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水資源建設的搜尋結果,共16筆
台灣雨水豐沛,但愈蓋愈多的半導體廠、科技廠,需要的用水都能保證無虞嗎?國發會表示,不斷成長的產業用水需求、及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高度挑戰用水的妥適管理,從水源頭到水龍頭都需要跨部合作、強化系統治理。近年來各項水資源建設看到成效,累計增加每日237萬噸水源,相當全國公共用水多出逾2成「水資源掌握」,能在緊急需要時得以餘裕。
針對大陸福建,擬興建金門供水第二通道,形成「雙水源供水體系統」案,經濟部水利署24日回應,政府長期推動金門水資源建設,照顧離島居民用水,目前金門水源充足,且自有水源達75%以上,目前並無興建供水第二通道需求。
為穩定產業用水並促進半導體產業發展,水利署於今(10)日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召開「水資源多元化管理合作平台」會議。水利署向產業說明,目前全台三大科學園區已核定用水量為每天131萬噸,實際用水量每日63萬噸,尚有餘裕水量每日69萬噸可提供產業投資發展。
經濟部水利署表示,全臺主要供水水庫年平均入庫砂量約為1,760萬立方公尺,透過多元清淤作業,據統計,2024年全國主要供水水庫清淤總量達2,512萬立方公尺,自2022年起整體水庫清淤量已高於入庫來砂量,水庫庫容逐漸回春。
行政院長卓榮泰25日前往苗栗東興淨水場視察自來水供應情形,他表示,過去水利系統以灌溉良田為主,隨著台灣高科技產業進步,現在水資源建設也同時肩負灌溉晶片矽田的任務,為「桃竹苗大矽谷推動方案」奠定重要的基礎。
上市建商日勝生(2547)今(9)日公布2024年上半年財報,EPS-0.2元,不過在循環經濟事業方面,營收占比已高達47%,為躍居為主力。展望下半年,最大「亮點」為知名的新北市三芝樂齡康養事業指標大案「日初不老莊園」,預計第4季可望完工交屋,屆時單季及全年獲利可望大躍進。
科技類股19日受到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的談話衝擊,股價下修,反倒是綠電、水資源概念股逆勢上漲,包括雲豹能源(6869)、天方能源(3073)、山林水(8473)、新晶投控(3713)、樂事綠能(1529)、達能(3686)等多檔個股攻上漲停板。專家呼籲,綠能和水資源題材屬短線發酵,中長線投資時仍須留意評價位階。
由外貿協會主辦的「台灣國際水週(TIWW)」,將於今(2024)年9月11日至13日在臺北世貿一館盛大展出,串聯上中下游水資源產業鏈,提供最佳的水資源解決方案,協助業者拓展全球藍金商機。該展攤位5月31日前報名者,可享85折早鳥優惠。
全台供水問題近年屢屢躍上新聞版面,在前瞻建設、氣候變遷調適等政策下,各地有更多海淡廠、再生水廠標案釋出,挹注水資源族群營運。
行政院今聽取水利署長賴建信報告「近期水情展望與因應作為」,由於氣候變遷降雨不確定性高,又正值季節交替時刻,行政院長陳建仁指示,應提早做好防旱及防汛整備。水利署表示,目前全台水庫蓄水率約3成至8成,仍然足夠,但已成立旱災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桃園、新竹、苗栗及台中地區也在19日轉水情提醒綠燈。
國家公建商機來了!國發會26日拍板,今年整體公共建設經費接近7,800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又以推動能源轉型的油電計畫最多,占35.51%。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表示,考量維持過往達成都具相當挑戰性,因此今年訂出95%的達成率目標。
今年整體公共建設經費接近7,800億元,創近17年新高。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26日指出,考量今年維持過往經費達成率具相當挑戰性,請各部會依95%經費達成率目標。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下稱國產署)積極配合社會住宅、長期照顧及水資源建設等國家重要政策,協助政府機關依法撥用取得國有不動產,並主動盤點適宜標的提供主管機關評估,在國家整體發展扮演重要角色。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國產署)積極配合社會住宅、長期照顧及水資源建設等國家重要政策,協助政府機關依法撥用取得國有不動產,並主動盤點適宜標的提供主管機關評估。據統計,近5年國產署協助機關撥用取得國有土地近5萬筆,面積7千公頃。截至112年底,配合內政部推動社會住宅政策,協助住宅主管機關完成撥用56處土地、2處房地(土地25.48公頃,房屋10筆),保留415公頃土地供其辦理先期規畫,落實居住正義,減輕年輕人居住負擔。
台南去年經歷缺水危機,去年3月起水情燈號即調整為「減量供水」橙燈,曾文水庫蓄水率甚至一度只剩6%多,隨著接連幾波大雨挹注,台南3大水庫目前合計蓄水量5.99億噸、蓄水率88.77%,蓄水量高於近5年平均及歷年平均值。台南市政府9日表示,預估上半年枯水期用水無虞,至於下半年豐水期用水量預估4.8億噸,仍須仰賴颱風及梅雨帶來降雨。
關心地方水資源建設,行政院長陳建仁繼九月視察烏崁海淡廠後,今(2)日再度飛往澎湖縣視察「光榮水資源回收中心」。他表示,為維持澎湖觀光品質,及確保在地民眾的日常生活水準,建設完備的澎湖污水下水道系統是相當重要的工作,政府將努力提升污水處理量能及接管普及率,以促進資源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