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港股通的搜尋結果,共55

  • 陸資錢進香港 狂掃股票、房產

     受惠於港股估值偏低、房市氣氛回暖等因素,香港市場正成為陸資競逐的焦點。香港特首李家超近日預估,未來幾年,香港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跨境理財通2.0」優化措施自2024年2月啟動後,大陸投資香港的財富產品帳戶從2.5萬個,增至11萬個。

  • 南向資金大增 7月資本外流創新高

     大陸持續推動開放市場和資本流動,於7月將「南向債券通」範圍進一步擴大,允許更多境外債務投資,投資者亦受到新的市場自由化措施推動,正大舉買入香港股票資產,使大陸7月的資本外流創下歷史新高。

  • 陸百億級ETF 突破90檔

     大陸ETF規模上看人民幣(下同)4.6兆元,百億級ETF突破90檔。2025年以來,科技、紅利、創新藥等主題投資產品受市場追捧,助力產品規模快速增長。分析認為,隨著近期市場賺錢效應增加,看好下半年A股的結構性布局機會。

  • 看空?大陸投資者持續拋售騰訊 持股降至不足11%

    看空?大陸投資者持續拋售騰訊 持股降至不足11%

    外媒報導,大陸投資者在過去兩個月持續減持騰訊,據開源證券數據,截至23日,大陸投資者持有騰訊的比例降至不足11%。

  • 南向資金今年來猛買港股 逾人民幣6千億元

     儘管貿易戰陰影籠罩全球,但今年香港股市領跑全球。截至6月11日,恒生指數年內累計上漲24.2%,漲幅在全球主要指數中僅次於德國DAX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年內漲幅也達到22.0%,邁入技術性牛市。因市況火熱,代表陸資的南向資金年內淨流入港股超過人民幣(下同)6,000億元。

  • 證監會: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流陸港

    證監會: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流陸港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7日上午表示,要維護中國企業在境外市場的正當利益,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歸陸港市場。中國金監總局則力推八項增量政策,包括涉及保險資金入市,以及將股票投資風險因數調降10%,藉以活化A股市場流動性。

  • 《港股》恆指小漲0.13% 印巴衝突點火軍工股

    在人行降息降準,以及美中貿易談判的激勵下,港股高開507點,但是全日逐漸縮小漲幅。

  • 陸證監會主席提4條件: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歸A股和港股市場

    陸證監會主席提4條件: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歸A股和港股市場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5月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人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創造條件支持優質中概股企業回歸大陸和香港股市。

  • 《港股》人行降息+何立峰赴瑞士 恆指盤初高走

    在關稅擔憂下,美股週二全面收黑。

  • 陸南向資金 今年來猛買港股

    陸南向資金 今年來猛買港股

     2025年以來,港股市場交易火爆,其中,代表陸資動態的南向資金淨流入金額已超過港幣6,000億元,達到2024全年淨流入金額港幣8,078.69億的逾7成,資金重點流入科技、消費與金融業。

  • 台積電危險了?亞洲市值王寶座恐被「陸企一哥」超車

    台積電危險了?亞洲市值王寶座恐被「陸企一哥」超車

    全球晶圓代工霸主台積電正遭遇大陸網路巨擘騰訊的強勁挑戰,亞洲市值王寶座岌岌可危。隨著投資人關注騰訊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佈局,兩家公司市值差距已縮減至1090億美元(約台幣3.59兆元),創下2023年底以來最小差距。

  • 指數創高 輝達財報成關鍵

    指數創高 輝達財報成關鍵

     台股近期外資重新回補半導體與伺服器相關個股,台股中的台積電、三陽半導體等企業均受到資金青睞。不過,個股走勢分歧,如南亞科表現疲弱,聯發科也遭遇壓力。投信資金流向也呈現變化,顯示市場對不同產業的信心仍有落差;本周投組選入中信中國50正2(00753L)、和大(1536),再選入高鋒(4510)、國巨(2327)、聯發科(2454)。

  • DeepSeek引爆資金浪潮 陸資爆買港股 史上第四多

    DeepSeek引爆資金浪潮 陸資爆買港股 史上第四多

     大陸人工智慧DeepSeek問世,引爆科技股發威,來自大陸的南向資金透過港股通,18日淨買入港股規模達港幣(下同)224億元,創下四年來最大單日購買量,且為有史以來第四大單日資金流入,帶動恒生科技指數單日大漲2.5%。與此同時,香港金管局緊急投放55億元流動性。

  • 開年淨買入港幣1,500億 南向資金撐起恒指

     代表陸資動態的南向資金在2025年開局強勁,大舉買進港股的力道驚人。截至2月10日,2025年開年以來,陸資透過港股通淨買入近港幣(下同)1,500億元,即便面臨較早的春節假期、交易日縮減,買盤力道仍是2024年同期的7倍多,展現驚人氣勢。

  • 大摩:單月流出24億美元 外資基金 1月續流出陸股

     大陸市場信心持續不振,摩根士丹利公布報告顯示,外資基金2025年1月份繼續流出中資股,規模上看24億美元,但較2024年12月流出的35億美元有所放緩,收窄31.4%。以股份計,外資大手減持阿里巴巴、小米及工行,增持人保、華住集團。

  • 陸股遭外資大提款!單月流出787億元

    外電引述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今年1月外資繼續流出大陸股市,被動資金流出7億美元,主動資金流出17億美元,合計24億美元(約台幣787億元)。

  • 外資上月流出A股35億美元

     外資依舊對中概股持審慎態度,根據投行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2024年12月外資基金流出大陸股市規模達35億美元,但較11月75億美元的流出速度放緩。其中被動基金流出11億美元,月減76%,主動基金流出24億美元,月減17%。

  • 南向資金全年淨買入港股逾7,500億港幣 阿里巴巴吸金逾820億港幣

    回顧2024年,在五項對港合作措施作用下,港股在4月底開始第一次較大幅度的上漲;9月下旬,大陸官方推出一系列政策,加上美國聯準會超預期降息50個基本點,港股創下年內新高。儘管年末震盪,縱觀全年恒指仍有超過15%的漲幅。

  • 港交所:77%外資透過「滬深港通」持有陸股

    港交所:77%外資透過「滬深港通」持有陸股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26日表示,目前,滬深港通已經成為國際投資者交易和持有大陸A股的主要管道,有將近77%的外資透過這個管道持有大陸股票。

  • 陸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10周年 擴展交易模式是下一步

    陸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10周年 擴展交易模式是下一步

    大陸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迎來10周年。香港交易所近日發佈的《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十周年白皮書》指出,過去10年互聯互通已經成功將股票、債券、ETF等產品納入合資格標的範圍。未來還可以進一步探索將符合資格ETF標的的底層資產,從股票拓展至更多資產類別。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