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烹調方式的搜尋結果,共221筆
網友最愛的人氣速食品牌出爐
天氣轉涼,衛福部統計,心臟與腦血管疾病長年位居十大死因前五名,20歲以上國人血脂異常盛行率已達3成。醫師指出,冬天是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好發時期,若此時又大量食用麻油雞、羊肉爐等高脂進補料理,或因冬季活動量減少,對血管更是「雙重壓力」。
胃食道逆流好發於秋冬季,若胸口灼熱、喉嚨卡頓,都可能是此病表現之一。台北慈濟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邱筱宸指出,大份量油膩或刺激性的食物及菸酒習慣,往往會讓病情惡化。除了飲食控制,生活習慣也有助於緩解不適,但若症狀持續超過一周仍應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糖尿病友嘴饞時,往往怕亂吃東西後血糖飆升。營養師黃雅鈺建議,糖尿病友可選擇低升糖指數的無糖豆漿、水煮蛋或茶葉蛋等食物,其中一份市售原味的小包裝真空豆干,更是相對健康的零嘴選項。
微波爐不只能加熱剩菜,竟也能做出爽脆可口的燙青菜,一名女子分享,得知連鎖餐飲業者也是以微波方式把青菜弄熟後熱騰騰販售,決定親自嘗試,結果發現不僅省時省力,還能保留蔬菜的營養與脆度,成品風味出乎意料地好,貼文曝光後掀起熱烈討論,吸引上千人關注,許多人分享經驗,讚方便又快速。
傳統習俗「立冬補冬補嘴空」,雲林縣書香關懷協會將於11月2日舉辦「2025全國藥膳嘉年華」活動,推廣中藥文化與健康飲食概念,提供四神湯、肉骨茶、薑母鴨等料理及養生茶飲供民眾免費品嘗,30日舉辦試吃記者會,邀大家11月2日來雲林縣土庫鎮土庫股過港六房媽紅壇「拜媽祖、補嘴空」。
秋冬季天氣轉涼,冬粉是麻油雞或薑母鴨的常見配料,且因熱量比白飯低,能減輕許多人食用時的心理負擔。營養師老辜表示,冬粉易讓人有「低熱量」的印象,但若用炒、涼拌、麻辣等方式烹調,往往會吃進過量的鈉,增加高血壓風險。
【旅遊經 洪書瑱報導】
隨著來自東南亞新住民的愈來愈多,東南亞風味的美食也越來越廣泛的出現在生活裡。除了知名度高的泰、越、新馬料理外,風味濃郁、層次豐富的菲律賓美食也在台灣掀起一股熱潮。
現代人工作朝九晚五,冷凍蔬菜成為不少家庭料理的選擇。營養師陳珮淳指出,冷凍蔬菜因特殊的烹調手法,新鮮度不輸市場青菜,也能留住更多的植化素和膳食纖維,幫助增進身體抗發炎及消化功能,是被低估的「營養超人」。
美式賣場好市多提供各種生鮮食材,滿足民眾日常需求。近日許多會員在好市多購買產銷履歷地瓜,沒想到回家煮了以後都說很難吃,貼文曝光後引發熱議,對此,不少網友紛紛回憶,以前在好市多買的地瓜是金山地瓜,相當好吃,另外也有人指出,地瓜的品種、產季都是好不好吃的關鍵。事實上,北農過去曾說明,市面上常見地瓜有台農57號、台農64號、台農66號、台農73號4種,肉色、產季、適合的烹調方式都不同。
為什麼一樣是照著「211餐盤」飲食,有人能輕鬆瘦下,有人卻看不到成果?其實關鍵在食物的加工程度。國外研究顯示,在健康飲食的大框架下,標榜健康的超加工食品,效果仍遠不及低程度加工食品。專家解釋,加工食品為了好吃,會額外添加糖、油等,容易導致血糖快速上升。食物選擇,應以原型食物為第一優先,其次是低程度加工食品,而超加工食品則應避免。
天氣逐漸轉涼,火鍋成為許多人的用餐首選,但營養師林世航提醒,番茄鍋雖看似是蔬菜湯底,但因店家烹調方式差異,實際上熱量並不低,民眾宜選擇昆布鍋、味噌鍋或菌菇鍋等5類熱量較低的湯底,確保享受美食的同時,更降低健康負擔。
手上、臉上或手臂出現老人斑,吃對就能消失?醫師李思賢分享美國醫師甘德里的案例,表示過去手上布滿老人斑的他,透過低糖化飲食與調整腸道健康,一年內就讓黑斑幾乎消失。
鮭魚不只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更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幫助心血管健康、保養腦力與抗發炎。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直接吃「完整鮭魚」比單吃魚油膠囊,更能提升體內EPA與DHA濃度,若每周攝取2至3份鮭魚,搭配健康烹調,就能有效護心又養腦。
中秋節不少人會團聚烤肉、賞月,不過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提醒,大腸癌是發生率排名第2的癌症,平均每31分鐘就有1個人確診,日常生活中吃太多加工肉品會導致大腸癌、胃癌、胰臟癌等風險升高,烹調方式中又以燒烤最糟糕,比油炸還要來得毒,平時可以多吃薑黃、青花菜、優格及魚肉,可有效減低大腸癌風險。
癌症是國人頭號殺手。腫瘤科醫師廖志穎表示,一項逾60萬人的研究顯示,每天吃半碗花椰菜,可以減少20%到26%的罹癌風險,建議每周至少吃2到3次,可採清蒸3到5分鐘,蒸到鮮綠微脆即可,能保留最多的抗癌營養。
「不是油花多就好吃!」、「不要把壽喜燒當『火鍋』!」看好台灣市場,東京百年傳奇名店「壽喜燒割烹 日山」已正式入台,開在台北新光三越信義新天地A4館的首店,預計於10月7日正式開幕。「壽喜燒割烹 日山」第四代傳人、社長村上宗郎(Muneo Murakami) 接受專訪時表示,很多人「誤以為油花愈多的和牛愈美味」,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另外,台灣有些餐廳賣壽喜燒,將日本和牛放在鍋裡「涮煮」,這也是錯的!
研究指出,腸道負責消化吸收之外,它與心理健康、免疫平衡都有一定關聯,因此維護腸道環境成為現代人愈來愈重視的健康課題。
知名健身教練「楷教練」,7月時推出健康餐品牌試營運,由於套餐價格幾乎要破兩百元,遭網友質疑「割韭菜」、「把台北人當盤子」,他喊冤反擊酸民「沒吃就批評叫扣帽子」,不料,食藥署上個月24日公布最新稽查結果,遭查核的137家餐飲業者中,發現標示不符規定、產品不符衛生標準等多項缺失,共裁罰32萬元,尤其有「健康」字樣者也是違規。為避免觸法疑慮,楷教練趕在開幕前將店名正式更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