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水旱災的搜尋結果,共18筆
中新網4日報導,大陸水利部預報,受第21號颱風麥德姆影響,4日至7日,華南各地將有強降雨;廣東粵西沿海諸河、廣西郁江及支流左江右江、桂南沿海諸河,海南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雲南元江、南盤江等河流出現漲水。海南省已發布海浪二級預警和風暴潮三級預警,廣東將防風Ⅳ級應急回應提升至Ⅱ級。此外,4日一早廣西郁江2025年第1號洪水洪峰通過南寧。颱風圈外的長江最大支流漢江,同時在湖北發生今年第5號洪水。
受到強烈颱風樺加沙外圍環流影響,花蓮連續幾天降下大雨,導致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造成下游地段光復鄉嚴重災情,數十位民眾失聯,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命理專家詹惟中曾在2個月前提醒民眾防範水的災難,沒想到真的應驗,進而掀起討論。
氣候變遷已是迫在眉睫的全球議題,在各國面對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國泰金控做為全台唯一三度受邀參加「氣候投資高峰論壇」(CIS)的金融業,2025年由國泰世華銀行副總經理温珍瀚代表,赴倫敦證交所參與「如何在能源轉型投資中獲益?」分場論壇。
大陸央媒《經濟日報》5日報導,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受南海季風爆發和副熱帶高壓北抬共同影響,華南地區極易出現持續性、大範圍集中降雨過程,易引發珠江流域性洪水,俗稱「龍舟水」。據預測,今年「龍舟水」期間,珠江流域北江可能發生較大洪水,西江、韓江可能發生超警戒洪水,暴雨區內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較大洪水,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在極端氣候風險加劇下,農業保險的理賠壓力持續升高。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第一季農業保險理賠金額達新台幣2,400萬元,較去年同期微幅成長0.5%,但損失率已逼近9成,反映出保費收入難以支應賠償支出。
大陸全國水利工作會議於1月13日展開,大陸水利部計劃於2025年啟動編制60項水利技術標準,推廣應用100項成熟適用水利科技成果,並加強新技術與新設備的研發和運用。同時,水利部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水旱災害防禦、國家水網建設及河湖生態治理的重點工作目標。
台灣碳費費率近期出爐,隨著碳費壓力罩頂,民間迫切期盼加速發展再生能源,以便能購買到足夠的綠電,滿足日益增長的減碳需求,其中「小水力發電」繼光電、風電之後,是台灣未來因應能源轉型的重要再生能源之一,更是受到民間企業高度期待。
今年大陸氣候年景偏差,強降雨過程多、歷時長,江河洪水發生早、發展快。大陸水利部指出,入汛以來,珠江、長江、太湖、淮河、黃河、松遼等流域大江大河先後發生25次編號洪水,列1998年有數據統計以來第1位,防汛形勢嚴峻複雜。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10日報導,民眾質疑85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374億元)專項資金加固堤防,為何洞庭湖團洲垸還是發生決口?湖南省水旱災害防禦事務中心綜合部部長易知之回應:洞庭湖堤垸分成重點垸、蓄洪垸和一般垸三種。網友反映的85億投資的工程項目指的是重點垸的堤防加固一期工程。而此次出險的團洲垸,是屬於蓄洪垸錢糧湖垸中間的一小部分,不在重點垸堤防加固的實施範圍之列。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湖南華容團洲垸洞庭湖決口8日22時30分許完成封堵。此一「第一道防線」還沒完全堵住時,「第二道防線」8日也出險情,連接團洲垸和錢南垸的錢團間堤出現管湧、散浸、滲水等險情24處,由於錢團間堤到決口處,直線距離不足兩公里。近日持續高溫,封堵現場禁受「烤」驗。現已制定「第三道防線」工程方案,正在全線推進施工。
大陸央視新聞3日報導,持續時間長、降雨強度大、雨量多,湖南省岳陽市平江縣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大汛情。平江城區出現嚴重積水內澇,鄉鎮農村多處被淹。平江縣防汛抗旱指揮部7月1日22時發布《告全縣父老鄉親書》,希望全縣幹部群眾理解支持、共克時艱。2日隨著汨羅江水位下降,平江城區積水逐漸減退,救援仍在持續。當地相關官員特別說明湖南各流域防汛,如何做好協同作戰,以應對今後湖南洞庭湖流域汛壓力。
大陸官方「中國水利」微信公號2 日發布,受降雨及幹支流來水影響,7月1日23時40分,長江中游幹流漢口水文站水位漲至27.31米,超警戒水位0.01米,至此,長江中下游幹流洞庭湖入江口以下全線超警戒。據預報,長江中下游幹流水位仍將持續上漲,7月5日後長江中下游幹支流及兩湖水位將逐步回落,最長超警歷時15天左右,7月15日前後將全線退至警戒水位以下。
大陸央視新聞報導,河南省氣候中心12日8時發布乾旱橙色預警:根據最新氣象乾旱監測顯示,河南省安陽、鶴壁、焦作、開封、洛陽、漯河、南陽、平頂山、濮陽、商丘、新鄉、信陽、許昌、鄭州、周口、駐馬店等16個地級市72個大陸國家級氣象站,監測氣象乾旱已達到重旱等級以上,並已持續10天。12日,官方「河南氣象」、「河北天氣」發布高溫紅色預警,其中河北部分地区最高温可達43℃。
大陸水利部1日發布,從今天起大陸正式進入汛期。受極端氣候影響,今年汛期我國總體形勢旱澇併發、澇重於旱。
據大陸央視新聞報導,1月3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發佈2023年田野考古新發現,來自四川、福建、湖北、陝西、新疆、內蒙古的6個考古項目成功入選。這6個項目為何能入選?它們為揭秘不同時期的歷史帶來了哪些實證?2023年田野考古新發現,時間跨度大、地域範圍廣,卻有一個共通之處,到底是什麼?
台灣燈會將在臺南「高鐵燈區」及「安平燈區」展開系列活動,台南市災防辦結合政府、國軍與民間單位,2月1日將在高鐵特定區實兵操演,這是首次結合水旱災與大型群聚活動的大型演習。
大陸央視新聞16日報導,這幾天,今冬以來最強寒流橫掃中國大陸大部,帶來中、東部大範圍降雪在14日達到鼎盛,不僅強降雪,還帶來強降溫和冰凍天氣。大陸交通運輸部綜合應急指揮中心消息,截至15日15時,受降雪降溫及路面結冰持續影響,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等13個省區市191個公路路段採取封閉措施,其中,山西、河南、內蒙古、陝西境內公路受降雪影響仍較明顯,此前封閉的部分路段已經陸續恢復通行。目前高速公路網通行能力和車流量較15日上升。
智慧城鄉溝通平台第十四次會議於17日假公務人力發展中心福華國際文教會館召開,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主持,並安排「災防科技暨生成式AI地方治理工作坊」,邀集各縣市政府代表針對災防科技的推動與生成式AI的運用進行意見交流。吳政忠強調,生成式AI的崛起帶來廣泛且巨大的影響力,生成式AI已被證明在多個領域中展現高度應用價值,若能結合災防科技,將能加強推動災防數位轉型,加速達成智慧治理、耐災永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