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玉玦的搜尋結果,共07筆
你一定有印象,蘭嶼傳統祭典時達悟族勇士會頭戴銀盔。重點是蘭嶼不產銀,銀從哪裡來?你知道國寶級的卑南遺址文物「人獸形玉玦」,在東南亞各地亦曾發現相同材質的玉飾?四面環海的台灣,究竟如何與世界產生交流的呢?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3年前成立啟用,展示縣內歷年出土的80萬件史前文物,近年發掘工作成果豐富,館舍展示空間不敷使用,文化局利用附近閒置空間「豐田移民指導所事務室」,打造成考古二館,以展現最新的考古成果,包括今年初出土的「國寶級人獸形玉玦」,18日開館。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康樂館重新開館滿周年,推出「微觀.史觀」考古特展,以顯微鏡觀察出土的稻作、玉器、玻璃及陶器,分析物質遺留成分,揭密史前人類生活;另運用3D列印復刻玉器飾品,供民眾試戴,體驗史前時尚美學。
花蓮縣文化局3年前成立「考古博物館」,展示縣內歷年出土的80萬件史前文物,隨近年試掘工作持續進行,成果愈來愈豐富,館舍空間不夠展示,文化局為此結合鄰近的閒置文資空間「豐田移民指導所事務室」,打造成考古二館,呈現最新的考古成果,包括今年出土的新石器時代人獸形玉玦,明天國際博物館日正式開館啟用。
清華大學2名學生利用寒假到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實習,在秀林鄉北三棧考古遺址一處休耕農地調查時,眼尖發現一塊僅約3公分的「人獸形玉玦」,推測可能前陣子下雨被沖刷而出土露出。花蓮縣考古博物館1日確認,人獸形玉玦是距今約2700年前,以花蓮豐田玉製成的珍貴史前文物。
清華大學人社學院學士班大二學生林嘉樂、利恩得寒假期間前往花蓮考古博物館實習,與團隊到北花蓮秀林鄉北三棧遺址區地表踏查,意外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雖然玉玦的頭部已斷,但可證明是花蓮壽豐鄉的玉礦所產,也是花蓮的考古重大發現。
王志偉/花蓮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