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溫室效應的搜尋結果,共151筆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11月10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在巴西貝倫正式拉開帷幕。來自近200個國家的政府代表、商界領袖、民間團體齊聚一堂,共商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方案。
日立能源作為全球電氣化領域的技術領導者,已連續五年參與台灣國際能源週,通過電力電子、潔淨能源解決方案、數位化與服務三大核心板塊,展出涵蓋離岸風電、太陽光電、儲能及數位化等領域的解決方案,詮釋日立能源如何與客戶及合作夥伴攜手合作,以創新技術之力推動電網系統邁向更安全、更可靠、更永續的方向演進。
社會很多人對「工科女生」總有一些負面看法,但實際上,許多女生在工科領域的表現非僅不弱於男生,更有過之而不及。基隆市二信高中5名電機科女生研發的3項發明作品,就獲得了國際的發明展金牌,並於日前接受教育部長鄭英耀的頒獎表揚。
為因應氣候變遷、減緩溫室效應,台北市政府近年致力於促進城市宜居轉型及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台北市臺灣省城隍廟長年響應環保祭祀,長期推廣金銀紙錢集中焚燒及「以米代金」,為台北市推廣環保祭祀的指標性寺廟,今年度的市級普度祈安祭典上,民俗委員會也特別響應「以功代金」,將紙錢、供品轉化為善款,捐款給在地社會服務或慈善團體來幫助弱勢。
每年9月7日是國際清潔空氣日(International Day of Clean Air),呼籲各界重視空氣品質。新北市農業局也加入響應行列,邀市民加入「為地球種下一棵樹-百萬人種百萬樹」植樹計畫,一起用行動守護空氣品質,打造健康、永續的城市環境。
天氣一年比一年極端,導致人命與財產損失的受災範圍也愈來愈大。以今年夏天為例:整個歐洲就像個大烤爐;7月底北海道氣溫逼近40度C,全日本燒出41.2度C的歷史新高;7月上旬首次有颱風登陸台灣嘉南平原,受暴雨襲擊之故,蔬果與肉類價格應聲大漲…。
8/23要舉辦核三重啟公投,引發各界關注。對此,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也發表意見,直言當然秒選核電廠,因為台灣每年一萬人死於肺癌,過去不知道多少人死於空氣污染。同時他也舉出直觀的例子,家住在核電廠附近的輻射量,一年大概有多少。
新華社報導,近日湖北武漢長江科學院科考隊員,跨越千里,深入長江源區最大溼地——青海省玉樹州雜多縣查旦溼地,全方位檢查溼地健康狀況,聚焦凍土融化和溫室氣體排放最新進展。
為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北市府推動降溫城市計畫,市政會議修訂「台北市新建建築物綠化實施規則」,將原先推動建物法定空地綠化的「綠覆率」,改為整個建物基地綠化的「綠容率」,估計每年可增加5萬平方公尺立體綠化設施,體感能有效降溫2℃;考量都更期程冗長、避免影響權益,法令約在8月上旬頒布、緩衝至2026年1月1日施行,如建案願意提前可立即適用新法。
屏東縣東港鎮東津里每遇大潮就發生海水倒灌,已連續兩天淹水,今(11)日早上雖然雨勢不大,但東津里以大成路為主的地區卻成為水鄉澤國,汽、機車強行通過,濺起陣陣浪花。附近居民指出,上個月有公家單位前來會勘,縣府研議將路面墊高,但居民堅決反對,認為路面墊高之後水會往兩旁淹進住家。
大陸《科技日報》8日報導,在煤礦百米深井下,空氣游離瓦斯(煤層氣)如同難馴的烈馬:既是礦井安全「頭號大敵」,又屬清潔能源戰略資源。
自1994年林義雄先生反核絕食起,民進黨便奉「非核家園」為神主牌。2002年制定《環境基本法》第23條:「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如今,在蔡英文與賴清德兩位總統接力下,隨著核三廠2號機於今年5月17日除役,三十年大夢似已圓滿。
自1994年林義雄先生反核絕食起,民進黨便奉「非核家園」為神主牌。2002年制定《環境基本法》第23條:「政府應訂定計畫,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目標」。如今,在蔡英文與賴清德兩位總統接力下,隨著核三廠2號機於今年5月17日除役,三十年大夢似已圓滿。
為因應國際環保公約《蒙特婁議定書》的《基加利修正案》,環境部宣布自7月1日起,未經核准者不得輸入或輸出氫氟碳化物(HFCs),此舉象徵正式將HFCs納入溫室氣體管理體系,強化氣候治理力度。
全球邁向永續發展,我國也訂出2050淨零碳排目標,醫院作為碳排大戶,近年陸續推動減碳、綠色醫療。然而,由於「麻醉氣體」全球暖化潛勢值(GWP)高,被視為高碳排來源,部分醫院逐步限用。台灣麻醉醫學會強調,麻醉氣體對溫室效應實質影響極低,臨床應優先考量病人需求,不宜透過行政命令干預專業決策。
我國推動2050淨零碳排,醫療院所總碳排量占全國4.6%,為碳排大戶,衛福部要求全國醫學中心年底前完成碳盤查。其中,由於麻醉氣體全球暖化潛勢值(GWP)高,部分醫院因此逐步減用。然而,台灣麻醉醫學會強調,麻醉氣體對溫室效應實質影響力「趨近於0」,臨床麻醉處置應以「病人需求」為首要考量。
佛光山惠中寺2025年「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6月17日邀請著名水利工程專家,行政院前内政部長、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李鴻源,以其專業角度、多項案例,闡述「對地球布施」的理念,披露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因應之道,呼籲大眾齊心拯救共同家園。現場逾500人聆聽,線上觸及人數近9000人。
法國巴黎的羅浮宮(Palais de Louvre),是世界上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被譽為藝術、美麗的全球象徵。然而過於熱門也使得員工休息不足,終於在星期一因員工罷工而無預警停止開放。
隨著全球醫療界對永續發展的關注升溫,吸入性麻醉藥物的環境影響日益成為焦點。不過,針對近年部分將麻醉氣體視為高碳排放元凶的論述,氣候與麻醉專家則提出反駁,呼籲應回歸實證科學,全面審視醫療流程中的實際碳足跡。
沒錯!嚴格監督台電執行環評承諾,降低空氣污染物及減碳、少煤無疑是正確的方向,然而此番中火「完全無煤」的決議是否真正達到環境與能源穩定的最佳平衡?這樣的政策是否真的完全無懈可擊、無可爭議的嗎?「煤炭」又是否真的是「沒一塊好」的環境主要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