅談判進入倒數階段,進口車業者高度關注政策走向是否將僅針對美國進口車調降關稅與貨物稅。台灣賓士總裁金恩中16日呼籲,政府應回歸公平貿易原則,考量來自歐洲、日本、韓國等各國的車輛來源,長遠來看,希望台灣能維持「公平貿易」原則,不應只獨惠美國。
星期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在歐洲議會中嚴詞批評中國大陸工業過剩、出口限制,以及持續支持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她在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聲明中強調「歐盟與中國的關係,必須植根於對新現實的正確評估。」
經濟部力拚6月公布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3期選商草案,歐洲商會10日彙整離岸風電開發商、供應鏈業者意見,提供經濟部。除將不強制國產化之外,據了解,評選機制將聚焦於開發商財務能力等,並納入ESG要素。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uropean Chamber of Commerce Taiwan, ECCT)一年一度的歐洲日晚宴,呼籲台灣與歐洲進一步拓展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該會理事長張瀚書(H Henry Chang)在商會一年一度的歐洲日晚宴中致詞時,特別強調歐洲與台灣各自的優勢與特點,以及雙方在多個領域的互補性與合作潛力。本次晚宴亦邀請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總統賴清德推動成立三個國家級特別委員會,分別聚焦氣候變遷、健康與韌性等議題,正與歐洲商會關注的重點領域高度重疊,商會會員對於議題也能提供有價值的貢獻。
經濟部長郭智輝日前嗆抗議政府能源政策的台電員工「看不下去,可以離開!」引爆輿論炸鍋。儘管民進黨也並不挺郭這種言論,但是面對民意要求郭智輝下台的呼聲,行政院長卓榮泰的態度卻顯得模糊,僅表示會找郭智輝好好談談,而郭本人除了發表不痛不癢的聲明,迄今未對台電員工以及能源政策造成台電連年鉅額虧損道歉,更沒有就職位去留發表任何意見。
路透社17日報導,越南有些工廠告知員工,要增加對美國市場的產品產量,不過,對那些美國訂單延後或取消的其它越南工廠來說,工人的輪班次數已減少到每周只剩三次。
調查局局長陳白立於本月4日受邀出席歐洲在臺商務協會午餐會及專題演講 ,演講主題「調查局公正執法,協助歐商安心在臺發展業務,打擊妨害綠能產業犯罪執行現況與因應策略」。
歐洲商會與人才解決方案公司Robert Walters(華德士)19日共同發表2025數位薪資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台灣就業市場在今年整體展望仍保持謹慎樂觀,52%台灣企業計劃今年擴大招募,33%企業預計維持現況。薪資部分,近9成企業預計今年會加薪,其中74%企業加薪幅度為1~5%。
歐洲商會與人才解決方案公司Robert Walters(華德士)19日共同發表2025數位薪資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台灣就業市場在2025年整體展望仍保持謹慎樂觀,52%台灣企業計劃今年擴大招募,33%企業預計維持現況。薪資部分,近9成企業預計2025年會加薪,其中74%企業加薪幅度為1%~5%。
台灣能源政策備受各界討論,歐洲商會(ECCT)20日發表2025年建議書「建構 2050新台灣:共創願景」,直言台灣面臨再生能源開發緩慢、天然氣發電廠延宕、核能政策不確定性等能源政策挑戰,但朝野未解決爭議,已威脅經濟發展,建議台灣應訂明確淘汰核電路徑或核能延役計畫。
歐洲商會(ECCT)20日提出「2025建議書」,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就淨零與能源轉型、打造健康臺灣、強化人才培育的三項議題充份回應。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發表2025建議書,重點聚焦台灣淨零、能源轉型議題。ECCT理事長尹容(Giuseppe Izzo)希望政府成立跨部會工作小組或單一機構,簡化申請流程,並設立官方支持的再生能源採購平台、加強國家信用保證機制等。
台灣能源政策過去備受在野批評,歐洲商會(ECCT)20日發布「建構 2050 新台灣:共創願景」建議書,其中在能源議題上,ECCT點出台灣再生能源開發進展緩慢、天然氣發電廠建設延宕,以及核能政策的不確定性等缺失,政府和立法院未能解決台灣能源政策問題,已經開始威脅到台灣的經濟發展。ECCT強調,台灣是半導體和人工智慧等產業的發展重鎮,地位格外重要。
歐洲在台商務協會(ECCT)周三發表2025建議書,主題為「建構2050新台灣:共創願景」,會中ECCT理事長尹容(Giuseppe Izzo)闡述建議書的重點,包括加速風能專案融資及許可流程、提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支出占GDP比例偏低等,並正式將建議書交予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並提出189項建議以助力台灣實現淨零排放、能源轉型、健康社會及國際化等多元目標。
彭博社15日報導,東南亞地區在未來幾個月的降雨量,或許會比一般時期要來得多。越南政府憂心指出,今年以來的天災已全方位侵襲到各種產業,嚴重的話搞不好還會影響到經濟成長。
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根據歐盟商會近日出版的年度報告顯示,自2012年以來,還沒有這麼多企業對其未來在華盈利能力如此悲觀,在中國,歐洲企業被迫「重新思考其戰略」。歐洲商會會長延斯·埃斯凱倫德(Jens Eskelund) 強調,中國市場正在努力重新啟動,主要變化是市場惡化得相當快速。
政府為推動再生能源,同時拉拔本土離岸風電產業,因此要求開發商零組件的國產化比例,不料達成件數過少,且歐盟認為台灣規定國產化比例有違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定,經濟部長郭智輝26日出席公開活動,坦言經濟部在9月將組團赴歐洲諮商,希望創造雙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