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殷海光的搜尋結果,共13筆
當前台灣社會正面臨嚴重的文化危機,國人喜歡拿手機看資訊,卻普遍束書不觀,對事情不求甚解,卻因自媒體的便利而習慣於大放厥詞,做激情的表態,使得民國三十八年(1949)有大量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先賢曾經來到台灣,無不心懷學術救國的願望,響應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浪潮來深耕中華思想,於今卻面臨著斷港絕潢的現象。
立法院25日審查大法官審查。民眾黨主席、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指出,民進黨藉大法官提名鞏固政權,操作工具化色彩濃厚,距離憲政標準仍有極大落差,民眾黨因此決議全數否決提名案。
明日便是首波726大罷免投票,台灣大學法律系特聘教授顏厥安撰文明確表態「不挺大罷免」,直言自己仍見到有不少好立委,但為何綠藍白三黨,在許多重要改革議題上,「卻沒有任何合作的空間?」面對台海威脅,他也表示,大罷免不但一點都改變不了國安危機處境,卻大大有礙於內憂病灶改革,終究會反噬國安。而被他點名為好立委的陳昭姿也在臉書回應,「人間終究還是有人是清醒的」,認為顏厥安說真話,令人欽佩。
從上海退休回來已經好幾個月。丹源文史哲俱樂部的同事們來短信說在新聞中看到一些美國發生的事,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希望我這位在台灣,美國,大陸都呆過很久並且是他們認識的熟人能寫一點東西為他們解釋一下。最近時局變化太快,有點應接不暇。自2月28日川普從白宮向全世界直播的匪夷所思鬧劇,給人一種「人生如戲,《戲》不如人生」的感慨。現在川普2.0 上任已過百日先寫此篇〈百日鬧劇一頑童〉。
台灣教育在過去幾十年經歷了數次改革,但這些改革並未如預期般帶來全面的進步,反而暴露出道德教育的缺失,進一步導致社會亂象。從建中校友重聚宴菜單事件、學生揪團抵制女權,到學校霸凌、性騷擾頻傳,無一不凸顯台灣教育在品格教育方面的失守。
為提升我國高教總體競爭力,台大校長陳文章於近日呼籲政府提升大學經費,並推動高教前瞻基礎計畫,今(14)日在立法院教文會上,藍委也提出這項議題,卻未獲教育部長鄭英耀正面回應。中研院院士陳培哲認為,大學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資源挹注,經費卻始終不足,只能愈來愈向下沉淪。
台北市的蛋黃五區之中,大安區可說是精華中的精華,尤其是一些鄰近主幹道的知名靜巷,例如泰順街、溫州街、瑞安街、青田街等,寧靜雅緻的居住氛圍深受不少名人住戶青睞。由於區域房市長年供不應求,房產不但搶手且非常保值,每有新案推出往往都成為高端客群積極搶進的置產目標。
【旅奇傳媒/編輯部報導】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簡稱觀傳局)為持續推廣文化深度之旅,即日起至7/31推出「來臺北,找樂點」集點活動,遊客走訪多處蘊藏精彩故事文化景點,並使用臺北市政府 LINE 官方帳號掃描 QR Code,就能獲得合作店家優惠,還有機會抽中 iPhone15 等41項豐富好禮,盼藉此帶動周邊商圈經濟,吸引更多人潮到臺北旅遊。
Gogoro 針對通勤族日常需求開發全新入門車款「Gogoro JEGO」,能讓消費者入手更容易、擁車更輕鬆,迎接全民轉電時代。
出生於1919年的殷海光,正是生於「五四運動」發生的那一年。按照周策縱在《五四運動史:近代中國的思想革命》一書中的廣義界定,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的遊行示威抗議事件,引發出一連串的罷課、罷工和其他事件,最終演變成整個社會的變動和思想界的革命,這起事件在當時被命名為「五四運動」。
殷海光若有所思地道出五四運動就如同他的同輩一樣已是中年之軀,能否作為年青人的表率,仍猶待努力。作為社會中堅分子的中年一輩,需要承接上一代人未完成的志業,與年輕有為之士共同推動「文化建國」的工作。三年後,殷海光再度為文紀念五四,這篇文章可謂是殷海光對於五四運動論述的集大成者。殷海光先就懷持傳統主義和激進主義者對於「五四運動」的認識進行介紹,繼而說明五四運動所承載的反偶像主義(iconoclasm)特徵。抑有進者,殷海光針對五四時期人物的思想進行品評,認為五四運動時期的知識人只知一端而不知其他,經常將思想偏執於光譜一端,以致提倡科學的結果是將「科學看作唯物論或科學主義(scientism)。推行西式民主的結果更是悲慘得很。」殷海光於此展現出與五四知識人的疏離:
1948年,殷海光在《中央日報》上發表〈五四與今日〉一文,是殷海光最早關於「五四運動」的文字,殷海光在這篇文章中紹介五四運動作為中國歷史進步的里程碑意義,並將胡適和陳獨秀列為文學革命的兩大鉅子,「科學與民主」則是五四時代的總口號與標幟。時隔一年,殷海光在《中央日報》上發表兩篇紀念五四三十週年的文字,則是再覆斯旨,強調胡適和陳獨秀揭竿而起的「文學革命」內除中國舊社會制度、外引歐美新思潮學說的重要性,至於中國歷史的發展在五四運動以後,就是科學和民主與其反對者的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