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男性癌症的搜尋結果,共33筆
檳榔在台灣長年被視為提神解勞的「口中菸火」,對許多勞力工作者而言,是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醫界與國際癌症研究組織早已明確指出,檳榔是導致口腔癌與頭頸癌的重要致癌因子,其危害遠比民眾想像中更廣泛而深遠,唯有拒絕檳榔才是遠離癌症的關鍵。
攝護腺癌有「男性隱形殺手」之稱,男性50歲後罹病風險隨年齡增加而升高。對此,藍委楊瓊瓔11日攜手童綜合醫院團隊,進駐后里區慈厚宮舉行免費檢測活動,一早活動尚未開始,就吸引許多民眾到場欲參與,還有人直言希望類似公益篩檢能多加舉行,不僅讓醫療服務走入地區,也守護中高齡男性的健康。
攝護腺癌有「男性隱形殺手」之稱,男性過了50歲,隨著年齡增加,風險也會跟著升高。為了守護中高齡男性的健康,立委楊瓊瓔、市議員陳本添、邱愛珊,以及厚里里里長黃金益特別邀請童綜合醫院醫療團隊,到后里區厚里里慈厚宮舉辦免費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抽血檢測,希望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來降低疾病威脅。
台灣每年新增9000多位攝護腺癌患者,為男性癌症發生率第3名。早期攝護腺癌沒有明顯症狀,有些患者甚至因為骨頭痛,就醫才驚覺罹癌,且癌細胞已經擴散,有如「男性最害怕的癌症」,而年紀大、有家族史、愛吃油膩食物、長期抽菸,或有BRCA2基因突變者是5大好發族群。
超高齡化來臨,攝護腺癌發生率也逐年攀升。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攝護腺癌已連續多年穩居男性癌症發生率前6名,患者以50歲以上族群為主,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超過3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口腔癌高居男性癌症第4名,頭頸癌(尤以口腔癌為主)病人常因治療造成外觀改變,奇美醫院每年約新增400位頭頸癌病患,有病患因擔心治療,臉部變化遭歧視而延誤或拒絕治療,25日倡議臉部平權,呼籲社會大眾打破歧視。
前美國總統拜登公開罹患攝護腺癌,引發全球關注。今年74歲的服飾業退休老闆蔡先生,早年健檢曾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偏高,以為只是發炎,拖了4年,每次坐下覺得「蛋蛋緊緊的」才就醫,檢查竟已是轉移性攝護腺癌,癌細胞轉移全身,最終痛得睡不著、走不動。醫師提醒,國人攝護腺癌超過3成發現時已晚,50歲以上男性及具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務必要定期進行檢查。
前美國總統拜登公開罹患攝護腺癌,引發全球關注。今年74歲的服飾業退休老闆蔡先生,早年健檢曾發現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偏高,以為只是發炎,拖了4年,每次坐下覺得「蛋蛋緊緊的」才就醫,檢查竟已是轉移性攝護腺癌,癌細胞轉移全身,最終痛得睡不著、走不動。醫師提醒,國人攝護腺癌超過三成發現時已晚,50歲以上男性及具家族史等高風險族群,務必要定期進行檢查。
攝護腺癌是台灣男性排名第三的癌症,但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往往因為攝護腺肥大而意外發現。醫師指出,臨床上多達1/3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經遠端轉移,尤其以骨轉移最常見,常伴隨疼痛、病理性骨折、脊椎壓迫、惡性高血鈣症等併發症,對身心帶來嚴峻考驗。
衛福部今天(16)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續43年位居死因之首,占總死亡人數4分之1。去年全國死亡人數較前年減少,新冠肺炎掉出十大死因榜外,糖尿病死亡人數下降近千人,輕生則重回死因第十位。
據2024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攝護腺癌發生率已上升至男性癌症第3位,且發生率逐年攀升,為此,屏東基督教醫院引進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FU),也就是俗稱海福刀的無創治療系統,整個過程無需切開皮膚意即無傷口,住院僅3天就可順利出院。
攝護腺癌是熟男的隱形殺手,位居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的第4名,早期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多數僅是尿急夜尿或背痛,卻不自知罹患攝護腺癌,甚至已轉移到脊椎,醫師許富順呼籲,男性過50歲應定期檢查。
今年62歲的江先生,10年前罹患攝護腺癌,接受根除手術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一度下降,追蹤多年卻又異常上升。由於傳統影像檢查找不出復發腫瘤位置,他決定接受最新攝護腺細胞膜抗原(PSMA)正子攝影,成功揪出骨盆腔內隱藏病灶,並進行放射治療,至今控制良好、不再復發。
超高齡社會來臨,老人常見解尿困難、夜尿、尿失禁問題。嘉義長庚泌尿外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林威宇,專長泌尿道癌症、攝護腺癌手術、攝護腺肥大雷射手術及人工膀胱,20多年前在林口長庚完成訓練後,就南下到嘉義長庚,守護雲嘉南民眾健康。
鼻塞、黃鼻涕倒流竟然是癌症!耳鼻喉科醫師陳亮宇近日表示,有一位50多歲女病人,因為長期鼻塞、黃鼻涕倒流,且打呼聲越來越大,吵到老公跑去睡沙發,吃藥也沒有改善,最後檢查發現她的鼻咽部長了一顆大腫瘤,經過切片證實是罹患鼻咽癌。
坊間曾流傳吃蛋容易得攝護腺癌,到底此說法是否正確?對此,醫師表示,根據研究指出,吃蛋不會提高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但若本身是攝護腺癌患者,恐增加轉移或惡化的風險。並提到蛋裡面富含膽固醇及膽鹼,跟攝護腺癌細胞生長可能有相關性;然而,此2成分也是正常細胞不可或缺的營養,因此適量就好。
根據國健署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發生人數較前1年增加1581人,2022年新增確診9062人,更躍升至男性癌症第3位。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且容易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狀混淆,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時機。一旦出現尿急、尿流變細、尿完後滴尿、夜尿等8大徵兆時,務必盡快就醫檢查。
2022年國人十大癌症出爐,乳癌穩居第三,更是女性頭號癌症,子宮體癌擠進十大癌症末位,攝護腺癌發生人數較前一年大增,從男性癌症第五位竄升到第三位,不容小覷。國健署分析,三種癌症標準化發生率持續上升,但標準化死亡率持平,提醒民眾盡速就醫,早發現早治療。
衛福部國健署今天(19)公布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22年全癌症發生人數13萬293人,相當於每4分2秒就有一人罹癌。值得注意的是,乳癌、攝護腺癌發生人數都比前一年大幅增加,乳癌2022年發生人數1萬7366人,較前一年多了1918人,穩居女性癌症首位,攝護腺癌發生人數也較前一年增加1581人,2022年新診斷9062人,更竄升至男性癌症第三位。
抽菸、喝酒及嚼檳榔是許多癌症共有的風險因子,然而,一名29歲男子,雖沒有這些不良習慣,卻長期飽受胃食道逆流所擾,但都自行買成藥來緩解,直到某次實在很不適才就醫,結果胃鏡一照,就發現食道癌病灶。