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熱痙攣的搜尋結果,共44筆
周興哲16日出席代言陽光基金會公益活動,並與燒傷顏損兒家庭互動拍影片,身為2個孩子的爸,他昨聽到媽媽帶著孩子去醫院治療的故事,十分感動,憶起2歲女兒開始上學,豈料女兒2個月前得玫瑰疹,某晚突然發高燒39度,導致熱痙攣、翻白眼,他緊急叫救護車送醫,看到女兒生病模樣,憂心到哭了,幸好經過一夜治療後已順利康復。
周興哲16日出席代言陽光基金會「給我力量!守護燒傷顏損兒勇敢飛」公益活動。他熱情跟燒傷顏損兒家庭互動拍影片,身為2個孩子的爸,在後台聽到媽媽帶著小孩去醫院治療的故事,感動到快哭了,也分享他2歲女兒最近開始上學,豈料3個月前女兒得到玫瑰疹,晚上發高燒更導致熱痙攣、翻白眼。
臺北連日高溫,白天連續多日亮起橙色燈號,再加上熱島效應影響,臺北盆地蓄熱嚴重,氣溫屢破36度,民眾需留意熱傷害。近日,環境部氣候變遷署試辦的「抗高溫涼適地圖(Cool Map)」也已經上線,在炎炎夏日方便民眾迅速找到避暑地點。
極端氣候,熱傷害案例頻傳,據衛福部統計,今夏全國已逾222人因熱傷害就醫,光田綜合醫院職業醫學科醫師施旭姿提醒,長時間處於悶熱或高溫環境,或在高溫下進行重體力勞動與運動,都屬於熱傷害的高風險情境,應特別留意中暑風險,若熱傷害2小時內不降溫恐致命。
抽筋是肌肉異常收縮現象,許多人都碰過,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就分享夏天常見的抽筋模式,53歲的林女士因睡覺冷氣吹太冷,導致下肢循環變差而在半夜小腿抽筋,65歲陳先生則因退休後熱愛種菜種花,在高溫環境下流汗過多,導致出現熱痙攣,他也提出改善方法,並呼籲一定要找出抽筋的原因,適當因應,才能避免抽筋一再發生。
隨夏季氣溫攀升,兒童熱傷害事件頻傳。一名國中男生參加夏令營,在36度高溫從事戶外球類活動,約40分鐘後突然出現頭暈、四肢無力、小腿抽筋等初期熱傷害症狀,雖立即轉移至通風的室內空間降溫,並補充電解質飲料,但男童狀況未明顯改善,送往醫院急診。醫師提醒,從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到中暑,一旦處置不當或延誤就醫,恐將危及生命。
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六月熱傷害人數高達624人次,七月第一周,短短數日內因為熱傷害就診就已突破200多人次,急診科醫師透露,最近每天都有5、6件因熱傷害就診,呼籲民眾一旦發現有頭暈、沒精神等狀況,就得留意是否熱傷害找上身,否則嚴重可能會危及生命。
深夜驚魂!高雄市鼓山區昨(13)日凌晨發生一起緊急事件,一名29歲劉姓女子突然衝進龍華派出所,虛弱喊出「幫我叫救護車」後,隨即倒地抽搐、口吐白沫,甚至出現咬舌症狀,情況萬分危急。所幸值班員警反應迅速,立即實施急救並通報119,成功將女子從鬼門關前拉回,送醫後已無大礙。
受到太平洋高壓籠罩及大氣沉降增溫影響,天氣持續晴朗炎熱。中央氣象署今(20)日發布今年首起高溫橙色燈號,預測新北市新店區今日氣溫上看38度,其他地區氣溫亦普遍偏高。新北市政府立即啟動高溫防熱應變機制,加強各項防熱措施。
台南1名30歲從事綁鐵工粗活的男子,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熱到卯起來喝水卻幾乎都沒未排尿,到醫院急診驚覺已熱衰竭,腎功能也受損。根據台南市衛生局指出,統計台南截至5月底止,已有74人因熱傷害送醫,其中47人是19到64歲的男性,比例高達6成4。
