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生產型棲地的搜尋結果,共03筆
每年大規模南下度冬的黑面琵鷺,根據「2025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統計,今年共記錄到7,081隻黑面琵鷺,創下歷史新高。其中,臺灣記錄到4,169隻,佔全球總數的58.9%,穩居最重要的度冬棲地。台灣普查單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11日表示,近三年黑面琵鷺在臺灣的族群增長放緩,因此持續與縣市政府合作,以「生態薪水」方式鼓勵漁民參加生態服務給付方案,改變自然棲地有限的不利條件,讓魚塭等生產型棲地收獲後,做為黑面琵鷺等候鳥的安全覓食地,兼顧漁民生計及擴大黑面琵鷺棲地。
「2025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結果出爐,全球數量共計7081隻,首次突破7000大關!其中台灣仍是黑面琵鷺最大的度冬地、達4169隻,較去年微幅增加34隻。林業保育署持續與縣市政府合作,以「生態薪水」方式鼓勵漁民參加生態服務給付方案,讓魚塭等生產型棲地收獲後,做為黑面琵鷺等候鳥的安全覓食地,兼顧漁民生計及擴大黑面琵鷺棲地,創造雙贏。
根據全球同步普查結果,今年全球黑面琵鷺為6988隻,相較去年增加355隻,突破紀錄,但台灣的數量首次微幅下降,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確切原因不明,但2011年曾發現減少狀況,隔年卻發現數量回升,會持續進行長期的監測與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