天氣炎熱,屏東寶建醫院急診室近日收治一名年約30多歲男性,發現他並不是在戶外豔陽下曝曬,而是疑似在自家騎樓長時間停留、環境悶熱導致突然昏倒。醫生提醒大家,南台灣夏季氣溫動輒35度以上,除了避免直接曝曬,即使在有遮蔽的空間,如果悶熱不通風加上停留時間太長,也有可能引發嚴重的熱傷害。
今日各地高溫炎熱,中央氣象署針對雲林、彰化、南高屏發布高溫燈號,溫度可能飆至36度。衛福部統計,昨日(18)熱傷害就診計26人次,今年5月截至18日,已達271人次就診。醫師指出,今年5月高溫特別多,民眾可能因早晚溫差而疏忽相關防護措施,尤其老人、肥胖者等5大風險族群要特別小心,應多喝水、少喝咖啡或酒精。
長榮航空4日晚間一架從南韓仁川飛桃園機場的班機BR159,機上有女童出現高燒、痙攣等狀況,機組人員廣播請求醫療緊急救助,沒想到機上剛好有多位醫師在場,紛紛上前給予幫助,一名網友更透露降落後所有乘客依然留在位置上,以便發燒女童在第一時間前往醫院,讓他大讚非常感動。
昨(18)日一對夫妻於下午1點多,抱著年僅2歲的女兒衝進新興區一處派出所,神情慌張向警方表示女兒昏厥無意識,警方驚覺事態緊急,趕緊偕該對夫妻、女童上警車,並鳴笛開道送醫,所幸經送醫後並無大礙,讓緊張的家長終於能稍微放心。
5日受颱風摩羯外圍沉降氣流影響,台灣各地氣溫持續攀升。交通部中央氣象署於中午發布12縣市高溫燈號,其中新北市五股區溫度一度飆升至攝氏38.1度,成為今日高溫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根據新北市災害應變中心統計,全市有1人因熱傷害而送醫。
台中20多歲男子日前參加戶外活動,沒想到突然感到呼吸喘,而且還全身抽筋,被同事發現後,緊急送到大甲李綜合醫院就診,經過檢查發現有氮毒血症,血中的肌肉酵素比正常值高出3倍,醫師研判是過度勞動,沒有及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導致罹患急性腎衰竭,住院治療後才恢復正常出院。
氣候變遷,農民有感!農業部委託職業醫學專業團體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農民相較一般民眾罹患紫外線暴露引發皮膚癌風險相對顯著,其危害暴露與疾病有因果關係,因此把「紫外線暴露引發之皮膚癌」增列為職業病項目,與此同時,攸關千萬勞工的職業災害保險卻未表列其中。
氣候變遷衝擊之下,夏天越來越高溫,曾有學者示警,往後每年都會是餘生最涼的夏天。衛福部最新統計顯示,全台7月共1188人次熱傷害,比去年的887人次要高。醫師提醒,老年人、10公斤以下的小小孩,都是熱傷害的高危險群,一些老年人早起運動,趕不及到陰涼處休息,就熱昏送醫;小小孩則因體積小,流失一點水分就會脫水,提醒民眾多留意。
據中央氣象署預測,今(3)日新北市新店區、樹林區、鶯歌區、三峽區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新北市政府啟動高溫防熱機制,並通報各相關局處及區公所啟動防熱因應措施,呼籲民眾注意防護,如發現自己或他人身體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務必進行急救5步驟「蔭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或撥打119電話請求協助。
夏季連日高溫令人難耐,許多民眾因此受到「熱傷害」,腎臟內科醫師表示,只要是因溫度過高、太熱,導致身體不舒服,就可以被稱為「熱傷害」,臨床上常見有4種狀況,包含有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及中暑,治療方式主要有3個快,「快速發現」、「快速降溫」跟「快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